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多努力才能上清华北大?看看把时间利用到极致的人是什么样子!
2022/6/22 14:26:39 阅读:602 发布者:
作者简介:刘子健,衡水中学2014级学生,清华大学2017级本科生。子健回忆了自己的高中时代,得出的结论是:把时间利用到极致,你就可以上清华。
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到集合出操之间的时间为10分钟,这个时间要用来洗漱、整理内务、再跑到操场(当时我住在五楼,没有电梯),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但我们每个人手上绝对还是会拿着书或是小册子,因为集合总是要等一些动作慢的人,即便只有两分钟,大家也要争分夺秒地背上几个单词或一首古诗词,所以每天天未亮衡中操场早已是灯火通明,无论严寒酷暑,总有一群列队整齐的学生高举着书本大声地朗读着。
跑操的时候一定要喊口号,我们就喊过“做数学不要忘加小数点!”之类的。不要觉得这是闹剧,对于特殊场景中发生的事,人会牢牢地记住的,在考场某个灵光一闪的时刻,真的能帮你答对一道题。
语文、英语、文综都会安排晨读课。晨读时老师肯定会在场,从未缺席。晨读之前,黑板上会提前写好晨读学习内容,按分钟计,当然一般也会留出一些时间用来自由复习。
晨读后是早餐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全操场的学生都在跑——是的,我们基本不走路。小册子当然也是必须带的,其实有时候我也会想,就这么10多分钟,有什么一定要背一定要学的,但是没办法,所有人都带着,都背都学,我要是不带,就跟凭空丢了一万块钱一样,抓心挠肝地难受。也有一些大神,不带任何能看的东西,人家就是一边排队一边想,想刚才早读哪里做得好做得不好,今天一天的课要注意什么,我觉得这样效率更高。
上课不允许发呆,不允许看课外书,如果你这么做了,不是被摄像头拍到,就是被后门小窗户外的“巡逻人员”记录下来。你会看到各种通报,什么“上课发呆”“盯着天花板看”之类的。你可能会觉得滑稽,但是我们不觉得滑稽,因为通报到一定次数,你就会被叫家长,再多一点,你就会被带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大家可能觉得休息挺好的,但是对于衡中的快节奏来说,休息一段时间,可能就意味着你要落下很大的差距。毕竟都是削尖了脑袋考上的这所学校,没人愿意落下功课。
衡中的作业量是按“顶尖学生刚好完成”或是“顶尖学生刚刚好完不成的量”的标准布置的,所以课间的一个典型场景就是各科课代表抢着发试卷、发作业,一个课间下来,你能收到很多张试卷。从第一排往最后一排传着发,课间的时间基本上就是探身拿试卷,转身把试卷递给身后的同学,哗啦啦的,每个人都要被试卷给掩埋了。
午休时间,必须睡觉!整个宿舍从宿舍门的小窗户看去,一览无余。不得做其他任何事,必须躺下睡觉,就算坐在床上也会被通报,甚至是你躺在床上“玩手”也会被通报。想学习你可以去厕所学,不要笑,真有去厕所学习的。
这个规则看似刻板呆滞,但我觉得是一个好制度。有的人会说,衡中不就是一所逼着学生拼命学习的学校吗?那午休时间学习应该受到充分鼓励才对!
但是从学校和个人的角度出发,学习的精力必须得到保障。在应该学习的时间里用尽一切办法提高效率,这才是衡中奉行的宗旨,而非不分时间段、不分场合地让学生学习,这对学生和整体学习效率是不负责任的。所以必须强制每个人都休息,不得在室友休息的情况下自行学习——你翻书的声音会吵到室友,而且当一个寝室有一个人不睡觉,其他人都会惴惴不安,担心自己学习时间少了,辗转难眠,即便他已经精疲力竭,想通过午休恢复下午学习的精力,他也会迫于室友学习的压力,强迫自己再进行毫无效率的“学习”。
在衡中的三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种“把应该学习的时间利用到极致”的态度。衡中不是血汗工厂,不是压榨青春之处。她用自身的制度保障和全体老师的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造就了最出色的人才。
晚自习40分钟或45分钟1节课,刚开始我们做高考卷,比如英语,一节课也做不了多少,后来能1节课做到阅读理解,后来能把阅读理解做完,再后来1节课我们甚至能把除作文外的所有题做完了。循序渐进,保质量、提速度,几乎所有的科目都遵循这一训练准则。
就这样上课、做题、吃饭、晚自习、下课、回去睡觉。晚上也和午休一样,睡觉就是睡觉,任何事都别想干,去厕所学习的,也要小心翼翼地遮住光线,因为老师们会重点关注厕所。我见过不少人被从厕所里强制拉出来的,那真的是“放开老子,我还能学!”
每两周周日下午可以休息半天,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但是,你以为衡中仅仅是这样吗?
上面只是像记流水账一样把我们每天基本的作息和制度说了一下,衡中还有许多“极致利用时间”的举措。
首先是我们的练习题。我们当天做的题目,全部都是学校自己印的,绝对不需要买任何外面的练习册。我们的各科老师从能见到的各类题库、模拟题中精挑细选,再结合我们学校历年自己积累下来的经典练习题,辅以社会热点适时调整题目,最终形成我们每一天做的练习卷。也就是说,我们每天做的题目都是独一无二的。学校有个小印刷厂,日夜不停地印刷着我们的习题,而各科课代表就要在课间去领试卷、分试卷,然后抢着时间发给同学。
我们每天的练习题都会统计每道题的错误率(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每天!每科!每道题!),错误率达到一定程度后,老师会集中讲,并且这道题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反复出现,刚开始出现的间隔短,后来出现的间隔长。每到考试前,再把高错误率的题集中下发刷一遍。针对错误率低的题目,每个人都有错题本,会把自己的错题剪下来粘上去,老师要检查。高错误率统一讲+低错误率个性化复习,这就是衡中高效又能保证每一个人成长的法宝。
我们还有很多激励机制。比如班与班之间会不断发起挑战,挑战各课各项成绩,大家学习除了为自己、为前途,还增添了群体荣誉感——所以不要说衡中是高分低能了,方方面面的管理手段其实都很先进,我上大学后,还把这个方法运用到了我带的暑期学校同学中,效果非常好。
总而言之,衡中运用种种方法,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口号、标语、动作、规定、人物关系都做了精心的研究,目标就是让你以最小的阻力、最大的动力学习。它精密地运行着,确实像个分工明确、效率高到极致的工厂,但这个工厂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它的学生尽可能地脱颖而出。
如果说衡中的成功有什么秘密。那就是“把时间利用到极致”的态度。在应有的学习时间之外,不占用学生一分一秒。在学习时间之内,老师们殚精竭虑,选择最经典最前沿最精到的题目,一丝不苟地把握教学进度;学校的后勤人员倾尽全力保障学生的吃饭、休息,杜绝任何可能发生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宿管老师之间的摩擦。一个口号,可喊可不喊,但学校设计的口号都是促进学习的。一个标语,可挂可不挂,但学校就是愿意每年更新一次各种小标语、大标语,让每一位同学都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情。
在学校无处不在的带动下,“把时间利用到极致”也成为了学生的信条,每一个人都充分认识到,学习不是被迫的,而是自发的。未来不是任何人强加给你的,而是自己争取的。
班主任曾经对即将上考场的我们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考不好,还有谁能考好?”
就好像语文课本里的一句话——红军爬过雪山、穿过草地后,一位老红军说的话:“我们这支队伍不取得胜利,谁会取得胜利?”
所以,究竟多努力才能上清华北大?
我想,只要你在想到最后的决战时,能够问心无愧地说一句:“如果我不取得胜利,还有谁会取得胜利?”,胜利的曙光已经在前方。
(注:为尊重作者隐私,本文作者为化名。)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