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2022/7/5 9:53:57  阅读:260 发布者:

73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经验交流会”在线召开。会议邀请团队成员,围绕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团队建设五个方面进行研讨和交流,三千多位高等教育同仁汇聚云端,共同学习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崇高的理想信念、浓厚的家国情怀与严谨的治学态度。

开幕式致辞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孙有中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教授致会议开幕辞。孙校长首先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知识界发出的号召,提出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此外,孙校长还表示,四年来,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团队努力践行黄大年精神,在团队建设、学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并通过云教研共同体为全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开幕辞最后,孙校长对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黄大年式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福外研中心教师团队再接再厉,为中国外语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主旨报告

参透真问题,生发新思想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王文斌教授

王文斌教授从当前的新形势出发,结合语言学研究的具体案例,探讨了守正与创新的内涵以及如何守正与创新,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守正与创新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再通过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强化守正。在总结时,王文斌教授表示,科学研究须以问题为导向,需要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领域、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这是学术研究与学术写作的永恒生命,也是学术探索薪火相传的不竭动力。

学术贵在坚持和创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王克非教授

王克非教授从黄大年精神引入,围绕北京外国语大学三期平行语料库的研制与建设,强调了学术研究贵在坚持和创新。王克非教授指出,双语语料库是一个外语特色研究领域,自2000年立项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来,王克非教授及其团队在研制英汉平行语料库的方向上坚持了22年,创新语料库的研制,并尝试新型研究。团队开展三期制的研究,十年一个阶段,一步一个台阶完成了三个代表性的大型语料库建设:从3000万字词的“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到1亿多字词的“中国英汉平行语料库”,再到囊括2亿多字词、覆盖10个语种的“围绕汉语的超大型多语汉外平行语料库集群”,二十年风雨兼程,团队砥砺前行,为语料库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对非通用语师资队伍建设的示范引领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

董希骁教授

董希骁教授从非通用语种教师和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的渊源谈起,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从为人、为学、为师三个角度分享了他从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获得的收获。董教授表示,在为人方面,团队教师朴素的工作作风与极简的生活方式和对时间与效率的辨证理解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指出中心团队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者和元理论的研究者。在为学方面,团队教师具有厚重感、严谨性和敏锐度,自身有着非常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始终坚持严谨治学的态度,并能够在国家需要和自身专业间找到很好的契合点。在为师方面,团队教师的研究工作彰显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坚持问题导向和产出导向,兼容并蓄、博学笃行,并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要性。最后,董教授表示要继续努力,争取实现四有好老师的目标,需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互动协同,奋发有为,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副院长

朱勇教授

朱勇教授以互动协同、奋发有为、讲好中国故事为三个关键词,从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角度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进行了经验分享。首先,朱教授介绍了北外中文学院教师加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契机。然后,朱教授讲述了如何在“促进不同学科融合发展”以及“提升我国学术影响力”的理念影响下做好包括中文教育与外语教育、国内和国外、校内和校外、教师与学生在内的互动协同工作。此外,朱教授介绍了这些年团队在科研立项、教材编写、教学实验、论著发表等多个领域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最后,朱教授对报告进行了小结,他表示,大家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界的教师应当做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并且要在互动协同和奋发努力的基础上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责任。

融合与创新——学术研究及团队平台建设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何伟教授

何伟教授以融合创新为理念指导,从多个维度阐释如何做好学术研究及团队建设。在学术研究方面,何教授在黄大年式团队的支持下,围绕各类科研项目开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生态语言学两大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包括数据库、专著、论文等在内的突破性成果。在团队建设方面,何教授面向全校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开设了理论语言学相关课程,做到了人才培养中的融合、创新与发展。除此之外,她还主持参与了教师工作坊及学术研究共同体的相关建设管理。在团队建设方面,何教授通过组织创立国际期刊Journal of World Languages、成立生态语言学研究会、主办各类语言学高端论坛,有效整合了各类学术资源。最后,何教授提出了工作展望,她期待将融合与创新落实到多方位人才培养、研究及团队建设中,呼应国家对外语高端人才的需求并推动国内语言学研究走向国际。

共建共享语料库,打造科研共同体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许家金教授

许家金教授围绕语料库的共建和共享同大家交流了科研共同体的建构与发展过程。首先,许教授回顾了从2010年起倡导合作建立CrownCLOB两个100万词语料库的过程,并运用其他语料库建设的案例阐明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其次,许教授介绍了其所带领团队如何从校内语料库建设再到国内语料库建设最后走向国际的发展路径,并分享了该团队同科技、出版公司合作共建语料库,以此来反哺教学的经验。最后,他指出,语料库建设要立足于解决中国本土语言研究问题、参照国际标准积极扩大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发挥个人价值,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语言政策研究中的国家需要与个人担当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张天伟教授

张天伟教授围绕语言政策研究分享了研究者个人成长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首先,在研究缘起方面,张教授回顾了其个人在导师的带领下从研究语言本体到研究语言政策的转变并概述了其组织参与的科研项目。其次,张教授运用多种案例讲述了他在语言政策历史和理论视角、研究范式、研究方法方面的理论探索。接着,在学术探索方面,张教授介绍了他参与编写和翻译的两部著作、主办的重要期刊和搭建的国家语言志愿者人才库。此外,张教授以参加ISO/TC46会议为例,探讨了语言文字国际标准在国际标准转化使用、国际标准的等效使用以及提升国内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三方面的主要工作。最后,张教授对个人经验进行了总结。他强调要积极参与团队实践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同时还要树立家国情怀,顺应国家需求,关注现实问题。

建设云共同体,推动教师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许国璋高等研究院院长

文秋芳教授

文秋芳教授肯定了团队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的贡献,同时也从为什么组织云共同体、如何组织云共同体、怎样开展云共同体活动、运用什么理论运行云共同体等方面展开了全面的阐述。文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不能形成聚合效应的问题,重申组织云共同体的必要性,即培养能够为国家外语教育事业持续贡献力量的青年教师。云教研共同体作为云端学术教研团队,具有学习强度高、互动交流频繁、成员来源广、覆盖语种多、组织结构严密、温暖与纪律并存的特点,以实践与研究“产出导向法”为抓手,运行“拉—推”机制。文教授还以学员反思日志为例,分享云共同体运行中的感动时刻与领悟收获,从另一个视角展示了云共同体运行的过程、机制和效果。最后,文教授描绘出云共同体的美好前景,勾勒出培养一批外语教育教学研究骨干队伍的蓝图。

互动环节

在互动环节,与会者和各位教授进行了充分交流。王文斌教授从“守正和创新”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了外语教育学,指出外语教育研究存在“碎片化”缺点与学科归属问题,需要朝系统性方向发展。王克非教授以主编身份对《外语教学与研究》进行了深入阐述。董希骁教授从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鼓励青年教师受实践条件限制时,要重视团队和资深教师的引领作用,面对“内卷”调整好心态,合理利用时代发展带来的资源优势,用团队目标凝聚个人力量。朱勇教授就口语教材的完成进度和出版事宜进行了回应。何伟教授就科研团队建设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要聚焦研究问题,以项目引领研究团队建设,结合研究者自身背景,合理分工,培养研究者获得感,帮助其找到定位,从而提升科研能力,营造良好氛围。许家金教授简要描述了语料库研究团队的组织情况和加入事宜。张天伟教授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介绍了一线外语教师对于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的切入口。文秋芳教授介绍了第三期云共同体的规划和要求。

闭幕式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教授致闭幕辞。王教授充分肯定了各位教授在各自领域做出的贡献,用畅叙心路、身怀绝技、家国情怀、辐射全国、使命担当概括了整场会议。各位教授倾注了大量心血,建树颇丰,几十年如一日,心怀大我,勇于担当。他们的工作打破院系和学校的壁垒,消除地域与时空的隔阂,将共同体推广到全国。王教授指出,中文国际教育、非通用语教育应与英语教育一道,推动中国走向世界,要以黄大年为标杆,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心向远方,风雨兼程,将中国外语教育事业推向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主持人合照

本次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徐浩副教授、刘鼎甲博士、濮实博士、张虹教授主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的高尚精神,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作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要发挥标杆作用,让黄大年的精神入耳入脑入心,培养出更多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转自:外语学术科研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