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南怀瑾先生:“民曰不便”的历史经验(四)

2022/5/5 15:36:38  阅读:275 发布者:

原创 南怀瑾先生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2022-05-05 11:01

编者

 

南怀瑾先生在研究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提出有一种很重要的大政治哲学,叫做“民曰不便”,就是一个政策推行下来,或者政策本身有问题,或者推行落实环节出了种种问题,或者与原有习惯反差太大,导致人们感到不方便、不习惯、烦恼,就会产生民怨,若持续积累,就酝酿了政治风险。历代的改革失败或政策风波,背后往往有这种因素,很值得研究。我们摘编南怀瑾先生已出版著述中的部分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民曰不便”的历史经验(四)

 

 南怀瑾

 

你读历史,就看到土地公有制变成私有制,是这样困难。所以这个历史哲学很讲不通,究竟公好,还是私好?讲不清楚。由此就讲到中国的儒家,中国儒家讲道,这都是人性的问题,天下绝对没有公,不可能,任何一个人也做不到的。天下绝对为公就无我,没有这个人。天下绝对为私,也做不到,谁也不干,自古完全管自己不管他人,也不可能。所以儒家呢,就是中庸之道,公里头保持一部分的自私,私里头要大部分变成公,这是大哲学的问题。

 

所以到了汉朝王莽篡位,王莽想把私有制变成公有制,结果失败了。我说读历史很难读透,读中国历史,失败了以后,历史的结论,四个字“民曰不便”。这是个大政治哲学,变革常常因为“民曰不便”而失败。习惯了私有,一下变公有了,老百姓反对,反对的原因是不方便。所以,王莽要它变公有制做不到。然后过了一千多年,到宋朝王安石变法,也想走公有制,王安石也失败了。这一次,中国共产党绝对推行土地公有,台湾也是,先做到了公有,再行分配,但两个方式不同。

 

——《漫谈中国文化》

 

(待续)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