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细看造物实玄微:从猴痘疫情回溯天花的防治史

2022/6/7 16:21:41  阅读:270 发布者:

所评图书:

书名:《流行病与社会:从黑死病开始的瘟疫史》

作者:(美)弗兰克·M.斯诺登

译者:季珊珊、程璇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后浪出版

出版日期:20225 

 

猴痘疫情袭来。

 

这一轮猴痘疫情在英国发现,时间是57日。520,欧洲确诊和疑似的猴痘病例超过100例。世卫组织确认,尽管猴痘病毒在猴子体内首次被确认并因此命名,但啮齿动物最有可能是其天然宿主。猴痘病毒之前在非洲西部和中部流行,2003年曾在美国引发数十人感染。

 

猴痘病毒感染后,人出现的症状与天花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发病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重度疲乏等反应;发热几天后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大面积皮疹,并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

 

猴痘疫情不可避免让人想起曾经长期肆虐的天花疫情。天花疫情以及鼠疫疫情曾经在古代和近代历史上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耶鲁大学安德鲁·唐尼·奥里克历史与医学史荣休教授弗兰克·M.斯诺登在其所著的《流行病与社会:从黑死病开始的瘟疫史》书中指出,人类是在20世纪初才通过显微镜了解到天花病毒的存在。20世纪50年代的DNA革命让人们洞悉了病毒的生物学机制。

 

天花是病毒,即微小的可过滤性微生物,仅有细菌的1/500左右的大小。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无法独立生存。一旦侵入宿主细胞,病毒就会脱落其蛋白质包膜并将核酸释放到细胞中。病毒的遗传密码会因此劫持细胞的细胞器,使之产生遗传信息,加速细胞的分裂,产生更多的病毒后代。这意味着,活细胞变成了病毒工厂,不断产生新病毒来侵袭新的细胞。

 

受到病毒攻击后,人体需要调用免疫系统来抵御入侵者,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病毒疾病在整个古代,无论是东西方都是很难抵御的,因为这既不符合希波克拉底-盖伦理论支配的西方传统医学,与东方传统医学所指的风邪、外邪也完全不是一回事。这里需要单独强调的是,现代医学并不能简称为西医,西方传统医学的荒诞程度远甚于东方传统医学,甚至在近代的发展水平也没有超过几千年前古埃及人摸索出的医疗观念和手段。

 

天花、麻疹、狂犬病、黄热病、脊髓灰质炎、流感、艾滋病,以及SARS、新冠、猴痘,都属于病毒性疾病。这其中,甚至所有的疾病中,只有天花在1980年被彻底消灭了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天花只在人类间传播,通过疫苗接种就能产生足够的阻断,而其他病毒性疾病经常出现人际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不同类别动物之间的传播。

 

天花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污染物(被污染的床单、衣物、饮食用具)上的天花病毒可以存活2-4个月。18-19世纪,欧洲进入了城市化、工业化提速的阶段,城市居住环境逼仄,学校、医院、教室、军营、公众聚会场所等都会出现大量人群长时间聚集的状况,这无疑有利于天花以及其他一些病毒性疾病的传播。

 

尽管今天的人们已经基本上不存在天花疫情的记忆,但仍需铭记这种疾病为代表的病毒性疾病的恐怖之处。天花会导致患者留下伴随终身的疤痕,甚至毁容。《流行病与社会:从黑死病开始的瘟疫史》书中解释说,一些患者发病后,会感觉病情大有好处,其实这只是假象,一方面这些患者可能恢复日常活动,使得天花扩大传播范围;另一方面,患者身上会出现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玫红色疹子,从舌头、上颚处快速蔓延到全身,甚至手掌和脚底。面颊和前额的疹子会看上去像是严重的晒伤。之后,疹子的外观发生改变,从玫红色变成紫色,固态状变成脓疱状的液态,患者上颚和喉咙的黏膜长出大量引起疼痛的疱疹,让患者经过吞咽和说话困难。再过后,疱疹内会充满黄色脓液,患者体温急剧上升,眼睑、嘴唇、鼻子和舌头肿胀得可怕。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会受到破坏,还可能出现永久性的失明。这些患者中会出现一些幸存者,但面目溃烂,脓疱变干、结痂、脱落的过程也很痛苦而漫长。

 

18-19世纪的天花高发期,医生们应对无措。虽然体液理论已经在当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但依然有许多医生据此用针挑开脓疱,排出脓液,但效果显然不明。通便、放血疗法,使用发汗药加速体液排出,或者反其道而行之,进行冷疗,等等,各种疗法均收效甚微。

 

19世纪英国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托马斯·巴宾顿曾说,天花像是“最恐怖的死神代理人”。狄更斯在《荒凉山庄》中书写了天花感染者的具体症状和痛苦。近代历史上的许多名人,包括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奥兰治的威廉二世,俄国的彼得二世等也难逃天花的伤害。170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继承人——11岁的威廉王子死于天花,这使得该王朝后继无人,英国朝野迎来了汉诺威家族承嗣。

 

而从世界范围来看,欧洲人在跨过大西洋夺取美洲大陆并将之作为殖民地过程中,天花、麻疹就被带到了美洲,让美洲土著居民的数量发生了雪崩式的减少。虽然欧洲殖民者因而遭遇的抵抗被严重降低,却也使得殖民地劳动力严重缺乏,因而不得不从非洲大量掠夺奴役黑人奴隶。这也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美洲的人口构成因此发生了巨大改变。

 

天花疫情还催生了全新的公共卫生策略。《流行病与社会:从黑死病开始的瘟疫史》书中指出,英国人从土耳其和中国学到了人痘接种法。最初只能在英国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上层社会推行。在社会面推行时因为操作不慎,也曾引发过更大范围的疫情。在爱德华·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后,天花疫情终于被有效遏制——牛痘病毒而不是天花病毒的危害较低,引发人体并发症的风险也更低。当然,出于对接种牛痘病毒的担忧,也首先在英国形成了所谓的反接种运动。一直到20世纪后期,随着制冷、冻干疫苗和气动喷射注射器等技术进步的实现,使得接种风险被进一步降低,又因为二战后建立起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推动。1980年,天花被宣布被彻底根治。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