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不确定性递减:对不确定性的确定

2022/6/27 15:45:47  阅读:879 发布者:

不确定性递减
预测和解释

伯杰对可预测性的关注从香农的信息理论而来。“人们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能力一旦下降,不确定性就会升高。”  他还借用了弗里茨·海德(Fritz Heider) 把人类看成直觉心理学家的观点。归因理论 (attribution theory)之父海德相信,我们在不停地寻找人们为何如此行动的线索。 人们需要预测和解释。如果希瑟在广播中对你咆哮,你会想要知道为什么。


伯杰指出,在你准备和希瑟第一次碰面时,你至少面临两种不确定性。你或许不确定应该如何采取行动,所以第一种不确定性涉及行为 。你应该握手吗?谁来为油炸圈饼买单?你要逗狗吗?通常,一套社会公认的程序化礼仪能减缓行为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好态度则比常识更有效果。

不确定性递减: 关于对方是怎样的人的递增的知识能提供对未来互动关系的可靠预测。

第二种不确定性则关乎认知 ,在于发现对方是怎样一个独特的个体。希瑟喜欢这份工作的哪些方面?什么事会让她高兴、悲伤或生气?她有其他朋友吗?还是她将所有的注意力无保留地用在汉娜身上?当你第一次与某个人见面,你会在脑海中想象对方身上潜在的个性和特质。减少认知上的不确定性意味着获取让你除去许多可能性的信息。伯杰的理论研究的正是这种认知不确定性递减——而非行为不确定性递减。



不证自明的理论

伯杰给出一系列的公理以解释不确定性的核心概念与关系发展的 8 个关键变量之间的联系:语言沟通 (verbal communication)、非语言支持 (nonverbal warmth)、信息搜索 (information seeking)、自我暴露 (self-disclosure)、互动 (reciprocity)、相似性 (similarity)、喜欢 (liking)和共享网络 (shared networks)。 一般认为,公理是不需要证据、不证自明的真理(如:人生而平等、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有起必有落,等等)。下面给出伯杰与初始不确定性有关的 8 条公理。

公理: 不需证据、不证自明的真理。

公理 1 语言沟通: 假设在人际关系一开始不确定性处于较高水平,随着陌生人之间语言沟通数量的增长,参与者的不确定性将会减少。随着不确定性进一步减少,语言沟通的数量将随之增加。

当你第一次和希瑟坐下来时,你们的谈话时断时续,而且略显生硬。但是随着话题展开,你发现谈论与彼此有关的事会使你在对方面前更有自信。当你的舒适度上升时,交谈的步调也会随之增快。


公理 2 非语言支持: 随着非语言性的亲切表情的增加,初次会面时的不确定性会降低。不确定性的降低也会导致非语言性亲切表情的增加。

当最初生硬的关系发展为见面点头和试探性的微笑时,你对希瑟是个怎样的人有了更多了解。这种确定性进一步促成双方表达温暖的信号,如长时间的眼神接触、前倾及靠近的身体和愉悦的声调,等等


公理 3 信息搜索: 高度不确定性导致信息搜索行为的增加。不确定性一旦下降,信息搜索行为也会随之减少。

究竟是希瑟身上的哪种特质促使其他司机警告你不要从一开始就留下坏印象?你当然无从知道。就像一只不停摆动触角的昆虫,你小心翼翼地观察她的言行举止,以便收集她的个性线索。希瑟对此解释说她最受不了司机们在广播里发泄对所派路线的不满。于是,你开始放松警惕。不管你认为她的恼怒是否合理,你放松下来是因为你已经大致知道怎样才不会冒犯希瑟。


公理 4 自我暴露: 一段关系中高度的不确定性会降低沟通内容的亲密程度。较低程度的不确定性则会产生高亲密度的沟通内容。

与阿特曼和泰勒一样,伯杰认为,沟通中的亲密度等同于自我暴露的深度。至于人口统计学式的资料,比如希瑟在托莱多长大,而你是一名传播专业的学生,不算是亲密程度较高的信息。它们就是那种仍想把对方隔离在外的初识者典型的开场白。然而,如果希瑟对你说她从汉娜身上感受到的忠诚比她认识的任何人都要多,这种勇敢的坦诚会将谈话的亲密程度提升到新的境界。大多数人不会表达他们的态度、价值观或情感,除非他们对倾听者的反应已有足够的预期。


公理 5 互动: 高度不确定性引发高频率的互动。低程度的不确定性则使互动低频率地发生。

有关自我暴露的研究证明人们分享个人生活细节的频率,与对方分享亲密信息的意愿高度匹配。 7 彼此曝露弱点在关系发展初期十分重要。这似乎与权力相关。对彼此一无所知时,我们会小心不让对方因独占可能令人困窘的信息而占上风。不过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一个人生活的高潮、低潮,平稳的信息互换似乎就不再那么具有影响。伯杰认为你与希瑟第一次聚餐时不会发表长时间的独白,当然以后的碰面可能会有所不同。


公理 6 相似性: 人们之间的相似性减少不确定性,相异性则增加不确定性。你与希瑟建立了越多的交流点,你就越能够理解她的内在和外在。如果你很喜欢狗,你们俩将会一拍即合。然而,如果你偏爱小猫,希瑟对仆从动物的喜爱将让你忐忑不安,不知自己是否能弄清楚什么事把她惹怒了。


公理 7 喜欢: 不确定性的增加弱化喜欢的程度;不确定性的减少强化喜欢的程度。

这条公理指出,你对希瑟的发现越多,你就越喜欢她的为人。这条公理显然与谚语“熟悉培养轻蔑”矛盾,但与另一条谚语“理解他就是爱他”相一致。


公理 8 共享网络: 共享传播网络减少不确定性,共享网络的缺乏则增加不确定性。

最后一条公理不是构成伯杰理论的初始成分,但是被他的想法激发的传播学者很快就突破了在陌生人初次见面的情境下应用不确定性递减理论的限制,开辟出更广泛的研究领域。伯杰认同这一类延伸:“理论应用范围的扩展暗示了重新概念化及延伸原始形式的潜在效用。”  例如,华盛顿大学的马尔科姆·帕克斯(Malcolm Parks)和西雅图大学的马拉·阿德尔曼(Mara Adelman)发现,与爱人的家人、朋友沟通较多的人,比起在这些关系中相对孤立的人,对自己爱人的不确定性更低。 共享关系网络的伴侣更倾向于相互陪伴。基于这些发现,伯杰将最后这项公理并入他的理论的正式版本。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