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埃米尔·涂尔干:使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

2022/8/29 10:53:39  阅读:381 发布者:

生平经历

又译埃米尔·迪尔凯姆、埃米尔·杜尔凯姆。生平和著作 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勒,卒于巴黎。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

主要理论(方法)贡献

社会学的对象和方法:涂尔干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和特殊的决定因素。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它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人,是先行的社会事实造成的。社会事实以外在的形式“强制”和作用于人们,塑造了人们的意识。这种“强制”既指人们无法摆脱其熏陶和影响,又指对于某些社会规则拒不遵从将受到惩罚。社会高于个人,社会事实无法用生理学、个体心理学以及其他研究个体的方法来解释,必须用社会学的方法、观点解释。他认为宗教、道德、法律、社团、协会、语言以及服装样式均属社会现象,都是社会学特定的研究对象。他还把社会事实分为“运动的状态”和“存在的状态”,前者指与思想意识相关的现象;后者是社会上一切组织和有形设置。涂尔干注重研究前者。劳动分工论 社会秩序是涂尔干一生学术研究的主题。

涂尔干宗教研究的对象是澳大利亚原始部落中的图腾崇拜,研究目的是为了“理解现今的人”,为了说明宗教的社会功能,说明一种共同意识对于社会秩序建立的必要性。涂尔干批判了早期人类学家对宗教起源的两种解释:万物有灵论和自然崇拜论。

他认为,宗教不是要给人们一种对于物质世界的描述,而是服务于社会。“神圣性”历来是解释宗教的关键。涂尔干认为宗教的神圣来自社会,不过是被实体化、人格化了的团体力量,即道德力量。他认为,社会力量以一种心理方式作用于个人,迫使人们服从它,甚至违背人们的自然倾向。人们感到了身外存在的这种力量既是强制的,又是需要依赖的。他们对之敬畏,又不能充分理解其性质和来源,便萌发了某些观念来象征这些力量,这些观念就是宗教。这些神圣象征物(即宗教)的功能不仅在于帮助人们感到社会实体的存在,更在于维系社会,促进其整合。他认为,宗教象征以其突出的神圣色彩加强个人对社会的隶属关系。社会对于个人,就像神对于其崇拜者一样,没有了这种至高的神圣性,便不可能有社会生活。

涂尔干分析了原始宗教中的多种仪式,认为它们起着维系社会、使之一体化的功能。在解释宗教起源时,涂尔干同时建立起他的知识社会学的思想。“团体意识”和“团体表象”既是他解释宗教起源的钥匙,也是他的知识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他认为,一切感受来自个体经验,一切理性并非与生俱来的、超验的,而是属于“团体表象”,来自“团体意识”,产生于团体生活之中。涂尔干并不否认“范畴”、“概念”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只是强调没有团体生活就不可能也不需要认识这些实在。他认为,一种道德思想不可以简化为一种功利目的,理性不可以简化为个人经验。

学术贡献

涂尔干提出了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阐述了社会事实之间存在的结构、功能和因果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社会学研究的实证规则,充实了由A.孔德开启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构想,使社会学方法论具有实质性的内容。他运用统计方法对自杀现象的研究,用人类学资料对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宗教研究,是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范例,结束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状况。涂尔干丰富、精深的社会学思想,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著作

《社会分工论》(1893)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

《自杀论》(1897)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