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轴向配体调控Fe-N4位点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的机理研究

2022/4/8 10:42:16  阅读:384 发布者:chichi77

文献题目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Axial Ligands Regulating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FeN4 Site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作者及期刊

何震,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结果与讨论

我们选择一系列不同场强的配体与PFePc中的FeN4位点进行轴向配位(PFePc-LL=轴向配体)。LSV表明,当配位配体(L)的晶体场强降低时,PFePc-L/C电极上ORRE1/2)的半波电位正移。PFePc-I也显示出极好的稳定性,这意味着轴向配位在ORR条件下是稳定的。这些结果表明,PFePc-LFeN4ORR催化活性与围绕Fe中心的晶场强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可以通过配体配位来调节。

使用具有中等配位能力的强场配体修饰PFePcPFePc-NCS)和弱场配体修饰PFePcPFePc-I)进一步探索配位结构和配体配位对FeN4 ORR催化活性的影响。X射线吸收近边缘结构(XANES)曲线所示,PFePc-IPFePc NCS的吸收边缘位置接近Fe2O3,表明Fe物种的氧化状态约为3。同时,在7118ev处出现了显著的肩峰,对应于1s的特征电偶极子跃迁→对于PFePc NCSPFePc-IFePc中都没有4pz,表明,通过轴向配体的配位,FeN4位点的局部对称性从方形平面(D4h)变为准八面体结构。PFePc-IPFePc-NCS的傅里叶变换(FTk3加权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光谱拟合为平均配位数5.45.2。这些结果表明,PFePc NCSPFePc-I中的铁与四个N(来自Pc)和一个或两个轴向配体配位。PFePc-LXPS光谱显示,与PFePc相比,Fe2Fe3 2p峰出现了显著的负位移,表明额外的配体可能会削弱铁原子核与外层电子之间的结合力,进而影响铁轨道的构型或能级。

由于FeN4的高ORR活性据报道源于Fe中心高能3d轨道中高度活跃的未配对电子,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电子顺磁共振(EPR)进一步分析了轴向配体配位PFePcFe中心的电子构型,和温度相关磁化率(M-T)测量。PFePcPFePc OHPFePc-IPFePc NCS的紫外-可见光谱均显示在680-750 nm范围内的明显吸收峰,对应于酞菁的Q带。显然,随着轴向配体场强的降低,Q带红移,这意味着八面体晶体场中分裂的Fe 3d轨道的分裂能量降低。EPR测试进一步用于确定PFePcPFePc-LFe中心的自旋状态。与PFePc相比,PFePc-ID2峰比例显著增加,表明轴向配位可以将Fe中心改变为高价和高自旋状态。

此外,还进行了M-T测量,以量化这些基于PFePc的样品中Fe中心的未配对电子。根据PFePcL的磁化率(χm)图计算出的未配对Fe 3d电子的平均数量随着轴向配体场强的降低而增加。这一结果还表明,铁中心在与轴向配体配位后具有高价和高自旋状态。轴向协调后,PFePcFe 3d轨道能级发生显著变化。d2z的能级随着轴向配体场强的降低而降低,伴随着d2zdxzdyz之间的能隙逐渐缩小。

由于FeN4的高ORR活性据报道源于Fe中心高能3d轨道中高度活跃的未配对电子,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电子顺磁共振(EPR)进一步分析了轴向配体配位PFePcFe中心的电子构型,和温度相关磁化率(M-T)测量。PFePcPFePc OHPFePc-IPFePc NCS的紫外-可见光谱均显示在680-750 nm范围内的明显吸收峰,对应于酞菁的Q带。显然,随着轴向配体场强的降低,Q带红移,这意味着八面体晶体场中分裂的Fe 3d轨道的分裂能量降低。EPR测试进一步用于确定PFePcPFePc-LFe中心的自旋状态。与PFePc相比,PFePc-ID2峰比例显著增加,表明轴向配位可以将Fe中心改变为高价和高自旋状态。

此外,还进行了M-T测量,以量化这些基于PFePc的样品中Fe中心的未配对电子。根据PFePcL的磁化率(χm)图计算出的未配对Fe 3d电子的平均数量随着轴向配体场强的降低而增加。这一结果还表明,铁中心在与轴向配体配位后具有高价和高自旋状态。轴向协调后,PFePcFe 3d轨道能级发生显著变化。d2z的能级随着轴向配体场强的降低而降低,伴随着d2zdxzdyz之间的能隙逐渐缩小。

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表明,对于PFePc-L,在平衡电位(即ORR过电位(η)为0 V)下,*OOHR2)的形成和OHR5)的解吸是非自发的(ΔG>0),根据热力学分析,ΔG最大的OHR5)解吸被认为是这些FeN4L位点上ORRRd

通过计算探索PFePc-LOH之间可能的轨道相互作用,以进一步分析OH解吸机制。这个OH脱附过程涉及一个电子从Fe d2z转移到OH px/py,以打破FeO键。因此,PFePcOH之间的键合强度可以简化为Fe d2zOH px/py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与它们的分子间硬度ηDA正相关,即电子施主(2dz)和受主(px/py)之间的能隙。因此具有较高的ORR活性。

轴向配体对酸性电解质中PFePc ORR催化活性的影响:所有PFePc-L/C显示出比PFePc/C更好的ORR活性,表明轴向配体可以优化FeN4位点的催化性能。更重要的是,在酸性条件下,E1/2和ηDA之间建立了良好的线性关系。由于DFT计算证明PFePcL/C在酸性电解质中的RDS*OH脱附,酸性电解质中PFePc-L/CORR活性可以简化为FeN4*OH之间相互作用的中断。因此,ηDA也可用作酸性电解质中FeN4位的ORR活性的描述。

结论

作者通过对轴向配体配位可控调节FeN4位点向ORR的催化活性的机制和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根据电子分布和轨道相互作用分析,Fe中心的d2zOHpx/py之间的能隙(ηDA)与轴向配体的场强相关,可以被认为是以OH脱附为RDSFeN4基催化剂ORR活性的新描述。这项实验不仅为控制调节FeN4位点的催化活性制定了一个简单的策略,而且有助于理解FeN4的结构或活性关系,这对设计、制造和应用都有启发,以及对含FeN4的电催化剂以及具有其他活性中心的催化剂进行不同用途的改性。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