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姐记忆面包057——“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中已经失灵

2022/8/29 10:26:46  阅读:412 发布者:

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特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前提——个人惧怕社会孤立的恐惧不复存在。跟帖打破了“沉默的螺旋”的传播学定律,让弱势人群的意见能得到主流表达,甚至上升为主流意见。

①匿名性使得网上传播给人们更大程度的交流和自由表达的空间,网络传播既没有面对面人际传播的表情等直接接触的阻碍,也没有大众传播声音和图像的影响,所以网上交流使人们无须留名留姓,无须自报家底,无论你是胡言乱语还是直抒胸臆,都没有人干涉你,因为谁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在说,到底他说的是真是假。因此网上传播带给了人们更大程度的交流与自由表达的空间,而这正是“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设中所缺失的条件。

②网络匿名性使个体较少受到约束。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会使个体在进行自我表达时,较少顾及社会规范的约束,比较任性,可以随意发表自己观点而不受别人想法的影响,他们无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心理上的负担,这就使“沉默的螺旋”理论提出的“因害怕被孤立的恐惧感而不表达自己的意义”的情形逐渐削弱,甚至完全消失。

③交流对象也都有这样的心理:不知道发表异议的人是真是假,因此对异议者的责备也会轻些,网上交流人们随意表达意见后,所需承担的心理压力也就变得十分有限。

④在网络传播中,人们往往容易袒露真实的自我,这会更加促使人们即使在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时,仍表明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是网络实名制实施后,认为“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中已经失灵的观点失去了一个最根本的论据,第一种观点或许会在争论中占上风。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