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研究较少”不等于有意义|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2/3/4 11:35:00  阅读:970 发布者:chichi77

处理论文有一段时间了,发现了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在论述研究动机的时候,很多作者(包括我的学生)错以为现有文献在某个点上研究较少,就是开展这个研究的充分理由。大概表述如下例:

对文献的回顾分析表明,利用……模型分析……影响因素时,同时关注……以及……对模型参数随机性影响的研究较少。在分析……时,未发现文献在放宽阈值限制且允许模型参数随机时,分析……的时间稳定性。

通过模型预测控制,把求解得到的……施加到铁路车辆……上的这种做法还没有人提出。

目前交叉口排放研究已较为成熟,但关于非常规交叉口……方面的研究较少。

目前来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网络的研究较少

上述研究更多关注通勤与非通勤的行为异同,对于……的关注也远大于对……行为的关注,少有将这些不同场景融合起来进行的讨论。

再举两个例子:

因为现有关于如何使用筷子的研究很少,所以本文提出一种拿筷子的新姿势

因为现有关于将水变成油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提出一种将水变成油的方法

“如何拿筷子的例子”可以很清楚地说明:研究少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这个研究没有价值,所以没人研究。“水变油的例子”可以很清楚的说明:研究少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这个研究没有可行性,所以没人研究。因此,研究较少不构成开展相关研究的充分理由,也就不是很好的研究动机。

较好的方式是什么呢?我想大概是:

首先,阐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包括对科学的意义或者对国家的贡献,否则这个研究可能像上面“如何拿筷子的例子”一样缺少价值

其次,目前还有哪些细节没有解决,针对目前的问题 所提方法具有哪些优势。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正所谓对症下药,它可以很好的体现研究价值

再次,可以补充说:目前较少文献针对这个问题使用了这个方法,以表示大家还没有想到你这个idea,也就是体现研究原创性并强化价值。

注意:如果这个问题之前有人用别的方法研究过,在文章中,要与之前方法对比。如果是新问题,也就没什么可以对比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个人倾向于找新问题来做,因为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尤其是:很多文献中的方法,并不能很好再现。

顺便提一下某种“刷”论文的方式:

类似的方法,场景A刷一篇,场景B刷一篇,……(交通世界的场景太多了,比如考虑不同环境与事物的选择行为、各种细分场景下的安全问题,这里省略一万种。这也是为什么总能找到很多“目前研究较少的点”。但是,作为科学创新,这些点的重要性有多大,需要非常认真的去思考)

类似的场景,方法X刷一篇,方法Y刷一篇,……(科学世界的方法太多了,这里省略一万种。换方法没问题,问题是:是否对症,是否显著提高结果或者发现有趣的新现象)

高端一点的是:针对场景A,研究过程中尝试了方法XY。但是,如果A+XA+Y各刷一篇,又觉得原创性和贡献不够;那么,A+X先刷一篇,然后再找一个类似场景A’,A+Y再刷一篇

还有的就是大家常说的A+BB+CA+C”的路子

最后,最好是同时投……或者,自己都不引用自己的论文或草草加个标注

对于这个现象,在总结某些材料的时候,可以是:针对某个问题,发表高水平论文几十篇。数数的“专家”或者大同行如果想正面评价的话,就会说:在“某某点”上开展了深入的系列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实则,在看到这些数字的时候,有多少人会想:这“点”的重要性有多大?后续方法对前序方法的提升有多大(比如,预测研究常见的:MAPE提升0.1,就大谈超越与胜出)?不同场景差异有多大(如果不是很大的话,是否可以平移方法)?

最重要的,如果确是刷论文,那就背离了科研的初心,把科研当成了目的性很强的(体力)劳动,虽然可能会获得一些利益,但却失去了科研本身的乐趣。同时,也是为什么论文越来越贬值的重要原因之一,说到此,甚是悲伤。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不忘初心,在科研中找到真正属于原创的乐趣和解决真问题的幸福感,多发表“有灵魂”的论文。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