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考博失败丢人吗?

2022/6/21 17:23:06  阅读:197 发布者:

考博失败丢人吗?对考博有种执念该怎么办……


有的人考博成功了,但大多数人要面对的是暂时的失利,当得知碰壁时,想必大家都会深深地陷入到对自己的否定中,尤其恐惧听到周围人的“询问”和质疑声。


“我该怎么办?失业又失学,感觉世界崩塌了。”“好想屏蔽掉这些质疑声,但我真的是个Loser吗?”“还是对读博有着深深的执念,但显然之前的方法是有问题的,我要怎么做?”“回归工作,我又该如何规划?”





直面失败,不虚此行


谁能保证只要是考试就一定能通过,多数情况下,当周围的人得知你考博失利后,是不会随意对你冷嘲热讽的。现实情况是,你收到的讯息往往是:“没事的,你已经够棒了”;“这次不成功,明年再战嘛”;“考博竞争这么激烈,能通过初审就已经是佼佼者了……”


面对失利,你首先应该知道以下三点:


联系导师的教训 


自己很晚决定考博后就开始着手联系导师,刚开始我是搜索所有有我所报考专业博士点的学校,之后对学校进行注意筛选,当时本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原则,我一定要报考 985 高校,一共报考了 4 所 985 高校,自己所选择的学校要求普遍较高。


确定好报考的学校后,分别给这些高校的导师发了邮件,而老师的回复也不尽相同,有些老师回复 “欢迎报考” 简单的 4 个字,有的老师根本就没有回复,在此情况下我就开始换导师,再给别的导师发邮件,有的收到了比较好的回复,比如 “欢迎报考,竞争压力较大,会保证公平公正的录取” 等。第一次联系完导师后我就没有再去和老师保持联系。


经验总结:第一次联系完导师后,要时常和导师保持联系,多和导师沟通,让老师对你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此外,我们在选择学校时要理性,不要感性,要量力而行,选择学校要有梯度,切忌好高骛远。


 准备时间不足的教训 


在即将毕业之际,自己还没有考虑清楚是否要考博,就这样在犹豫中浪费了时间。从自己着手准备考博到正式考博也就是 3 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备考的过程中自己复习的很不充分,只是看了一些专业课著作,最后连报考导师的毕业论文都没看。


而英语的复习也比较零散,只是做了几套英语真题,记了一些单词之后就没有复习其他的,这也严重影响了我笔试的成绩,笔试成绩不理想,最终只进入了 2 所学校的复试,但排名较低。


经验总结:自己是否准备考博要尽早做打算,着手准备考博宜早不宜迟,专业课和英语的复习时间要充足,准备要充分,尽量弄懂、弄透真题。


没有协调好写毕业论文和考博的教训 



由于自己经验不足,打算考博的决定做的比较晚,所以在自己写毕业论文和考博中有很多的时间冲突。尤其是在复习备考的关键阶段,我还要花很大的精力用在写毕业论文上,最终使得复习备考时间严重不足,复习备考也严重分心,没有兼顾好写毕业论文和考博的关系。


经验总结:一定要协调好写毕业论文和考博的时间,如果想考博,毕业论文尽量早写完,在后期的考博中写毕业论文不要占用太多的时间。


执念驱使,二战备考


我就是要读博,该怎样准备二战备考?


图源:微博总结很重要!暂时的失利已成定局,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完全能从中汲取到经验和教训。相比初次准备考博的人来说,如果现在与你同台竞技,小博认为,你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你要认真思考以下因素:


①招生实况(客观条件)

今年是因为博导已经提前有了候选人还是临时变卦?学院的指标是不是发生了变动,导致相比往年招生人数变少了?我是不是刚好达到招生要求,而竞争对手远远强过我(如果明年再战,我能比这次提高多少)。


②时间规划

备考的时间是不是很紧,导致疏漏了重要的考点。备考的时间线是不是拉的过长,每天死磕书本,复习效率低下。各科目之间的时间分配有没有问题(结合复试成绩的具体表现)。


③心态

我的读博“动机”是什么?为了学术?还是为了“博士头衔”?我是不是自始至终都在紧张,不敢有一刻松懈。在复习的时候,我是不是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找到了工作、毕业季狂嗨的诱惑)


④分析成绩

如果学校会把学生的复试成绩公示出来,就要认真找出问题的症结,是哪一科拖了我的后腿。如果学校不公布成绩,就要“厚着脸皮”去联系自己报考的博导,请求老师帮忙分析今年的失利情况。

计划要调整!显然,不能完全照搬过去的备考规划,从上面的分析中,其实不难找到之前的问题所在。



慎选目标院校和导师


有了之前的失利,这次就要尽量避免因为“客观条件”耽误考博大事。


对你“含糊其辞”的博导,不要选!!


比如:邮件里只有简单的回复“欢饮报考”;在日常的联系中爱答不理;在你提出见面诉求后迟迟没有肯定的答复


勉强达到考核标准的学校,要慎重!!可以作为备选,但不能孤注一掷。


如果在了解到博导有了“亲学生”“领导的小孩”“朋友或是朋友的小孩”要照顾的情况下,趁早该换其他博导。



松弛有度,高效针对


一整年的时间,完全是够备考的。


在上半年,应该把精力放在提高“个人科研成果分”上。未写好的小论文赶紧写好投出;未来得及修改的稿件尽快处理并答复杂志社编辑;竞赛、专利的申请也快马加鞭。


到了下半年,才真正进入“复习备考”的环节。中英文面试模板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往年的考博真题(尤其近年来的重点动向),进一步巩固;


在正式复试前的一个月,应该把重点放在之前出问题的地方。外语的口语表达不顺畅?专业面试问到的学术概念不了解或者是解释不清晰?对科研计划书的内容掌握不熟悉?对自己以往研究的描述没有逻辑和总结(第一次考博复试时可能硕士论文尚未完成,没能做到全面概括)?


注意: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应该全程进行,每天阅读文献,做笔记,构建属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随时留意考博动向


再也不能像之前备考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可能会错过很多重要信息。


比如考试时间的提前/推后;考试形式的调整(线上/线下);突然间有增补的博士导师名额;


在复习过程中,至少每个月要与博导联系一次。


汇报一下最近的复习进度,问候一下老师的工作是否顺利,请示一下老师是否需要帮忙,最近看了哪些书有什么疑惑……


这是很有必要的一步,如果能让博导一直感受到你的“存在”,在基本的个人要求达标的条件下,导师是很倾向于要你的。


换一种可能,如果博导在这期间,对你的意向有所动摇,你也能很快发现这其中的端倪,并及时止损。


认真听取硕导的意见


作为硕士阶段最了解你的老师,自然是对你“适不适合读博,还欠缺哪些条件”有着更清晰的认识。


回想一下在之前的备考过程中,与硕导的交流有多少,小博觉得如果没超过10次是显然不够的。


首先你需要把你的硕士论文、博士科研计划书这两项重要的文件打印出来,再次找他评阅,让老师挑出其中的不足,哪怕是科研计划书中的行文结构、排版等细节,统统不要放过。


然后请老师当你的“博士面试官”,试问如果他来考你,会怎么出题,会怎样“为难”你。


如果以上这些你都能应对,那么面试对你而言就变成了一种“重复工作”。


在交流中,你也应该询问老师本人在当年参加博士复试以及备考中是如何规划的?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成功的过来人的经验要比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更重要)


向上岸的同学请教经验


你的身边一定也有同专业考博上岸的同学吧!!他们会是你强有力的助攻。


就算你们之前交集不深,甚至是竞争对手,此时此刻他们正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是很愿意给你分享经验的(复试考了哪些题型;表现最出彩的地方在哪;有哪些是险些失误的……)。


如果你们曾报考同一所学校,那么这些备考“经验”就是和考点同等重要的一手资料;


如果他报考的是其他学校,那这些经验也能提供给你新的择校信息;


还有一个关键,在你接下来备考的一年中,他们已经入学,更加深入的接触到了博导和“博士圈子”,能认识别的博导,能了解到更多有关考博的重要信息。(比如有哪些老师明年有招生指标,他们对学生的要求是怎样的,该如何与他们建立联系。)


这些太重要的了,如果你们没有“同学”或者是“好朋友”这一层关系,这些信息你是很难从别的渠道获取到的。


我们穷极几年,读博追求的可能是热爱的事业、功利的目的,或者是对职场社会的恐惧、对生活压力的逃避。但是读博的同时也是在成长,在读博的过程中你会逐渐体验到读博的乐趣或者痛苦所在。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读博既有乐趣,也会有痛苦,或许这就是人生或者生活。我们穷极几年,读博追求中也会体会到这种酸甜苦辣,这何尝不是一种更好的人生体验。


希望处于读博顺境或者逆境中的我们都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