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王海辉/华南理工大学王素清《AM》:超高模量凝胶电解质实现界面稳定的锂金属电池
2024/1/27 14:49:48 阅读:60 发布者: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因其在锂金属电池(LMBs)中的优异综合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低弹性模量(MPa)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无法以机械方式调节锂的沉积,从而导致锂枝晶的顽固性。
近日,清华大学王海辉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王素清研究员采用多孔Li7La3Zr2O12(LLZO)框架(PLF)作为集成固体填料,以解决GPE的固有缺陷。研究发现,加入PLF后,复合GPE显示出GPa级的超高弹性模量,可在机械层面上与锂枝晶对抗,并在锂电池的高电流密度下实现稳定极化。得益于与负极的兼容界面,LFP|PLF@GPE|Li电池在室温下具有出色的倍率能力和循环性能。此外,从固体填料的拓扑结构中提取的理论模型表明,具有独特三维结构的PLF可从负载敏感方向提供足够的机械支撑,从而在纳米尺度上有效地强化GPE的凝胶相。另外,作者还进一步开发了数值模型,以再现枝晶传播的多物理过程,并为预测LMBs的失效模式提供启示。这项工作定量阐明了固体填料的拓扑结构与GPE的界面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设计用于LMBs的机械可靠的GPE提供了指导。
文章要点:
1. 这项工作通过在基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的凝胶电解质中加入PLF,开发了一种新型复合GPE ,并实现了界面稳定的LMB。
2. 将PLF和凝胶电解质结合起来的灵感基于两个因素:1) 高温烧结后的LLZO颗粒可形成坚固的框架,为软凝胶相提供刚性支撑;2)凝胶相中含有大量的液态电解液,可作为Li+迁移的自由通道。因此,所构建的PLF@GPE在室温下具有高达4.2 GPa的超高弹性模量和1.80 mS cm-1的良好离子电导率。
3. 正如预期的那样,PLF有助于有效抑制锂枝晶,从而实现均匀的Li+通量和强有力的机械约束。得益于与锂负极的稳定界面,采用PLF@GPE的LMB可在各种电流密度下长期保持稳定的循环。
4. 同样重要的是,这项工作还建立了两个理论模型来理解PLF在固化GPE中的关键作用,一个是基于纳米尺度的力学分析来探索凝胶相中的机械强化,另一个是基于多物理场模拟来证明复合GPE对锂沉积的影响。
5. 更重要的是,实验和理论研究共同分析了固体填料的拓扑结构如何影响复合GPE的力学和电化学性能,为制备界面友好型GPE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
图1 复合凝胶电解质的制备及表征
图2 复合凝胶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和热性能
图3 对称电池性能
图4 LFP||Li全电池性能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9677
转自:“高分子科学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