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胡远明:“双减”落地生根,教师减负是关键

2022/4/7 16:31:16  阅读:261 发布者:chichi77

编者按:

2022318日,郑州市教育科学所胡远明老师的文章《“双减”落地生根,教师减负是关键 》被“学习强国”收录,现分享出来供大家阅读。本文之前在《教育家》杂志发表。

2021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将北京市、上海市、郑州市等9个城市确定为“双减”工作试点城市。为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的号召,1014日,郑州市发布《郑州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提出在1年内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并在3年内获得显著成效的目标。

在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让“双减”切实落地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非常关键。虽然大部分教师热情参与到“双减”工作中,并对“双减”成果寄予了极大的期望,然而很多教师发现,自己的负担比之前更重了。

“双减”持续推进,教师需要减负

教师负担加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双减”要求压缩学生的作业时间,这就需要教师提升作业设计和课堂教学质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相关准备工作;二是在校时间更长了,很多教师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疲劳和精神焦虑现象;三是非教学任务增加,部分教师忙于应付各种事务性的工作,缺乏时间和精力备课、批改作业等。

有教师说:“一星期内有几天要值班、值餐,下午下课后紧接着进行课后服务、社团辅导,身体感到非常疲劳。”有教师表示:“非教学任务多了,备课、改作业被挤到一边,教学反而成为需要抽时间对付的事情,我感到极度焦虑。”某小学一名中层干部反映:“我们都快忙疯了,没时间备课,学校经常开会到晚上七八点。”这显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双减”政策推行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学生减负,但如果不能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得教师负担过重,尤其是事务性工作过多,那么学生减负显然难以实现。

正如一位教师所说:“如果老师的心情是压抑的、灰暗的,又怎么把美好的东西传给学生呢?老师不幸福,又怎么能教出幸福的孩子呢?”也有教师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老师也是凡人,需要生活,不重视老师情绪,不关心老师心理,只是一味地让老师付出、奉献,是不可能做好‘双减’工作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布和认为,教师需要俯下身来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思考教学,需要立言立行,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如果教师负担过重,那么其专业成长就会受到抑制,其身心健康就会受到伤害。

其实,教育部早在2019年就出台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认为:“给教师减负的目的是将教师从那些本不应当由教师承担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中,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和教学热情。”

为教师减负,学校需要有所作为

“双减”落地,教师减负是关键。那么,面对部分教师负担过重的现象,学校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为教师减负?

第一,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

“双减”政策推进之后,由于在校时间增加,教师很难拥有自由时间和自由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问题首先在于如何保证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它对于不断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像空气对于人的健康一样必不可少。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因此,学校要想办法为教师创造条件,让教师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可支配时间和空间。

第二,学校要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减负。

“双减”之后,教师需要提升课程整合、备课、作业设计、多元评价、精准帮扶以及课后服务等多方面的工作质量,还需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以及文明单位创建、扶贫和执勤等非教学工作,使得教师的工作负担不断加重。因此,学校要让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为教师教学工作减负。

第三,学校要为教师减轻心理压力。

教师心理压力来源于工作负担繁重、职称评审、升学竞争、同事竞争、家长期望值过高以及教育改革变化太快等诸多方面。“双减”之后,由于工作负担增加、休息时间变少,教师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巨大的心理压力,让教师不堪重负,严重影响教师的健康。因此,除了要帮助教师学会进行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学校更要为教师减轻心理负担。

近日,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制定并实施了《落实教师减负,做好爱的减法》教师减负方案,从环境、资源、管理等方面给出了多样化的解决措施。

环境营造,心理减负。学校精心设计教师办公室,进行合理布局,打造舒适、温馨的工作环境;提供现代化的办公条件,缓解教师工作的枯燥感和紧张感。坚持人文管理,积极营造温馨、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发挥教师代表会的民主管理职能,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激发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让教师安心、静心、舒心地开展工作,切实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

提高质量,工作减负。打造全学科、全年级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随时在备课、授课时使用这些校本资源库,共享学校优质教育资源。重视“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通过教学联盟、教师研习营、教学沙龙、名师成长工作室、教学竞赛、教学咨询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打破时间、空间、学科的局限,提高备课实效,减轻教师教学压力。通过“常青藤”教师梯队工程和“新教师成长营”工程,指导教师学会把握学科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效率。

管理增效,制度减负。学校为教师撑开“保护伞”,在非教学事务上,勇于向与教师职责无关的工作说“不”;建立、健全教师减负的相关规章制度,做好校务工作的整合归类、精简优化。坚持管理增效,各部门统筹安排工作,合并发布各类通知,减少各类工作群数量,做到尽量不“打扰”、少“打扰”教师;少开会,开短会,精简评比审核;杜绝各种形式的加班,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工作。

教师社团,运动减负。打破年龄、学科界限,在教师自愿的基础上组建释放活力、陶冶情操的骑行、跑步、瑜伽、街舞、羽毛球、太极拳等教师社团,特聘专业教练,定期开展活动,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学校教师社团的成立,使教师在工作之余减轻了压力,放松了身心,职业幸福感得到增强。

节日仪式,精神减负。学校充分发挥仪式的独特功能,减轻教师工作、生活的乏味感,温暖、打动每一位教师的心。每个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教师都会收到学校温暖的家书,感受来自大家庭的情感暖流;每学期开学和学期末,学校都会精心策划迎新仪式、表彰仪式等活动,把集体的关爱及时送给每一位教师;每学期第一次全体教师会,学校都创新庆祝形式,向教师献上真诚的祝福。例如,秋季开学之际,为了给教师带来“回家”的亲切感,学校精心布置“吉祥门”和“签名墙”,用满满的仪式感提升教师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工作的幸福感。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文化绿城小学从心理、工作、管理、运动以及精神等途径为学校教师减负,将教师减负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正因为文化绿城小学全方位、高效性的措施和真诚的态度,才让我们看到了学校教师的阳光快乐、精力充沛与激情四溢,才让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为教师减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学校统筹兼顾、内外兼修。我们相信,只要学校真心实意地为教师减负和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着想,那么教师负担逐步减轻就指日可待。文化绿城小学的做法为更多学校的教师减负工作提供了参考,理清了思路。因此,我们希望更多学校能够及时行动起来,积极交流,勇于担当,提出可行策略与措施,切实为教师减负而做出努力。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