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服务不停,社区抗疫有我 | 科研部党支部线上线下共克时艰
2022/3/29 10:12:07 阅读:358 发布者:chichi77
近期,深圳疫情复杂多变,科研部党支部成员在严格遵守深圳市和学校防疫政策的同时,努力推进各项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有序进行。在工作之余,支部成员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亮身份”,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工作,戮力同心共克时艰。
精细服务,“基金”申报首次破千
2022年1月19日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发布《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上下册)》,吹响了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中申报的号角。2月14日,我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对我校科研规划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科技部、广东省、深圳市等各个层级的科研项目申报、指南征集、结题审核等常规工作一刻也不能停。在线下办公严重受阻的情况下,科研部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根据需求开展各种线上服务,保证科研服务不停歇。
科研部工作人员在线开展项目申报答疑
项目申报提醒、选题指导交流、申报书撰写要求说明解答、线上医学伦理评审组织……科研部通过召开线上交流评审会、建立微信工作群交流、开展线上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帮助学校科研人员解答在项目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学校科研人员提供更加精细的服务。在3月集中申报期,南科大国家自然基金申报量首次逾千,相比去年增幅20%。
科技抗疫,深圳市抗疫专项申报获批
面对当下深圳市严峻的疫情,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紧急发布了2022年度深圳市抗疫专项申报指南。我校老师申报热情高涨,科研部克服了居家办公等不利条件,通过电话、邮件和微信等渠道进行对申报人进行政策解读和申报答疑,并积极联系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申报推荐函。通过两轮答辩,最终我校顾东风院士主持的“新冠病毒新变异株疫情深圳防控策略研究”和孟庆虎院士主持的“全自动智能核酸采样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得资助。此两项项目均为科技抗疫的重要环节,南科人正在为战胜疫情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
搭建平台,为移动办公提供更多可能
线下办公受阻,线上服务显得尤为重要。科研部努力强化科研服务信息化建设,致力于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2021年下半年,科研部上线了科研智能客服系统,24小时在线解答学校常见的科研管理服务问题。从“项目申报指引”到“项目变更”,经过半年试运营,智能客服系统已收纳科研管理服务相关的问题超过100条,共接待访客七百余次,提供有效解答服务一百余次。2022年3月初,经过数月试运行阶段的调试优化,“科研管理系统”手机端也正式上线,手机端系统集查询、提醒、审核功能于一体,在疫情期间为我校科研工作者和科研管理服务人员的移动办公提供更多的可能。
彰显担当,支部书记带头支援社区抗疫
和平年代,在关键时刻凸显党员本色、彰显党员担当。为响应上级组织“‘三区’党员亮身份”活动号召,支部书记以身作则,带动部门党员同志、民建会员,自3月6日以来,居家办公之余利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时间,向街道党组织报到,接受社区党组织指挥调度,分别在福田、龙华、南山等多地参与核酸检测点志愿服务。
支部书记王亚武召集居所较近的7名党员干部同志组成志愿服务小队,在南山区福光社区宝能城核酸检测点参与服务。
支部书记王亚武
支部组织委员刘宪
支部小组长马德章
党员闫俊宏
党员吕茜
党员张寅飞
党员窦苗苗
volunteer
宣传委员杨文娟把未断奶的女儿托付给家人,参与龙华区民治街道和风轩核酸检测点的志愿服务。
技术转移中心党员李倩参与住所福田区福田街道口岸社区金领假日公寓核酸检测点志愿服务。
科研部民建会员杨春林,参与南山区福光社区塘朗城核酸检测点服务。
党旗所指,行之所向!
面对疫情的反复侵扰,科研部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力以赴做好科研管理服务保障工作。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