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霍夫兰:传播学奠基人之一
2022/8/29 10:27:51 阅读:417 发布者:
生平经历
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研究社会交往以及态度和信念改变的先驱。1912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932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年后获硕士学位,1936年在耶鲁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2~1945年应美国陆军部聘请,在美军中从事军事教育电影对新兵的影响等研究。二战后回到耶鲁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45~1951年任心理学系主任),1961年因患癌症逝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姆登(Hamden)去世。
他的父亲是电器工程师和发明家,他的母亲12岁就从瑞典来到美国,未接受正式教育。他先在西北大学学习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实验心理学,1932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33年在该校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然后进入耶鲁大学师从C.赫尔,1936 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在耶鲁大学担任讲师,开始其专业生涯。
他毕生从事说服与态度改变以及心理对行为影响的研究。早期兴趣在实验心理学,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改变了他的研究方向。1942年,霍夫兰应召率领主要由心理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赴华盛顿,在美国陆军军部新闻及教育署研究战争宣传与美军士气的问题。从此,霍夫兰的实验对象由让老鼠走迷宫变为让士兵看影片,通过对影片内容、形式和设计变化,测量、分析传播来源的可信度、恐惧诉求的程度、问题提出的先后效用、论辩时是讲一面之辞还是两面都说、结论是明示好还是暗示好等传播问题。
霍夫兰在二次大战后期和战后,为美国军方的战时宣传进行了一系列心理控制实验,被研究对象达4000人。他提出了信息源条件、说服者条件、信息本身的条件、说服过程等诸多观点,把说服过程当作日常生活经验的重复来进行说服程序的设计。他谈到,人们真正恐惧的不是已经确定的事实,而是不确定和无法知晓的事实。他的研究为后来各种社会想象的心理游戏设计提供了思想基础。
战争结束后,霍夫兰带着同事和资料回到了曾工作过的耶鲁大学,继续进行传播和态度改变方面的研究直到去世。他们接受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设立了耶鲁传播研究项目,主持“传播与态度改变研究课题”,对传播与说服、说服能力与说服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出版一系列丛书,对传播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霍夫兰是通过实验法测量态度改变的程度并以此验证传播效果的先驱者。二战期间,霍夫兰受聘于美国陆军新闻与教育署心理研究室主任,主持了一系列的鼓舞士气为宗旨的有关宣传效果的心理实验,这是采用心理实验方法进行大众传播研究的最早范例。战后,霍夫兰及同事们回到耶鲁大学,获得了洛克菲载基金会的支持,设立了耶鲁传播研究项目,继续进行态度改变方面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他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成果录入两套丛书——《美国军人》和《耶鲁大学关于态度与传播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学术界对传播在劝服方面的社会效果的关注,他将说服理论引入传播学,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使得他的研究非常实用,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成为美国传播学经验学派的典型风格。
主要理论(方法)贡献
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在彼得森、瑟斯顿等学者的基础上,较完善地把心理学控制试验的方法用于传播效果的研究。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虽然与社会实践可能有一定的距离,但对传播的效果仍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预测。第二,他对军事教育电影的研究不仅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坎特里尔的观点,而且为打破“魔弹论”的神话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证据。第三,他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者两个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说服效果的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为“可说服性”这个当代传播学的重要课题奠定了基础。
特征霍夫兰对传播与说服、说服能力与说服方法的研究,为传播学的建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霍夫兰对传播学最突出的贡献,一是将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二是通过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否定了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他的代表作有《传播与说服》、《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的研究丛书》等。
《传播与说服》中一系列的研究有这样三个特征:第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说服的定律。第二,研究采用的主要理论基础为刺激-反应的学习理论,假设态度的改变是基于求变的动机强过不变的动机。第三,研究的方法为实验室的实验法。耶鲁研究并未使用传媒的讯息或宣传节目,而是使用人际的传播。少数几个研究曾使用到录音的演说和画面的文件,但无益于大众传播的设计。当时的研究学者认为,说服的效果可同时适用于实验和自然的环境中,而实验室的发现自然可以应用在大众传播的说服效果。
霍夫兰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类为传播者、传播讯息、阅听人以及阅听人的反应四个方面。在传播者方面,研究发现阅听人认为可信度低的消息来源较偏颇和不正常,但是,可信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因为阅听人已经忘记了来源的身份,除非其身份再次被强调。就整体而言,态度的改变多是短期的效果。态度不难在接受信息后立即改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又回到原位。
霍夫兰关于态度改变的研究对于研究公众态度改变很有启发。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及问题的排列技巧。
相关著作
霍夫兰的主要论著有:
《大众传播实验》(“Experiment on Mass Communication”,1949年,与人合著);《传播与说服》(“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1953年,与人合著);《说服的表达次序》(“The Order of Presentation in Persuasion”,1957年);《个性与可说服性》(“Personality and Persuasibility”,1959年,与人合著);《态度的形成和改变》(“A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1960年,与人合著)。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