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博士进高校闯过了非升即走,却正高变副高?地大教授呼吁善待我们

2022/3/11 15:15:28  阅读:266 发布者:chichi77

28-32岁刚毕业的博士或博士后,入职高校就得面临非升即走这个问题,两个聘期下来,年龄已经进入中年。

留得住的人,面对的竞争是异常激烈,几乎是高强度工作了六年,留下一身隐疾换来的;留不下来的,去下一层次的学校,如果科研成果一般,又没有学术大佬力挺,学校为什么要收这种性价比低的老新人?

已经拿到讲师编制,以及已经评了副教授的老师,35岁如果还没上副教授,40岁如果还没上教授,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基本上已经被判定,没有奇迹发生,你再也评不上职称了……

知乎上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

类似以上种种高校职教圈的现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刘庆生在科学网博客发表了《请善待我们的大学教师》一文,指出了选择当一名高校教师的不易,以下是正文:

近日,南方一所大学的老师,告诉我一件发生在大学教师聘任考核的“稀罕事”。

我国东部一所著名大学,对已经通过考核的长聘教师继续实施“严格”的考聘管理,对一些他们认为“不合格”的教师实施“职称退步”管理举措,即正高退为副高,副高退为讲师,具体情况不很清楚。

终身教职制度

不可避免地会养一点“懒人”

我在10年前的文章《我对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歪解》中有一段话:“对于那些缺乏自律,终身教职对他们而言也许是偷懒享受生活的借口。所以,我戏称终身教职制度不可避免地会养一点‘懒人’”。

也许这所大学实施的“职称退步”考核举措,就是针对这些“懒人”。

在这类大学管理者的心目中,总是希望我们的大学教师能够夜以继日地教书育人,做科学研究,为学校在各种琳琅满目的大学排行榜取得好的位置做贡献,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这样的大学教师考核和聘任机制,与一些管理部门不断推崇的荣誉称号人才工程“异曲同工”,“一脉相承”,他们共同营造出我国学术界的“名利场”,给我们的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增添了无穷的诱惑与压力。

没有健康身体

“帽子”何用?

地球人都知道,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只要有人的地方,总有人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良知忠诚自己的职业,不用扬鞭自奋起,为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例如,学术界一些杰出学者将本质工作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他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坚持无怨无悔地做自己的科学研究,最终导致有的人积劳成疾。我的多位英年早逝学问出色的中年朋友就是这类人才的代表。

有的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坦言对不住孩子,因为自己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对孩子疏于教诲,导致孩子工作生活很清苦。

图源:网络

我们大学自然也一定有人将大学教师当成一份挣钱“养家糊口”的职业。其实,我认为,职业与事业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只要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没有什么值得批评和谴责。

我们大学有些教师在学校决策者营造的“名利场”上长期负重前行而不能自拔,为此有人由于种种原因无奈自行提前结束自己生命,白发人送黑发人,让他们的家人承受巨大的悲痛。

我的文章《帽子是把双刃剑,科学网》中有一段话:“当你不分昼夜地忘我工作时,你要想一想究竟是为什么?

你要想到家中还有老小需要你的关怀。当你身体出现‘异样’发出第一次警告时,你要下决心放下,放慢自己的工作节奏,多给自己一点休息时间。‘帽子人才们’要知道,父母亲人虽然在意你们‘事业有成’,但是在事业和身心健康两者之间,一定是将你们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因为,没有健康身体,‘帽子’何用?”就是忠告这类学者。

不一定要采取“职称退步”的简单做法

有的海外学者告诉我,欧美有的大学对那些科研激情逐渐消退的长聘教师,似乎并没采取那种伤人自尊的“职称退步”做法。然而在教学安排上,可能会适度增加这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图源:网络

让那些科学研究“激情依旧”的长聘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产出标志性的原创科技成果,为学校的学术发展做贡献。这样宽松的大学管理服务机制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各尽所能”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我在一些场合谈到我的大学管理理念,即大学不同于行政管理机构,大学对教师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服务,而且要有情怀的服务。我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明国度,重视人文情怀的管理服务会给人以亲切和舒服感受。

浓厚的大学人文情怀环境,会在不经意中激发大学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大学的办学水平。

反之,缺乏人文情怀的大学,就容易出现“我是代表国家来管你们的”领导。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大学治学环境里,教师的工作只是满足某些领导的“政绩工程”。

其实,国家对大学教师职称系列都有对应的多个级别,依据教师的“表现”通过适度调整级别实施“奖勤罚懒”既合理也合规,况且大学还有很多奖励措施拉开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

据我所知,一些大学的教授之间合法收入相差若干倍,甚至副教的收入大于教授收入也大有人在。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又维护了教师的基本尊严,也符合高等教育的普世价值理念,而不一定要采取这种“职称退步”的简单做法。

刘庆生教授简介

刘庆生,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导师和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197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留校任教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委员会委员、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评审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科学”中英文版与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 编委(Springer出版)、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会员。

本文来源:科学网博客、知乎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