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知网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2022/7/4 15:17:30 阅读:205 发布者:
面对知网诸多问题引发的社会关切,国家层面再次出手——继市场监管总局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后,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知网启动了网络安全审查。
这是国家层面对知网在40多天里两次出手。就在今年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曾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作为国内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的中国知网,此前其被诟病的最大焦点,在于其收取下游用户高额“知识付费”的同时,却并未获得上游作者的知情同意,且支付相应报酬。
去年12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因不满知网在未获得作者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作者学术成果,并对外售卖而展开维权。最终,赵德馨教授在知网涉及的100多篇著作全部胜诉,并获赔70余万元。
不仅如此,诸多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也对知网提出公开质疑,甚至宣布暂停使用。今年4月20日,中科院宣布停用知网数据库,一大重要原因仍为“续订价格涨幅过高”。
6月24日15时17分,中国网信网发布了“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知网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消息。
具体内容为:“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2022年6月23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约谈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宣布对知网启动网络安全审查。据悉,知网掌握着大量个人信息和涉及国防、工业、电信、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卫生健康、金融等重点行业领域重要数据,以及我重大项目、重要科技成果及关键技术动态等敏感信息。”
这并非国家层面出手第一次对中国知网进行整治。
那么,这一次知网为何又因网络安全被审查?
在教育、科研行业成为境外黑客势力重点攻击对象的今天,我国国家数据安全底线该如何去保障?
就在前不久,大学生学习软件学习通曝光被拖库,泄露了包括学校名称、姓名、手机号码、学号、工号、性别、邮箱等在内的共计1.7273亿条信息。其中包括用户 ID,用户昵称,密码等等。
作为储藏和搬运知识,供读者付费下载和阅读的中国知网,为何被执行网络安全审查?根据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的描述:
知网掌握着大量个人信息和涉及国防、工业、电信、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卫生健康、金融等重点行业领域重要数据,以及我国重大项目、重要科技成果及关键技术动态等敏感信息。
对于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的行动,有记者致电中国知网客服,知网称以官方通报为主。但目前并未见知网发布相关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薛虹说,此前多次讨论知网问题,主要是围绕相关著作权人司法权等展开,这一次对知网进行网络安全审查,是完全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的。网络安全审查的出发点、着眼点是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对知网开展安全审查,可加深公众对于网络安全审查的了解,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公民安全。市场监管部门此前已宣布对知网涉嫌垄断经营立案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表决通过修改《反垄断法》的决定,希望多管齐下彻底解决知网问题。
专注于网络空间安全市场的奇安信科技集团副总裁孔德亮,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之所以对知网进行审查,很大原因在于其容易成为境外黑客组织的攻击对象。”
事实上,对于高校、科研院所等拥有我国前沿学术研究成果的机构,其核心数据遭到境外黑客群体的不法侵害,并非空穴来风。爱知学者发现,在6月22日,西北工业大学就发布公告称,经公安机关初步判定,有来自境外的黑客组织和不法分子,向学校师生发送包含木马程序的钓鱼邮件,企图窃取相关师生邮件数据和公民个人信息。
从今年2月施行的《办法》第十六条中,明确指出:“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认为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以及数据处理活动,由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程序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准后,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审查。”
转自:在线学术论坛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