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新闻传播学网络民族志方法的实践与案例解析

2022/6/23 9:55:37  阅读:492 发布者:

课程背景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对各个学科影响和冲击的加剧,学界开始较多关注互联网对人类社会整个知识体系、社会结构带来的重组。从人类学的脉络来看,互联网的研究最初较多关注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尤其关注“科技驯化”等问题,之后开始转移到对互联网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中介性问题的讨论。人类学较为显著的优势在于把研究放置于具体的社会情境之中,强调个人是嵌入到社会关系意义之网上的一个点,据此,人类学完成其阐释社会事实的基本任务。而要完成这种阐释,采用参与观察和民族志是重要的方法。基于上述背景,网络民族志作为传播学、互联网人类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受到多个领域学者的关注,学界也产生大量的研究个案和成果。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种方法,学术志特别邀请孙信茹老师为大家来讲授网络民族志课程。
 


讲师介绍


孙信茹,云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人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腾讯公司腾云智库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人类学、传播与社会,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香港《传播与社会学刊》、《当代传播》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近10部,代表作有《广告与民族文化产业》、《传播中的田野与乡村社会》、《云南第一村——红塔区大营街的人类学考察》等。主持多项国家和省级研究课题。获得2019年宝钢优秀教师奖、第二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第四届新闻传播学学会奖”优秀学术奖、第二届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启皓奖“优秀论文奖等。



课程特色


理论+案例详细讲解,提供配套版课件以供复习
 


适用人群


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学生
对社会学、人类学感兴趣的教师学生
质性研究爱好者
 


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从网络民族志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出发,系统详实地介绍网络民族志的理论脉络和研究方法。课程结合网络民族志的田野和个案,重点讲述如何展开具体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同时,课程对近年来网络民族志的田野和个案做系统全面梳理。网络民族志研究的完成最终要通过“文本”的方式展现出来,因此,本课程将结合授课专家的研究和经典案例,剖析网络民族志的文本叙事和研究过程。



课程大纲

第一讲:迈向新场景:网络民族志的视野与理念
一、网络民族志研究的视野和理论来源
二、人类学视野下的互联网研究
三、网络民族志的理论脉络和梳理
 
第二讲:流动与嵌入:网络民族志的实践与方法
一、网络时代民族志的新境遇和新问题
二、网络民族志的方法论与实践
三、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
 
第三讲:田野与想象:网络民族志的个案解析
一、网络民族志的田野与个案
二、在数字时代寻找新的媒介研究议题
 
第四讲:网络民族志文本的编织与书写
一、网络民族志研究之“所”
二、“写文化”的网络民族志
三、作为叙事的网络民族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