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艾 建强伟业科研服务 2022-04-28 07:37
之前咱们在聊到波义耳的时候,曾提到一位废寝忘食投身医学、化学事业的哲人,一度成为波叔的偶像和科学引路人呢。要不是受他影响、效仿他,波叔也不会自己搞实验室,有信心献身其中呢。这哥们儿,一定也有点意思图片,走,一起去看他的故事!
掌声有请,本期主人公,来自比利时的化学家、生理学家、医生:
扬·巴普蒂斯塔·范·海尔蒙特
Jan Baptist/Baptista van Helmont
拒绝读书的“纵火狂”
1580年1月12日,生于布鲁塞尔一个贵族家庭的海尔,作为统治阶层的世家继承人,自然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远期许,许是枯燥无味、压力难耐,他表现出了极尽反叛的一面:烧东西。
他习惯性地拒绝,拒绝一切别人为他安排好的东西,痛恨课本、讨厌读书,不喜欢什么就直接烧掉。书烧了,会有人再买来,可这小子疯狂到连自己家的图书馆都不放过……图片图片能做到这么任性的科学家好像也不多吧。
你都烧了是吧,不怕,重建呗!这对于富庶的海尔家来说,根本就不叫个事儿!也许,带着光环出身、太早享受到独家特权,给一个孩子带来的,往往虚空更多。在这里,小编倒不想简单粗暴地用“骄纵”来定义海尔,毕竟他之所为,环境的因素大过本身。
为什么不喜欢读书呢?这个打小就有点“哲学”感的孩子,总是深陷“意义”论中,不晓得读书的意义在哪。譬如,穷人家的孩子读书是为了改变命运,而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海尔,还需要改变什么命运呢,提出这样要求的人,大概不是蠢就是坏。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认为到学校受教育是一条理所当然的路,但是受教育后所要追求的东西,我不用念书就已经有了。我不知道我到底要什么,我不知道读书的意义在哪里?没有人知道我心中长期的不安与痛苦。如果我不知道念书的真正意义,我相信我所花的时间与努力终将付诸东流,转眼成空。
这份痛苦怎么不是真的呢
有点明白他为何自诩为火术哲学家了
在家人的强迫下,海尔最后进入天主教鲁汶大学,接受海量名师的“亲密”指导。朋友们,那可是“鲁大”诶!作为比利时最大的大学,也是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学,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多少人想去都没机会呢图片图片
反正直到19岁,在多所学校待过的海尔,还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毕业过,更别提得个“三好生”啥的了,直接一个“奖状绝缘体”!估计比利时的“海淀”名师们面对海尔,个个都像是给差生补课一般的心情,大家会在背后笑称:海尔家的墙壁很大,却挂不上一张毕业证书。图片
不爱学习没错,但也不是真的想闯祸爱调皮捣蛋啊!面对这种情况,执着于“人生”和“意义”大命题的海尔,始终是孤独且丧气的。他会在四下无人时,躲进森林里哭泣,骂自己是无用的“木炭”。这个可怜的小家伙!
在众人看不到他的角落里,上帝看到了他。
上帝听到一块小木炭的哭泣,于是为他打开了一条路,
告诉他“木炭”也绝非一无是处。
信仰转机:改变一生的书
生命能有多奇妙,想象一下烧书达人被一本书改变了人生!
1599年,海尔偶然间看到了一本课外书,是德国修士金碧士所著的《效法基督》,然后突然就打开了他的天灵盖……
这本宗教书籍虽是以传递信仰为主题,描述和表达却十分通俗易懂,言语虽简明,但依旧直扣人心,比如“最高深和最有益的学问,就是对自己具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这句大白话成了“挽救”海尔的关键良药。
就这样,找到人生信仰和生活方向,不再迷茫的海尔,用大人们的话来说就是,“一夜长大”,突然就懂事了。之后的很多年,他开始博览群书,一心想把年少荒废的时光补回来,从哲学、美术起步,然后在接触到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医学文集后,将兴趣逐渐转向医学、化学。
1609年,31岁的海尔,终于破了“零毕业”的记录,拿到人生中第一张毕业证书(鲁大医学博士学位),喜大普奔~图片
毕业后,虽然具备了医师资格,特立独行的海尔却没有从医。这源于他那时已有这样明确的认知——化学是开启医学的一道门,经过化学的定量分析能够使医学更为精确。带着这个理念,他放弃名利、隐姓埋名来到维伏迪(Vilvorde)小城,开始为化学事业全力以赴。
他开始日以继夜、不厌其烦地做着实验,那些年,亲朋好友没人知道他具体在哪或是究竟干啥。谁能想到这个从前“火里来去”的小伙咂~有一天能这么安静不是!
这不,成果一个接一个就有了嘛图片
彼时,汞被认为是仙丹,是长生不老药,参见【牛顿、疯帽匠都被它害惨了——汞元素】回顾,古今中外都认为食用部分汞可使血气活络、脸色红润。但是海尔经过仔细、定量实验,提出过量的汞是剧毒,可致人于死地。
还有一种“万能”溶剂也在当时很流行,人们认为它能将植物油溶解成水。经海尔研究发现,那其实是硝酸,遇到碱会中和成水,于是他首先提出了【酸碱中和生成水】的概念。
小时候喜欢烧东西的习惯,现在倒有用起来了。在海尔的实验中,62磅重的木炭燃烧后,只剩下1磅的灰,那不见的61磅被他称为看不见的【气体】,“gas”一词正是他首创,用来区分不同的气体和空气。
在精细的测量中,海尔发现,无论是溶解或是沉淀反应,重量在反应前后其实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型态而已,这就是非常有名的【质量不灭定律】。
据记录显示,海尔做实验的精确度极高,比如光是测定汞的重量这一个动作,便重复了至少两千次,他肯定有强迫症你说呢图片图片
他抽取胃液,研究其对食物分解的功能,发现用碱性物质中和,可治疗胃酸过多;
他研究人体内结石现象,用尿酸与钙作用产生白色结晶,模拟人体内肾结石、胆结石的形成……
喏,他搞了这么多化学研究,哪一项又和医学无关呢?虽然,他终身没能穿起医生的白大褂。
这里,还有一个浪漫美好的故事。
海尔还是比较独树一帜的存在,尽管大小成就不断,但思想前卫、行动超前这些特点,都没能使他像许多划时代的大师一样获得同时代的掌声,批判和反对倒是排山倒海。
当时的医学界远没有进步到能够接受他的看法,人们以为,用化学来解释生物生理反应,难道不是无稽之谈吗?图片就连政治界也在排挤他,都说一个前途似锦的贵族青年,非要躲在贫民区内研究如何抽胃酸,实在离谱。贵族们都联合起来斥责他,给他压力,要他回到布鲁塞尔。(想必他的家族也觉得很无奈)
就是在这一片铺天盖地的阻挠中,海尔生命中的公主降临到他身边——当时最有权势的比利时公爵千金兰丝特Margaret van Ranst。
她力排众议、慧眼识英雄,骑着白马就跑到了贫民区,毅然决然嫁给了海尔蒙特。
1609年他们举行了盛大婚礼
人们不明白,兰丝特公主到底图个啥。也许在这位可爱、善良、美好的女子眼中,海尔是他的英雄,而兰丝特也是侠女一般的存在,毕竟这夫妇俩是能做出在黑夜里蒙着面骑着马送钱给穷人的游戏呢!他们就像佐罗一样,留下专属的十字架标记,把钱袋放下,敲敲门然后策马狂奔,说跑就跑图片图片哈哈,这慈善做的,又有趣又有劲!
后来,海尔蒙特感慨道:我一生都要感谢上帝,因为他赐给我一位敬虔又高贵的女孩为妻。
他是医生吗,可他从未曾救治过任何一位病人;
他不是医生吗,那些生理构造和医治手段的进步知识,不也是他提出来的吗?
他尝试把许多人体内的生理现象,用人体外的化学实验去研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化学的方法,为医学发展指明科学、正确道路的人。
他更是从炼金术向近代化学过渡时期最重要的人物,研究元素、定量分析,奠定了气体化学的基础。
曾自卑丧气,遭遇抨击甚至囚禁,终因热爱哲学、信仰科学,为其燃烧生命,让我们永远记得他,这个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的可爱海尔!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