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领域理论和大众传播的讨论
2022/8/17 10:14:35 阅读:174 发布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2003)。上文的文本解读可以算是“入乎其内”,在这一部分笔者将完成一部分“出乎其外”的工作 。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在许多学科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公共领域”已经从一个特殊的经验分析,演化为一个具有广泛解释力的理想类型 。该书引发了许多细致的批评,极大地促进了关于自由民主、市民社会和公共生活等主题的讨论。很少有一本书能像这样获得系统性的讨论和批判(Douglas Kellner,2004)。关于这些批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化。哈贝马斯将早期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视为交往理性的天堂,但近期研究揭示了早期印刷市场恶性竞争的结构,而这个市场不是由致力于公共启蒙的能够自由交流的知识分子所能控制。(展江,2004)
(2)狭隘性。哈贝马斯将注意力集中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上,忽略了与之并行的平民公共领域(plebeian public sphere),并且将家庭和经济排除在公共领域之外(展江,2004)。同时,这种从英、法、德等西方国家的历史中抽出的概念是否适用于其它地区也有待检验。
(3)权利化。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被拥有财产的白人男性所统治,而工人阶级、同性恋者、妇女等群体却代表着这个领域之外的不容忽视的声音和利益。(Douglas Kellner,2004)
(4)静止性。公共领域的内涵和外延势必会随着新社会运动、新技术以及新的公共互动空间的出现而发展,但年过古稀的哈贝马斯似乎跟不上这种发展的步伐,以至有人戏谑地说哈贝马斯大概不会使用因特网。(Douglas Kellner,2004)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