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马来西亚博士正确对待博士开题,科学规划读博生涯的第一步!

2022/3/16 10:57:21  阅读:185 发布者:chichi77

张宏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著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简读中国史》等。

乌克兰战争第一天起,中文网上充斥着各种假消息。当天下午,我老舅连着给我发了俄罗斯一小时二十二分拿下基辅、乌克兰总统已经被炸身亡的消息。过两天,他又给我发来一条视频,说是乌克兰国防部大楼被炸。我一看,那是2021年以色列攻打哈马斯时候的事。

每次我老舅给我发来假新闻,我都要耐心给他揭穿一下。但是我揭穿了一百条,他发来的第一百零一条,还是假消息。

这就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一个猎人上山打猎,遇到了一只熊,没打倒熊,反而被熊强暴了。猎人又羞又怒,第二天又上山猎熊,又被强暴了。几天后他再次上山找熊,结果又被熊给那个了……完事后熊靠在树上说:你丫是来卖银的吧??

讲这样粗俗的笑话,不好。那么我们再换一种容易理解的说法,一个人如果错了一次,那是错误。如果在同一件事情上错了几十次,那么错误就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主动选择。

为什么要选择接受假消息呢?第一个原因,假消息使人快乐。假消息往往让人感觉刺激,过瘾,爽。

应该说,对很多人来说,新闻的第一大功能不是接收真实信息,而是娱乐。所以咱们把看新闻说成是“吃瓜”。乌克兰战争起来后,多少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追踪新闻,连日参与群里的讨论,这可能主要不是因为他关注人类命运或支持某一国,仅仅是因为基因中的“快乐本能”。

新闻传播的规律是“人咬狗”才是新闻。真材实料不加调味品的新闻不好吃。往往是越假,添加剂越多的“瓜”,吃起来越过瘾。

传播力强的信息有典型特征:思路简单、信息量密集、有故事性、冲击性强。符合这样条件的真新闻不多,但是假新闻可以精准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追求刺激,过瘾,所以更受欢迎。

第二个原因,人们缺乏基本的分析能力。不得不说,很多人的判断力是非常低下的。有研究者发现,不论多假的新闻,只要在标题上加一个谣言作者的自我评价“真事儿!”传播量可以增加两到三倍。

前两天我发了一篇公号,写泽连斯基的,这篇文章中,我说泽连斯基还在基辅。读者的评论中,至少有二十人质问我:不是已经跑了吗?我回复了几位读者:看一条新闻,首先要看信息源是什么。泽连斯基逃跑的原始信息源出自俄罗斯网站。

结果,我发现,有很多人居然不知道“信息源”是什么意思。确实,很多人看新闻时,从来不会注意来源是哪个媒体。很多人往往认为,只要是媒体发布的,都是真的。

所以,培养最基本的分析能力是在网络时代生活的必须。在信息量过载的今天,人们往往有新闻极大丰富,选择权在我,获得消息极度自由的错觉。事实上,很多人一直是被假消息精准投喂的。

分析真假新闻,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如果一个消息源发布的东西总是那么可你的心,让你感觉刺激,过瘾,爽,你就应该对它高度警惕了。

当然,如果一个人提高了辨别力,生活中就丧失了很多快乐。对很多生活中没有别的快乐的人,这是致命的伤害。这也是一个悖论。

第三个原因,是人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成见,因为改变成见是痛苦的。

人们接受的假消息往往是同一类的。古人说,兼听则明,但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却喜欢“偏听偏信”。丹尼斯·库恩说: “人有着使各种思想、知觉和自我形象保持一致的需要。”因为“各种思想间的矛盾或冲突会引起个体的感觉不适”。

老舅是坚定地站普大弟的,所以他很容易接受任何有利于大弟的消息。他发我的俄军三弹击塌乌克兰国防部大楼的视频,里面的人穿着T恤,与乌克兰的气候明显不符,他居然毫不察觉。

有一个读者开始是质问我泽连斯基已经跑了,我和他探讨他的信息源问题,结果他不回答我的问题,转移焦点,开始质疑我的立场。

这和我老舅和我的交流是一模一样的。我老舅说的一件事被证伪后,他马上就会转移话题,通过别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你说城门楼子,他说胯骨轴子。你跟着他说胯骨轴子,他又开始说大马猴子。。。他从来不会聚焦于一个事实,通过反思,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应该说,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可能占百分之九十五。我的经验是,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的人,有反思能力,有改变自己的欲望。

第四个原因,在于你的朋友圈。你身边的朋友们是什么观点,你往往也是什么观点。你交的朋友的质量决定了你接受的信息的质量。因为从众的无意识心理机制弱化了独立判断。丹尼斯·库恩说: “生活在强调 ‘集体合作’的文化中的人们可能更容易从众。”

今天的假消息制造者因此总是要控制评论,制造氛围,无论文章写得多么离谱,只要评论里一大片赞同声,就能让更多的人相信。因此,如果你看到一个媒体的评论总是很整齐,你就要警惕了。

所以强调“群体”价值的社会,最容易被假新闻左右。古斯塔夫·勒庞说: 群体心理容易表现出智力低下、判断和推理能力下降、易受到暗示和轻信、性格偏执、情绪夸张等。“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

我对我老舅深表忧心。我统计了一下,他分享在家人群里的消息,有百分之八十八是假的。当一个人头脑中装了百分之八十假货的时候,这个人再怎么红光满面,也让人感觉忧心忡忡了。

(参考资料:断桥:《相比真相,为何人们更愿意相信假新闻?》。刘自雄、王朱莹:《被信任的假新闻———虚假信息的受众接受心理探讨》。)

转自 | 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