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21 11:32:43 阅读:286 发布者:chichi77
问答来啦
“学术成长学苑”的各类训练营和讲座课推出以来,受到广大学友的诸多好评,也有许多学员在公众号、公开课上留言和提问,比如如何规划科研生涯、怎么写论文、如何发表文章、如何申请基金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在学术之路上前行,我们特别推出了【科研新人必读】系列文章,希望能真正帮助到大家,有问题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统一收集,将相关解答放到系列文章中,敬请关注!
1.
硕士如何规划自己的科研生涯?
答:硕士就开始学习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创新,从知识的学习和消费者转变到知识的创新者,但这只是入门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较大。
如果想继续从事科学研究,那就要多发文章考博士;如果今后想从事公务员或者事业编,那么就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在科研写作方面,能达到毕业条件就行;如果是要去企业或者自主创业,那就需要花精力去结交不同领域的人物,参加各种活动等。
2.
博士如何规划自己的科研生涯?
答:前提是一定要明确自己读博的目的以及学校的毕业要求。然后就是分阶段规划,从收到录取通知开始一直到毕业。
收到录取通知后就要与导师频繁联系,沟通想法,以及弥补自己欠缺的知识;前期应该是顺利完成所有课程,完成和导师的大部分对接工作,包括博士论文选题的确定,2-3期刊论文的思路,参与导师的课题等;中期应该是完成选题工作,完成2-3篇期刊论文的投稿;后期就是论文写作和期刊论文的收尾工作。
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不管是与自己的导师,杂志编辑还是自己的同门,这会有利于自己今后的工作,论文发表等方面。
3.
如何在硕博时期快速发文?
答:快速发文一般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你目前只有想法,还没有形成论文的形式。另一种是你已经完成了论文,准备进入投稿阶段。
前者是论文写作阶段,需要你和导师以及身边的人进行探讨,然后根据讨论后的结果去查阅相关文献,也就是先将想法变为一个研究问题,然后去分析这个问题,最后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最后形成论文的形式。
后者是论文发表阶段,这是有一定程序的,比如说除了少数约稿文章,大部分的文章投稿都要经过初审,外审,终审等。
因此,想要快速发文是一种过于急切的心态。毕竟论文写作与发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询问如何快速发文,而是询问在快速发文之前,我们需要哪些积累。比如有的人总想着掌握各种高超的技术,但对于什么是社会科学研究却一知半解,这种状态是无法有效发挥高超技术的功用。太过急切的心态会让你走弯路。
社会科学研究根本的道路就是,从基础做起,了解什么是社会科学研究,怎么做研究,怎么将想法提炼成一个研究问题,怎么分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等。还有一个就是要合理地规划硕博生涯。
4.
博士期间怎么协调好大小论文的关系?
答:比较常规的方式就是先确定大论文的主题,与导师讨论确定大体框架,后续的大论文和小论文都要围绕这个框架展开。
一般来说,一篇博士论文的要求是15万字左右,而很多博士为了以后出版方便会写到20万字左右。博士论文都是以章节计数的,每一章都可以整理出一篇小论文。如果以5章计算,每一章的篇幅大概在3~4万字,但现在一篇小论文的体量是1~2两万字,如果直接以博士论文的某一章去投稿,这显然不合适。
因为期刊的版面有限,同时对文章的文字要求比较高,需要精炼,而博士论文对文字的要求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的高,更注重的是文章的研究问题和创新等,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先将章节的3~4万字写出来,然后摘出来专门做一个符合发表的精简版。
此外,论文写长了删字相对容易,但写短了再加字就会比较困难,特别是到了后期正式写博士毕业论文时再想增加,往往就会失去以前写论文的状态。
那么论文具体怎么精简,要看具体论文而定。如果合适拆分,可以将3~4万字拆成2篇小论文;如果不合适拆分,就缩减成1篇小论文。这样既解决了学校发文的要求,又能很好的完成毕业论文,同时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大论文的查重率。
5.
博士研究方向和现在从事的工作不一样,对自身的发展有影响吗?
答:有利有弊。
有利的地方就是能找到两者的交叉点,容易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现在的科研环境还是鼓励从事交叉学科的;有弊的地方就是会占用太大的精力,以及对于问题的理解可能深刻性不够。
但不要担心,只要两者跨的不是非常大,慢慢积累肯定是会找到交叉点,这也是问题创新的方式之一。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