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提高学术套瓷的回复率?

2022/7/4 10:27:04  阅读:148 发布者:

申请季是早都结束了,本来想写个总结,搞搞伤痕文学,但是本人本次Ph.D.申请最后算是撞了大运,着实没有什么太多伤痕可以饮泣,想想还不如分享点有实际价值的技巧和建议。只可惜我的SOP写得一泡污,硬件也不算出色,最后能上岸都靠大好人捞,算下来,整个过程中比较亮眼的,好像只有我高达80%的套瓷回复率,所以干脆就分享一下套瓷技巧回馈社会好了。前情提要是本文主要针对北美的Ph.D.申请套瓷,找工作约coffee chat和其他地区的学术套瓷虽然原则上应该也大差不差,但可能细节上会有不同,大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出问题了不要找我哈!

01

为什么要套瓷?

虽然套瓷这个词本意是套近乎,但是我个人认为,套瓷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收集信息。联系潜在导师、在读学生、毕业校友聊天,从而了解潜在意向导师手头进行中的项目,打探院系的工作氛围,帮助自己理清“这个学校适不适合我”、“这个老师适不适合我”等问题的答案。虽然老师们一般都有自己的个人主页分享发表成果及目前的工作内容,但这些信息有时候更新不及时,加之篇幅有限,往往只能是管中窥豹。所以套瓷第一是为了对自己负责,毕竟五六年的青春投进去,如果不合适,实在是很痛苦的一件事。第二则是为文书写作和面试的拍马屁环节做准备。举个例子,“贵系很强,我很想来”,和“贵系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开展的非洲女性乳腺癌传染病学研究非常亮眼,也是我个人很感兴趣的方向”,两个说法虽然都是拍马屁,但后者的马屁可能更隐晦也更有效。

当然,套瓷确实也是为了给潜在导师和项目负责人传递“我很适合你/我很适合这个项目”一类的信息。申请这种事情,虽然首先看的是发表成果、过往项目经历、GPA、语言成绩种种硬件,但由于好的项目往往申请人数众多,到最后关头,关系、眼缘、运气等因素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打个比方,我知道的某个项目今年收到的申请大约是300份,获得面试机会的大约有18人,最终收到offerwaitlist大约是8人。从300筛选到50人可能是看硬件,但是从50人到18人决赛圈乃至到最后录取名单的5人,往往不再是世俗意义上的“谁更厉害”的问题——大家其实都已经qualify甚至over-qualify了。对录取委员会来说,除了“qualify or not”,候选人和院系目前所有的资源是否匹配是更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因此,在这个阶段,绝大部分录取委员会都会联系候选人的意向导师,询问他们对候选人的看法、觉得自己能不能指导这名学生和是否有招生计划。所以如果预先有过套瓷面谈,让潜在导师接收到了“这个学生很适合我”、“我可以帮助到这个学生”的信息,那么在被征询意见时潜在导师就更可能给出积极正面的反馈,录取可能性也就相应增大。

02

如何套瓷?

在理清套瓷的目的之后,我们再来讲讲套瓷的一些技巧。

我个人始终认为,任何沟通,最基本的技巧都是突出重点信息,降低对方的理解和回应“难度”。拿发邮件约面谈打比方,“我对你之前做的急救系统的协同效率研究非常感兴趣,希望能有机会和你聊天进一步了解你的研究”,肯定比“我希望可以和你聊聊”更好。因为后者没有设定面谈的议程,可能会让读者产生“干,到底要聊啥啊”的抵触情绪,而前者则在一定程度上划定了面谈的话题,帮助读者建立了预期,降低了思想上的准备难度,也就更可能获得正面回应。这一点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到其他细节,比如邮件主题写清楚“Meeting Request”让对方知道你想要他做什么;邮件正文讲清楚“我想申请贵项目”让对方知道你为什么想要他做这个;一定要附上简历,最好附上SOP,降低老师提前了解你的难度等等。

另一个对中国学生来说可能非常有用的技巧是“放下思想包袱”。中国学生常常存在的一个思想误区是,“联系项目负责人/导师/在读学生聊天是在给他们添麻烦”。实际上,项目负责人们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和潜在申请者聊天,吸引更多的申请者,帮助项目招到更多人;而对于导师来说,能够提前和潜在申请者聊天,确定有意向的合适的候选人也会让他们当年的招生工作开展得更加顺畅——其实是大家互利共赢嘛!此外,人类本质上是一种渴望获得他人认可的生物,不管是出于自我满足的需要还是帮助后辈的利他心理,绝大部分老师并不反感有机会和年轻的学术工作者聊聊天分享一下自己的人生经验。当然,以上可能都无法说服你,毕竟我们东雅人真的有太多没有必要的社交心理负担。那我建议你多问自己几句:“又能咋地?”说白了,无非就是发了个邮件,哪怕对方没回复,又能咋呢?不要害怕发邮件,更不要害怕别人不回复邮件,一块石头握在手里的时候可能会让你觉得很沉,但是一旦扔出去,就成了你不可控制的事情了,既然不可控制,就不必操心。实在不行,把邮件发送记录删掉,骗自己这个事情根本没发生过嘛!精神胜利法叠加掩耳盗铃Buff,让我们高敏感人士勇敢地解放自己吧!

此外,套瓷也好,coffee chat也好,有回复是运气好,没回复才是正常现象。申请周期里,各大高校的老师每天能收不下十封这类邮件,除此之外他们也还有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精力回复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建议各位也要摆正心态——对方不回复,不代表对方觉得你不够格,可能只是太忙没时间。切记不要用自己的想象否定/折磨自己,因为真的没有必要。

最后是面谈的准备技巧——获得面谈机会只是第一步,有效获得并传递信息才是套瓷的核心任务。我个人认为在约定好会谈时间之后,可以准备三个清单帮助自己理清头绪:

第一是对方可能就你的简历和SOP提出的问题和你大致的答案,你做过什么项目、这个项目用了什么数据什么研究方法、取得了什么结论、有无后续,要做到能在30秒内回答清楚这些问题;

第二是对方过往的重要发表成果,尤其关注高引用量的、最新的文章,尽可能准备一些相应的问题,比如这个数据是怎么收集的,回归模型为什么设置这个变量等等。也要想清楚,对方的研究经历、兴趣和你的研究兴趣在何种层面上存在联系,也即是“我为什么想跟着他做研究”;

第三是其他润滑剂问题,比如“你那儿的天气怎么样”、“你为什么来这个学校教书”、“你怎么确定的自己的研究兴趣”,这些问题的作用在于填补对话空白,让自我推销的目的不要显得太过明确,把这场面谈界定在“向前辈学习经验”的氛围中——最高明的自我推销是让对方觉得你压根不是在自我推销。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进阶的奇技。比如提前写好邮件,设定对方所在地时间早晨8:30左右的自动发送。这样做是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会在早上进办公室之后集中检查一次邮件,8:30左右自动发送能让你的邮件出现在未读邮件的前列,被看到的可能性更大。又比如,据某位老师给我分享的经验,如果足够有钱或者恰好有空可以去到该学校附近,可以在邮件中说“我刚好会在贵校附近,如果您有空的话不知道能不能请您喝个咖啡”,据说此举回复率非常高——不过如果真的已经有钱有闲到这个地步,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再读什么狗屁Ph.D.了吧!

转自:学术星球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