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记录!通过国际标准!近日,南京大学校友参与成果登上Science!
2022/4/29 11:17:08 阅读:320 发布者:
美辑科研 2022-04-29 09:30
近日,南京大学2010届化学专业校友朱宗龙、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Nicholas J. Long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题为“
Organometallic-functionalized interfaces for highly efficient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材料设计提供了新的选择。
联合团队设计出一种二茂铁有机金属衍生物(
ferrocenyl-bis-thiophene-2-carboxylate(FcTc2)),通过FcTc2界面修饰后的器件,其开路电压(VOC)以及填充因子(FF)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实验室测试效率达到了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记录效率25%(认证效率为24.3%)。
FcTc2界面修饰后的器件展现了优异的稳定性,在长期光照1500小时后仍维持在初始效率的98%,在湿热环境下(85℃/85% RH)的稳定性测试通过了IEC61215:2016的国际标准。
朱宗龙,2010年于南京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无机/有机材料的设计,以及光电子设备中材料的合成、物理性能和器件性能。目前的应用领域包括太阳能电池、晶体管、发光二极管和电化学器件(电池、超级电容器)。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化学院系之一,学院化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南京大学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学科继第一轮入选后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一个世纪以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已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院拥有化学专业、化学(化学生物学)专业、应用化学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另有拔尖计划、强基计划特殊培养。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
“科学之光”化学创造美好生活通识课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治学传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有52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先后在此学习或任教,学院秉承戴安邦院士“全面化学教育思想”,教育改革始终走在国内前列,拥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化学及相关行业的领军人才为目标,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介观点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总面积5.8万平方米的仙林校区化学楼和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一流的条件保障。(数据截止至2021年12月)
学院毕业生中有一大批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中成为领军人才,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0名。2021年,2012级本硕博校友程宇豪,2016级本科校友薛晶晶2人双双入选福布斯中国2021年度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30Under30榜单。
2022年2月,美国增选22名外籍著名国际科学家为美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系1991级本、硕士校友刘斌,因在有机纳米功能材料方面的贡献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从合成材料石墨烯的具体应用到太阳能转换的限制,从靶向药物精准治疗到火箭助推燃料、水的新应用,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巨大能量。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不仅可以收获知识、技能,还能收获对科学之巅的向往,欢迎广大高三学子来到南大,在此探索化学的无限奥妙!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