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天之内 2 篇 Nature!山东教授夫妻:同时发表 2 项医学新成果,任职同所高校!

2022/4/22 10:14:41  阅读:334 发布者:chichi77

消息来源:paperRss

413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孙金鹏和于晓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分别以 “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tethered peptide activation of adhesion GPCRs”和“Tethered peptide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the adhesion GPCR ADGRG2 and ADGRG4”为题,背靠背发表两篇关于粘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adhesion GPCRaGPCR)的研究成果,阐明aGPCR自激活及对机械力感知的机制,提出aGPCR激活的“手指模型”并创新性构思出通用多肽配体拮抗剂的开发方案。两项成果的第一作者单位均为山东大学。

孙金鹏教授和于晓教授不仅是科研上的合作伙伴,在生活中还是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20207月,两人以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首次发文,该成果是对胆汁酸受体对两性荷尔蒙特别的识别机制以及GPCR领域新机制的全新探索。

孙金鹏教授(左)于晓教授(右)

在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人才是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山东大学现有国家级各类平台基地2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部委级平台51个,以及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师生开展科研和教研活动提供良好平台。

在山东大学,师从一位科研导师开展学术研究不再是研究生的“专利”,本科教育中,学生凭借“专业导师学业指导、成长导师助力结对、朋辈导师互助帮扶”的本科生全员导师制,也能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早接触科研。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袁小清就是山东大学本科生全员导师制的“受益者”之一。刚进校门,她便开始在导师的带领下每周参加科研组会,汇报自己负责的课题进展,并对科研方法进行交流和分享。大一下学期,袁小清作为队长申报了第十五届科研立项,并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项目,相关论文在今年一月发表于SCI期刊ASC Omega

“本科阶段就参与科研创新,这将成为我一生的财富。”微电子学院2018级本科生孙渊博感慨道。大二初,他加入了学院时彦朋导师的课题组从事太赫兹工程器件的研究工作。在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下,他在大三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发表封面文章,以第二作者在SCI期刊AIP Advances发表文章一篇。如今,在山大浓郁科研氛围中浸润四年的孙渊博已成功保研至北京大学,继续追逐科研梦想。

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山东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山东大学以本为本,构建了“拔尖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本科教育体系,走出了一条山大特色的本科教育之路。

2009年,在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支持下,山东大学先后探索开设了泰山学堂、尼山学堂、齐鲁医学堂、崇新学堂四大学堂,同时各类基地班、实验班、国家卓越计划等齐头并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拔尖和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一流的学生,立德树人是基石。在通识教育上,山东大学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化“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构建了德育为纲、文化为本、学习为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积极构建文化素质与民族精神教育融会贯通的公共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序衔接,实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人才培养范式变革的重要抓手。山东大学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之一,不断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完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整合和拓展大学优质学术资源,给予学生系统、广泛的创新实践训练机会。经过多年探索,山大建立了“师资队伍、课程课堂、训练平台、基金项目、孵化体系”五位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在2021年教育部“双一流”建设评估反馈意见中,双创教育已被充分肯定位于全国高校前列。

百廿山大为国育贤的办学理念,培养最优秀本科生的办学目标,崇实求新的优良学风,学科门类齐全的专业设置,优美卓越的学习生活环境,可以让每位青年学子在山大遇见更好的自己。选择山大,让你的宏图梦想,从这里起航!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