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上海高级口译资格证的临床医学生的自白
2022/4/6 14:45:10 阅读:400 发布者:chichi77
作为一个持有上海高级口译资格证的临床医学博士生,来到英国牛津大学后才知道自己使用了多年的医学英语,其实可以更“学术”!
国内多年的英语教育,大部分都是针对公共英语,一般是涉及普通的日常交流和简单的书面英语。在本科期间有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经过一番查找,发现了上海高级口译资格证。这是一项含金量很高、在社会各界都受到广泛认可的英语口译能力资格证书。自1995年6月首期开考至今累计考生已达146万人次。在经过充足准备后,我顺利获得上海高级口译资格证。拿到证件以后多年,我愉快地兼职做着医学方向的英文翻译、交替传译,也不觉得自己英语不够用!
在学习高级口译的过程中,目标英语选择的新闻媒体类英语,因为以翻译作为目标,所以并没有特定的语言领域。在国内研究生培养阶段,导师要求我们独立撰写SCI论文。我自学了专业词汇以后,满怀信心的完成了我的第一批SCI论文,投稿后也是坎坷不止,特别是被编辑部要求语言精修!最后论文接收了,但是也把我折磨的“够呛”!
来源:网络
2019年,我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第二个博士学位。因为之前的论文撰写经历,我在学校的语言中心报了一个学术英语课程,想学习一下如何撰写纯正的学术英语。课程的内容虽然不细分学术领域,科学、人文社科和哲学方向的学术英语都涵盖在里面。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次学习给多年使用的专业学术英语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梳理。
这次学习以后,我的SCI撰写之路开始畅通无阻,陆续在多个知名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7篇SCI论文,同时发表英文论著一本,发表SCI期刊的最高影响因子为14。
在医学学术写作上顺风顺水,身边的一些朋友也不乏请我帮忙修改“语言问题”!我发现大家可能是不太注意这方面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海外学习的经历,总结以下几个问题,看看是不是大家刚开始写作时的困扰。
1.医学学术英语写作有套路吗?
这是大家刚开始书写学术英语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广大学生多年备考四六级和考研英语,各种培训机构给出的很多方法都是一些速成懒人包,各种模板和套路用起来自然很顺手。但是真正的学术英语有这种套路吗?在文章不同的地方,时态和语法是否有固定的选择?是不是所有学术英语都是用被动语态加过去式就万无一失?
2.我写的文章为什么总被编辑部要求语言润色?
我经常被国内同学、老师“当作”英语母语国家的人,帮着修改和润色SCI论文。因为很多人发现无论自己怎么改,还是会被编辑部要求精修语言。编辑部关注的语言点是什么,他们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是不是国籍歧视,非母语国家的作者都会习惯性地被精修语言?
3.如何让我的英语更“学术”?
这个问题算是终极目标了,在没有基本语法错误的基础上,有没有一种写作风格叫做“学术风”?有没有一种遣词造句让人读起来很“学术”?这个问题也是多年以来,英文语言学家在学术英语领域一直想树立和构建的体系!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