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关于氧气的研究可有太多故事讲了,涉及到的科学大神能挂一面墙图片戳这里回顾(无可替代的生命之匙——氧元素),除了普利斯特列、拉瓦锡,最最关键的就是咱们本期主人公,18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化学家——卡尔·威尔海姆·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
发现氧,得益于35岁那年,舍勒在进行硝石加热的实验,尽管旁人直接忽略掉了这种“普通”气体,但紧跟直觉不放松的舍勒又搞了6年的研究,给出了答案,著书《火与空气》,成为实际上最早的氧发现者。
虽然这个点背的家伙好长一段时间都没被正名呢。他像是个富有勇气的探索者,不疾不徐地在当时布满迷茫的化学界里游荡,很多我们今天看来司空见惯的物质都由他首先发现,帮助化学的多个分支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1742年12月19日,舍勒出生于瑞典南部的施特拉尔松,他是家中第七子。本是富商家庭,可小舍勒刚两岁,父亲的公司就破产了,这家人很快就从吃穿不愁陷入到了饥寒交迫的地步。
孩子多,没收入,就这种情况下,别说读书了,一切为了生计。舍勒连小学都是勉强读完的,14岁就去哥德堡的一家药店里当学徒。
哎,这落差就有点大了,人原先咋说也是个富二代啊!估计当时,他自己都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叭。不过,要相信上帝是不会忘了留窗给人们的。图片
这家药店有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叫马丁·鲍西,这个可爱的老头儿整天手不释卷,捣鼓医学药品的那些事儿。他是个拥有高超实验技巧的药剂师,更是位医术了得的医生,救死扶伤是他的终身理想。反正在当地人心中,他就跟咱们国家扁鹊、华佗一样一样的牛X,可说是个流传千古的神话。
你想,有这么一位名师在旁言传身教,咱们的小舍勒能没长进吗
马丁不但给了舍勒慈父般的爱,还亲自培养出影响他一生的重要习惯,即严谨认真的工作风格。他说:任何药剂的配置,都要精益求精,每一个分寸的拿捏,都要做到极致,一种药品是否安全有效,甚至要经过亲自品尝才判定。
啊对,你没看错,是“品尝”要不为啥,后来的舍勒投身化学研究,动不动就跟“神农尝百草”式儿的亲自“试毒”呢,原来根儿出在这儿。
总之和老师马丁一样,勤奋好学的舍勒不仅干活麻溜,工作之余也开始了“疯狂”阅读和实操:不仅把当时流行的各种制药书籍、化学著作翻了个遍,还研究起了炼金术和燃素理论(Y1S1咱得知道这燃素理论是错误的哈)。兴趣值被推到顶点的小舍勒,就自己动手制造了一整套仪器,啥啥都有,相当齐全,然后成为了又一只“实验狗”。
不过这“熊孩子”也闯过祸,一次实验中的不慎操作导致小型爆炸,这引起了同事们的恐慌和非议,还好马丁护犊子,百分百理解并支持他的努力,才保他继续留了下来。
毕竟那时,对于世界,人们有太多的未知,这好奇心成长为兴趣,兴趣也就是老师,方可推动一个人向着发现真相、获取成功的道路上前行,而这条路上又怎会一马平川没点儿磕磕绊绊呢,正常操作啦~图片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就这样过去了8年,小舍勒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学徒,已然成长为一位知识渊博、技术娴熟的药剂师,他还拥有一笔“资产”——近40卷的化学藏书和1套自制的化学实验仪器。
22岁多好的年纪,正当舍勒满满自信憧憬未来,准备大干一场(哦不,是大展宏图)的时候,药店突然破产。为了偿还债务,马丁几乎把包括房产在内的全部财产都变卖掉,这下老师再也不能保护爱徒了。
失业加上失去生活的全部依托,彼时的舍勒只有孤身游荡,四处浪迹,靠打零工暂时过渡。直到进入马尔摩城的柯杰斯垂姆药店,再次得到像老师马丁一样的贵人相助。店老板很欣赏舍勒,支持他搞实验、做研究,不止发他薪水、解决了他的工作问题,还为他提供房子、安顿他的生活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这老板好霸气)
我们甚至不知道药店老板的名字,但真要感谢他的独具慧眼,还有马丁先生这两位舍勒人生中的“良人”!没有他俩的助攻,哪来后续这个科学小巨人的诞生呢~
虽然很努力,可再咋说舍勒也是个业余选手不是。而这个柯杰斯垂姆药店,距离瑞典隆德大学很近,给舍勒接下来的学术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他开始找各种机会,接触隆大的教授们,和他们聊天、做实验,终于真正深入接触到了一众学术界的大佬们。比如,和他年纪相仿、也是药剂师出身的安德尔斯,就成为了他的挚友。
论志同道合朋友的重要性!安德尔斯给舍勒的帮助,既高效又关键!拿做实验来说,草根化学“家”舍勒可不懂遵循什么体系,凭感觉和信手拈来是常事儿,跟着安兄可就系统化多了。还有写论文,缺乏理论知识架构的舍勒,用语既不专业也不严谨,有啥科研成果也表达不出来更别提公布推广了。
安德尔斯改舍勒的论文,估计是大改特改,甚至有些是直接推翻重写来着。图片图片比如,28岁时舍勒搞有机酸研究时成功提纯了草酸和酒石酸,这一项就搞了好久,是安兄的文笔才让舍勒在学术界成功出道,震惊世人。
原来有个好笔头也这么关键哈哈,给安兄点个大大的赞!
这是个漂亮的开始,接下来,这位无名试毒人的科学进程就紧锣密鼓地上演了:
发现(并开展研究)了包括氧、氮、氯、氟、锰、钡、钼、钨至少8种元素(部分元素未被命名和严格统计),这个数据唯一能与之比肩的只有戴维哟~图片喏,戳这里看(晚节不保的无机化学之父——汉弗里·戴维);
首先发现燃烧的本质,1773年用多种方法制得比较纯净的氧气,成为氧气发现人之一,但仍信奉燃素说因而时常不被承认;
1774年用盐酸和软锰矿加热时,发现氯,该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
首先发现或制造了甘油、氢氰酸、硫化氢,是世界上第一个大量制取氢氟酸的人,还有十来种常见有机酸,如葡萄中的酒石酸、苹果中的苹果酸、肾结石中的尿酸、酸奶中的乳酸、草酸、柠檬酸;
说起来这个氢氰酸(HCN)剧毒无疑了吧,但是出于药剂师的习惯,我们可以想见,舍勒是不会放过亲自下口“品尝”的图片图片图片。他的笔记中记录道:“这种物质气味独特,但并不讨厌,味道微甜,使嘴发热,刺激舌头。”我去,大佬啊,您这也太淡定了,这可是未来被写入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东西啊!
其它发明还包括:1769年,发现了从骨骼中提取磷的方法,让规模化制造磷单质成为可能,如今的瑞典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火柴生产国之一;1777年,发现银盐在光的照射下会分解,即摄影术的原理被他找到;那个曾杀死拿破仑的含砷有毒绿色染料舍勒绿(Scheele’s Green)也出自他手……
1775年,只有小学学历的舍勒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
1786年,43岁的舍勒才刚刚娶了相恋十年的爱人妮古娅,可是却在婚后2天就倒在了堆满有毒物质的实验台上,这也是由于长期的毒素累积造成的。
实验,是舍勒一生的主题,据考证,他做的实验记录达到数百万字之多。通过无数实验中的切实实践,舍勒探测到众多化学的奥秘、自创了不少实验仪器和操作方法、验证并升级过他人的实验从而发表更多新观点,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阿西莫夫说,舍勒是“最背运的化学家”,他有太多正确成果只因设备的落后、发表的延误、身份的低微等一些或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被写进别人的功劳簿里,实在可惜!淡泊名利、沉迷科学,甘愿以身试毒,以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舍勒可说是将科学精神在实践中体现到了极致,向他致敬!
转自:建强伟业科研服务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