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来袭,许多娃回家就光看电视了,不像小编小的时候那会儿,回家不是上山就是下田。 现在暑期又即将来临,估计电视要被小朋友们霸占了。
除了娃们,实际上许多上班的成年打工人,大多闲暇时间也都会在沙发上那么一躺,打开电视或者电脑,然后选择喜欢的栏目进行放松。
而大多数独守家中的老年人们,看电视更是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经常是从早上看到中午,然后从中午又看到晚上,等着子女们回家吃晚饭。
(当然,可能不包括广东朋友们,毕竟是能够三五好友一起吃茶从早上吃到下午)
小的时候就听爸妈经常说,看那么多电视,眼睛还要得了吗。
确实,电视屏幕看多了,可能导致或者加重我们的近视,伤害我们的眼睛。
然而,仅仅是如此吗?
电视看多了是否对心血管健康也有害呢?以及身体其他的系统呢?
别说,还真有。最早进行的研究可追溯到2001年;而在2011年,有研究者对既往看电视的行为和心血管代谢疾病做了一个meta分析归纳。
在纳入的8项研究当中,4项报告了2型糖尿病的结果(共175938人;在110万人-年的随访期间报告了6428例事件病例),4项报告了致命或非致命的心血管疾病(共34253人;1052例事件病例),3例报告了全因死亡率(共26509人;在202353人-年的随访期间死亡1879例)
结论惊讶地发现:每天观看电视时间每增加2小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15%,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0%,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3%。
同时观看电视的时间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是线性的,但全因死亡的风险似乎随着每天超过3小时的电视观看时间才开始增加。
而在另一项纳入来自英国生物银行数据的373026名没有心血管基础病史的欧洲人群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使用加权多基因风险评分评估每个人患冠心病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然后与两种流行的基于屏幕的久坐活动(观看电视和使用计算机)进行交互分组研究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作用。
在这个研究中发现,与≥4h/天的电视观看相比,不论冠心病遗传风险是高还是低,电视观看时间≤1h/d和2~3h/天的患冠心病的危害都更低,风险分别为0.84(95%可信区间为0.79~0.90)和0.94(0.90~0.99)。
但没发现使用电脑的危害(作者解释潜在的解释是与回忆计算机使用相比,回忆电视观看的可靠性更高)
但不论如何,以上两个研究似乎已经证实观看电视太久,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
那是什么原因有可能使观看电视越久患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呢?
研究者们给出了几个可能的原因
01
看电视的久坐行为是导致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一篇发表在新英格兰期刊上的文章发现久坐行为预示着心血管风险增加;而同样另一篇发表在顶级杂志上的关于:休闲久坐行为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文章,则通过观察和遗传分析的角度上证实了休闲看电视增加久坐行为是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02
看电视时通常伴随着不健康的摄食行为
而不健康的零食摄入增多已经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03
电视观看往往以长时间、不间断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在晚间晚餐后
加上观看电视时久坐不运动,这会使得餐后血糖和血脂水平升高,而这高血糖和高血脂更是大家都熟知的心血管高危因素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都开始很担心了,休息看个电视都能得病,这还能不能快乐生活了
不要着急,这里小编给大伙支支招。
我们根据上面几点原因出发支招,就有可能扭转战局,愉快看电视啦!
1.避免久坐,可以隔一段时间起来活动一下。之前就有研究发现,通过短时间的轻度或中等强度步行来中断久坐行为能会降低超重/肥胖成人的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2.看电视时少吃不健康的零食,可以选择水果、咖啡等健康食品
3.饭后散步助消化,不要吃饱了睡,饿了又吃。
4.多抽时间陪陪老人,陪他们走走,不要让他们过于孤单,只剩电视机陪伴;多抽时间管管孩子,教他们学习,不要任由他们放飞自我,从此堕落;当然,爱宅在家的小伙伴也要开朗多一点,放假休息时间多约约朋友,多出去走走,不要一天看着屏幕。
当然,可能不止看电视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其他类似的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也有可能导致。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活得开心,活得长久~
参 考 文 献
1. Grontved A, Hu FB. Television viewing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JAMA. Jun 15 2011;305(23):2448-55. doi:10.1001/jama.2011.8121. Grontved A, Hu FB. Television viewing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JAMA. Jun 15 2011;305(23):2448-55. doi:10.1001/jama.2011.812
2.Kim Y, Yeung SLA, Sharp SJ, et al. Genetic susceptibility, screen-based sedentary activities and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MC Med. May 24 2022;20(1):188. doi:10.1186/s12916-022-02380-7
3.Manson JE, Greenland P, LaCroix AZ, et al. Walking compared with vigorous exercise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women. N Engl J Med. Sep 5 2002;347(10):716-25. doi:10.1056/NEJMoa021067
4.van de Vegte YJ, Said MA, Rienstra M, van der Harst P, Verweij N.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es for leisure sedentary behaviours. Nat Commun. Apr 21 2020;11(1):1770. doi:10.1038/s41467-020-15553-w
5.Dunstan DW, Kingwell BA, Larsen R, et al. Breaking up prolonged sitting reduces postprandial glucose and insulin responses. Diabetes Care. May 2012;35(5):976-83. doi:10.2337/dc11-1931
转自:双鸭山科研小黑屋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