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在偏远地区双非院校读新传专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22/6/23 9:49:33  阅读:176 发布者:

 转自:全媒派


今年3月和4月,全媒派发表了两篇文章《没有最卷只有更卷?数说2022年新传考研》《人数激增,分数不减,2021年新传考研到底有多难?》,聚焦于考研分数水涨船高的新传专业。


文章较多关注了国内设有新传专业的名校,但也指出,“2021年183所开设新传专业的高校中,仍以双非院校数量居多”。而在这类院校中,又存在地理位置的区别——有的是在东部或省会城市,而有的院校则位于我国偏远地区,距离大城市更远。


在后一类院校就读的新传学子,可能会比其他学生遇到更多问题:


比如考研时第一志愿报考而来的考生相对较少,调剂到此类高校会让一些学生心有不甘,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所在城市媒体行业不发达,学生日常的媒体接触与实践存在困难;学校知名度较低,到发达地区寻找实习单位和就业时可能面临一定的歧视和心理压力等等。


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此类高校中的学生能够发挥主动能动性,而高校在为偏远地区培养新闻人才方面亦做出了很大贡献。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发布一篇投稿文章,作者结合对相关高校学生的具体访谈,试图呈现国内偏远地区双非院校的新传研究生所面临的困境与希望,带大家走进他们的故事。


撰文 | 吴成玉

编辑 | 石迪


第一志愿难招,调剂时成热门


有位老师在其考研辅导公开课中说:学新闻与传播,一定要去发达的一、二线城市,你在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怎么可能学好新闻与传播。


但实际上,有大量新传类专业的高校是分布在远离一二线城市的地方。


这些院校未必是大多数新传学子考研时的第一志愿,但却可能成为调剂时的热门之选。主要依靠调剂生源来完成招生指标,也往往成为这类学校的无奈之举。


从学生的角度看,很多学生考研时报考的第一志愿都是985、211等重点高校。但由于录取人数有限,不少学生被迫走上了调剂这条路。


每年公布考研国家分数线时,知乎、微博等平台的相关话题下都是考研调剂生的身影,他们在上面询问上一届成功上岸的学姐学长,学校地理位置怎么样,师资力量如何等等。


调剂期间,一所B区的双非二本高校的新传调剂QQ群里的学生能达到500多人,各种非官方的新传调剂QQ群里的人数也能达到300多人。一些高校的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不超过10个,但却在调剂时成为热门。


虽然调剂生在心里清楚地知道这些学校的不足,有的甚至对这些学校产生“抗拒”心理,但最终出于各种原因说服自己的大有人在。


在知乎和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部分新传调剂生在被双非二本录取后,选择了“放弃录取”;有的甚至在入学一年后选择了退学。


而在坚持下来的学生心中,也有着不甘和痛苦,有的将情绪转变成对学校的埋怨和吐槽,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出来,借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但是这些“负能量”满满的言论依旧阻挡不住下一届新传调剂生渴望上岸的步伐。当他们真的“如愿”调剂来之后,又成了新一轮的吐槽者。


本地实习机会多,但更向往外地


对于西北某远离发达城市的新传专业学生小凡而言,学校所在地与新传相关的媒体,主要就是本地电视台和规模较小的传媒公司,学生在这样的城市似乎很难找到给自己增加过硬履历的实习机会。


其实,偏远地区高校新传专业的学生想在学校所在地找到实习单位,难度可能并不大。


例如青海师范大学新传专业的合作实习单位就包括青海油田新闻中心、青海广播电视台、青海日报社、人民网青海频道、西宁广播电视台等。兵团日报社是塔里木大学新传专业的实践基地,那里的老师可以推荐学生到该单位实习。


但根据对学生的访谈,这些院校的一些学生更愿意“舍近求远”,不愿意在本地参加实习,而是希望去东部地区找实习单位。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有的学生认为东部城市的媒体比本地更发达,锻炼价值更高;二是想借在这些地区实习之机为以后的就业铺路。


这背后反映的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偏远地区院校主要以为地方培养高学历人才、服务地方发展为目标,但本地的经济发展和媒体水平并不总是能留住本地培养的新传专业研究生。


有的同学表示,在网上看到其他城市心仪的企业和岗位后,虽然可以线上投递简历,但当HR说出“你符合本公司的要求,请问近期是否可以过来详谈”时,却又总是因为路途太远等因素而无奈放弃,再重新寻找一些可以线上参加面试的实习单位。


与偏远地区的学生相比,在发达城市就读新传专业的学生,日常学习之余就可以到心仪的媒体实习。


例如,一位受访者的本科同学在武汉的一所二本高校就读新闻与传播专业,在校期间只要疫情不严重就可以坐着地铁花半个小时左右去市里参加实习面试,面试成功后,可以与企业协商好上班的时间,没课的时候就可以去实习。目前他已经在武汉的自媒体公司实习了5个月左右,这个月将进入《长江日报》实习。


在本文作者对西北某偏远地区高校新传学子的访谈中,55%的受访同学表示,参加毕业实习和找工作面试的过程中,会因为自己的院校而遭受一些“不公平”的待遇;


65%的同学在面试过程中因为自己的院校而产生过自卑感,特别是当看到和自己同台竞争的对手都毕业于985、211高校时,这种自卑感会更大。


新传20级学生小琳表示,自己曾和朋友(211高校研究生)一起参加河南省举办的“招才引智大会”线下招聘,听到就读院校后,HR甚至连简历还没有看,就开始差别对待。对于她询问的问题,总是假装听不见,而她的朋友一问就变得很热情。


事实上小琳的实习经验较为丰富,包括本科期间在猿辅导和网易做过实习生,研究生期间也有在河南广播电视台和腾讯旗下的子公司实习的经历。


与小琳同班的同学小影曾加入过一个招聘群,群里每个成员要将备注设置成“院校+专业+应聘的岗位”,小影看到其中80%的群成员都是“双一流”高校毕业的学生。


在第一次语音视频群面后,小影发现其他人的简历都十分优秀,对自己即将应聘的岗位也很熟悉,谈吐自然有逻辑,“再看看自己,那时候一种卑微感油然而生”。


不过在进入岗位之后,很多人发现学历并不代表全部,个人能力才是真本事。


新疆某高校19级新传研究生小南在北京一家自媒体公司实习过,她在面试和刚进公司时,发现有些人会对她所在的学校感到好奇,追问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这让她内心感到自卑,所以在“新人”彼此介绍时,会故意模糊掉学校名字,哪怕别人误以为她来自其他大学,她也选择避而不谈。


直到小南参与了孵化一个古代文学相关的账号的工作,并在这个领域得到了上司的肯定后,当别人再问起她的学校,不知道为什么就变得很坦然了。


与小南同校的小黄也有类似的体会。小黄在西安的一家报社实习,刚开始,报社里的人把他当成打杂的“使唤”,而和他同期实习的一名长安大学本科生一进社就有老师带。后面因为小黄的认真和勤奋,报社“师傅”才和部门说要他打下手。


刚开始采访时,小黄因为采访提纲和实操技巧存在问题,被“师傅”骂得狗血淋头,并质问他“这个研究生读的啥”。后来逐渐熟练,还因为提出了几个不错的选题,得到了老师夸赞。


对此有偏远地区高校的老师表示,偏远地区能提供发达地区难以捕捉的选题,在偏远地区读新传专业,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去认识一个更加丰富和复杂的社会。


另一方面,对于新传专业研究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学校提供的平台固然很重要,学生自己能否利用两年的宝贵时间进行积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小孟是塔里木大学新传19级的毕业生,目前在北京快手公司的广告运营部工作,当时是快手内部主动给他打电话,问他是否愿意参加校招。


他将自己找工作的顺利归功于实习经历:研究生期间,他在去哪儿网做过广告运营,也在快手人力资源部实习过。他表示,可能是因为在快手人力资源部时为其招聘了一群比较负责和认真的员工,才会在毕业时被再度想到。


小孟坚定地表示,“并没有因为学校而自卑,反而还要特别感谢这所大学给了我一个研究生学历,让我有一个长一点的身份过渡期,并且也让我遇到一群很可爱的人和不错的老师。”


同是塔里木大学新传19级的毕业生小聪,目前就业于青岛工学院。她向笔者透露,在参加学校面试的10个人中,很多来自很不错的学校,但后面留下了她和另外一个毕业于双非院校的学生。


对此,她反复强调练好个人本领才是王道。当被问及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学历而自卑时,她说:“没有,这自卑啥,我现在工作的这个学校也有‘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现在大家不也处于同一个平台上。凭自己本事吃饭,不存在自不自卑,以后找工作一定要自信,咱并不比其他学校的人差。”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通通说明,不管实习还是工作,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留在当地?还是去大城市?


对于偏远地区的双非高校来说,其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占优,学校的办学目标基本都立足本地,设置的研究方向也凸显本地特色,就业指向上倾向于为本地发展服务。


如吉首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设有融媒体新闻传播、品牌营销传播和民族文化传播三个专业方向,其中民族文化传播方向主要从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需求出发,围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数字化保护、旅游文化创业产业发展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2022年拟招收专硕方向分为西藏对外传播方向和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方向;


塔里木大学在2021年前的新传专硕点设有新疆跨文化交流与双语新闻传播实务、新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等三个专业方向。


这些学校想要为本地发展培养高学历新传人才,但一些毕业生可能会因为离家太远难以照顾家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气候不适应、想去北上广闯一闯等各种原因,并不都愿意留在本地工作。


而根据访谈,愿意留下的学生主要看中的条件则包括:本地竞争压力小、气候比较适应、待遇较高等。


塔里木大学新传21级学生小赵说,毕业之后会选择留在新疆,是因为相比老家甘肃来说,竞争压力小,未来发展前景不错,工资待遇都不错,并且气候、饮食等都与家乡差不多。


新传20级的小陈在找工作时,除了投递家乡河南各个城市岗位的简历以外,也尝试了一些新疆高校。他说自己逐渐适应了新疆的生活,也对新疆这个地方有了感情。河南的大城市需要人才但是不缺人才,新疆正在发展,缺人才也急需人才,如果能用自己所学为南疆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更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而对于新传19级的小李而言,自己选择留下来不仅因为这边工资高,还有这边的气候相对于河南好太多:河南那边冬天没有暖气,夏天又炎热,另外河南的竞争十分激烈。


根据塔里木大学新传专硕班的班主任介绍,总体而言在新疆找工作比较容易,甚至出现用人单位求之不得但毕业生却不愿意去的现象。留疆的毕业生有的进入高校当老师,有的进入当地媒体。


相比内地高校普遍招聘博士的情况,新疆即便是乌鲁木齐的高校想要招到高学历的毕业生也并不容易,包括塔里木大学新传毕业生在内的硕士研究生,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新疆地区相关教研人才的不足。


【今日互动】


你或身边人在学习、求职的过程中是否也经历过与文章中类似的情况?在偏远地区双非院校读新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