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疫情下的高校毕业生到底有多难?

2022/6/24 10:05:10  阅读:256 发布者:

疫情下的高校毕业生到底有多难?


每年开年,都是毕业生们最忙碌的时候,其中就包括写毕业论文。但是由于疫情的反复,开学日期可能一拖再拖,进不去图书馆、登不上校园网,文科生没有办法进行田野调查,约好的访谈也只能改为线上进行;理工科的学生更是连连喊冤啊,不知道是得罪谁了,没数据就写不了论文,无法参与答辩,毕业延期……这一系列的连环效应杀伤力可以很大。面对束手无策的疫情影响,广大学子直呼:顺利毕业可太难了!


关于毕业,对于一些“幸运儿”被隔离在家,不准返校,毕业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一方面是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家庭本身是一个生活场所不是学习场所,时不时爸妈就会叫你吃点东西、出去走走,而且频次挺高,致使难以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对于部分条件较差特别是农村、山区的同学来说,不仅没有可以学习的房间,连查文献需要的网络都没有。出门掏出手机一看就是2G网,你告诉我怎么查文献写论文?此外,也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些需要做实验凑数据的同学来讲,没有仪器怎么写论文?一系列问题,导致毕业论文始终裹足不前,愁!


关于考研,22届有457万人涌向考研的赛道,根据中国在线教育发布的《2022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近六成的考生是因为就业压力大,想增强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考研。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提升学历的同时也在学校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等毕业时也许经济形势会比现阶段更好一些。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士/失业人员也会纷纷选择考研,所以今年考研(23考研)竞争只会比去年更加激烈。


无论是应届生,还是二战生,还是在职考研人,如果说今年给大家一条最核心的建议话,那就是:一定要更加重视“考研择校”,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要抱着考不上一志愿就等于考研失败的心态去择校。一方面看自身,客观衡量自身的实力,判断通过接下来大半年的复习自己能达到的高度。另一方面看竞争对手,看报考院校的火爆程度,今年考研总数是500万还是600万,对你压根没影响,你真正的对手就是那几十/几百人。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普遍都是大神,那么你费尽心思考400+都没戏。利用市面上一切可查到的数据,帮助自己尽可能客观进行择校。如果一时拿不准也没关系,可先按照“冲刺”、“平均”、“保底”多个选择,根据7、8暑假两个月后的复习情况再调整也不迟,一直到今年10月底考研报名结束前,报考学校都可以修改。


关于就业,2022年大学毕业生1076万,比去年新增167万。今年不仅考研形势严峻,就业压力也很大。很多的中小企业面临倒闭破产,有不少人开玩笑说:1076万毕业生找工作,结果发现老板都没了!在小竞看来呢,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毕业之后找一份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份比较合适的高薪工作。疫情当下,很多企业都改成了线上进行,好的一方面是大家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一台电脑足以搞定一切。投一份简历,线上面试几次,offer就可以到手,想想都觉得兴奋。但坏的一方面是,作为一个学生,你的经验可能远远无法和面试官相比,在没有面对面接触的情况下很多你注意不到的细节或许面试官已经了然于胸。除此以外,公务员以及各种事业编考试目前看也都将推迟,具体的考核时间及形式大家一定要及时关注。


当然,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在秋招就已经收到offer,只是入职时间延后的问题。可能有的同学会担心企业毁约,其实大家并不必太焦虑。你所看到的毁约多只是因为毁约才被爆出来,大部分的企业还是会守信用的。只是春招的惨烈程度相较秋招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在今年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大量实体企业不裁员已是万幸。


面对求职难题,高校毕业生首先要调整心态,未雨绸缪。每年3月至5月才是大学生择业的“黄金时期”,时间比较充足。毕业生们可趁防疫在家的契机,结合自身特长和技能,理性思考、梳理求职的意愿与方向,稳扎稳打做好“持久战役”的身心准备。其次,主动了解,全面优化。找寻心仪的工作机会,不仅是技能点与职位需求的匹配,更是应聘者与用人单位的深度磨合。毕业生们可主动学习如何与用人单位交流、展示能力,并提前了解市场供求情况、不同地区的就业政策等信息,实事求是做好“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准备。最后,保持联系,积极争取。毕业生需与就读高校保持联系,充分利用后者所提供的,如: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竞争技能培训、辅导员导员协助等服务,同时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等渠道拓宽搜索视野,随时随地做好“主动出击”的行动准备。


就像每一届老师都说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一样,每一年毕业的大学生都会说今年的就业形势是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然鹅,当这一切遇上疫情,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开学变成一种奢侈,考研注定延后,找工作更是可望不可即。可是,该面对的总要面对。论文还是要写,工作还是得找。最后的最后,小竞想说,无论是国家,还是组织,还是个人,疫情之下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容易。不要患上疫情心态,不要把任何的不顺都怪罪到疫情,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疫情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