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开展MitraClip™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2022/5/27 14:36:32 阅读:383 发布者:
导语
2022年5月22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五病区陈魁教授心脏瓣膜病团队与宋思贤教授线上合作,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成增书记及心血管病医院董建增院长的大力支持下,心脏重症监护室王小芳主任团队、超声科王玲云教授、麻醉科何龙教授及护理团队等默契配合,结合我团队已完成10余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的扎实临床基础,成功为一名外科极高危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用MitraClipTM系统实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手术圆满成功。
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71岁,反复心衰发作,心脏彩超示重度二尖瓣返流(MR 4+)(图二、三),既往糖尿病病史10余年、单侧颈内动脉闭塞7年余,2年前行冠脉搭桥及主动脉动脉瘤支架植入术,本次心衰急性发作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并对症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存在较高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呼吸循环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风险。
手术策略
术前,陈魁教授团队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反复研究,结合心外科、麻醉科会诊,评估患者外科手术极高危,按照疾病治疗指南推荐考虑微创介入方案 MitraClipTM进行经导管二尖瓣返流修复手术,与台湾荣民总医院专家宋思贤教授线上多次会诊讨论,制定完备的手术植入策略,力求实现最优临床效果。
手术难点
患者既往开胸手术病史,顽固心衰,STS评分高,二尖瓣病变部位特殊(P2为主,累积P1),此处极易损伤瓣叶及瓣下结构和心房组织;且瓣叶脱垂高度高,宽度>15mm,脱垂瓣叶活动度大,抓捕难度大,同时瓣口面积有限,穿刺位置及夹取位置的精准评估极其重要,手术难度较高。如何平衡残余反流和控制狭窄风险需要术者丰富经验并精准操作。
手术过程
全麻状态下陈魁主任手术团队(图四)经右侧股静脉穿刺,通过MitraClipTM独特的三层双调弯设计,经房间隔穿刺顺利将导管送入左心房和左心室,到达二尖瓣膜目标位置调整角度抓取瓣叶(图五)。随后,术者精准对位释放MitraClipTM夹合器,准确捕获并固定(图六),“缘对缘”技术使二尖瓣由大的单孔变成小的双孔,位置精确(图七)控制返流且无瓣口狭窄(图八),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检查
食道超声显示术后即刻效果显著,心房侧未见返流信号(图九),3D显示二尖瓣呈组织桥形态良好的双孔状,返流消失(图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效果堪称完美。
二尖瓣返流(Mitral Regurgitation, MR)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显著增加死亡率,大多数二尖瓣反流患者无法耐受常规外科开胸换瓣手术。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技术(TEER)是经股静脉-房间隔入路,在超声引导下夹住二尖瓣反流区的前、后瓣叶并使之接合从而减少或消除二尖瓣反流。该方法无需开胸,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避免体外循环风险的同时,更有术后恢复周期短的优势,是目前最成熟可靠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技术。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应用MitraClipTM高质量完成外科极高危患者的股静脉-房间隔入路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预示着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治疗水平更上一层楼,帮助更多病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未来我院心脏瓣膜病团队将会继续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深耕细作,进一步提高诊疗救治水平,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
转自:医谱学术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