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动物实验日常操作: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元代分离

2022/5/12 10:52:38  阅读:198 发布者:

BMSCs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多次传代扩增后仍具有干细胞特性,免疫原性低。但是不同的分离培养方法使得BMSCs在体外扩增时的纯度、活性、表型和分化潜能差异很大,导致基础研究结论各异和临床试验效果不一。因此,深入认识BMSCs不同分离方法和培养条件的优缺点,并根据实验目的做出相应选择,是进行BMSCs实验研究的关键环节。

 

目前用于分离BMSCs的方法主要有五种,分别是贴壁筛选法、骨组织消化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和磁珠分选法。

 

下面向大家详细介绍贴壁筛选法,对初次培养者来说,贴壁法分离BMSCs操作简单易掌握,不易发生污染,是一个较好的分离方法。不足的是分离提取的细胞纯度相对不高。

 

贴壁筛选法

 

贴壁筛选法是利用细胞贴壁时间及贴壁牢固性的不同,逐步将非贴壁细胞和其它杂质细胞去除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常用于干细胞的培养中,因此用于分离BMSCs最为广泛。

 

利用BMSCs贴壁生长特性,更换培养液逐步去除漂浮生长的造血系统细胞即可获得较纯化的BMSCs;而且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分泌生长因子和促贴壁物质,可促进BMSCs贴壁生长,贴壁筛选法也常被称为直接培养法或者全骨髓法。

 

操作步骤

 

01

以颈椎脱臼法处死SPF3-4周龄C57BL/6J小鼠或者SD/Wistar大鼠,用75%乙醇浸泡。

 

02

随后在鼠的腿的位置剪开外皮和内皮,无菌状态下取出双侧股骨和胫骨,浸泡于无菌含双抗PBS溶液中。剔除股骨和胫骨周围的肌肉、结缔组织,用含双抗的PBS溶液清洗三遍。

 

03

用眼科剪剪去股骨和胫骨的两端,暴露骨髓腔。

 

04

用注射器以完全培养基反复冲洗骨髓腔直至骨头发白。

 

05

收集骨髓液,离心,后加入适当培养基(含20%血清)接种于培养基皿中置于37℃,5 CO2,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06

24-48h后去悬浮,接下来的每3天换液一次,直到需要传代。

 

延伸阅读

骨组织消化法

骨组织消化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获得的BMSCs纯度较贴壁筛选法高,是分离BMSCs较为常用的方法。

操作步骤

01

参照贴壁筛选法上述操作步骤第1-3步,收集冲去骨髓的股/胫骨于无菌的培养皿中,用无菌眼科剪小心地将骨组织剪成约13mm3的碎片。

 

02

之后加入适量含1mg/mL Ⅱ型胶原酶的新鲜完全培养基(含5% FBS),于37℃摇床中振荡消化

 

03

消化结束后离心,弃上清液,用PBS清洗两次,然后将骨碎片接种于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新鲜的完全培养基(含20% FBS)淹没骨碎片,并置于37 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

 

04

培养至72h后进行首次半量换液。此后每3天换一次液。待贴壁细胞达到80%~90%融合,进行细胞扩增传代。

 

使用骨组织消化法分离BMSCs也并非完美,II型胶原酶的消化可能影响BMSCs活性及增殖能力。

转自:MDL科研助手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