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钯纳米粒子修饰Cu2O催化剂上氢辅助C-C偶联促进CO2电催化还原乙烯

2024/1/27 10:02:37  阅读:72 发布者:

文献信息

2024.1.17

文献名称Boosting CO2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to Ethylene via Hydrogen-Assisted C-C Coupling on Cu2O Catalysts

Modified with Pd Nanoparticle

发表期刊:Nano Energy

 IF 17.6

发表时间: 2024-01-10

主要研究内容

2024.1.17

CO2直接电化学转化为C2H4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高价值化学合成技术。然而,挑战来自于相互竞争的析氢反应(HER)和不需要的C1产物的形成。在这项研究中,成功地设计了具有Cu2O界面储氢能力的钯纳米颗粒(Pd NPs)。这一战略性修改有效地控制了界面上的氢态,导致HER同时抑制和C2H4选择性显著增加。通过原位红外光谱、原位x射线衍射(XRD)和对照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子水平的了解。界面修饰的Pd NPs在反应过程中提供了稳定的*H中间体,有效抑制了HER。此外,PdCu界面之间的直接键合增加了铜位点的电荷密度。这些铜位点与Pd-H位点结合,激活Pd-Cu界面上的*CO,形成稳定的*CHO中间体。这增强了*CHO*CO中间体的偶联性,使得Pd NPs修饰后的C2H4/H2产率从0.4显著提高到2.0,faradaic效率高达46%。该工作为设计具有出色活性和选择性的铜基CO2还原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研究方案

2024.1.17

在这项研究中,介绍了一种通过Pd纳米颗粒(NPs)修饰Cu2O界面来提高乙烯产量的新方法。实验方法集中在通过Pd NPs调制界面氢态上特别强调*H中间体在促进C-C偶联中的作用。

材料表征及性能测试

2024.1.17

(a) Cu2OSEM图像,(bc) Pd-Cu2OTEM图像,(d-h) Pd-Cu2OHAADF-STEMEDS图谱,(i-j) Pd-Cu2OAu-Cu2OHS-LEIS光谱。

为了表征所制催化剂的形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a-c)。这些成像技术揭示了具有立方形态的纳米晶体,伴随着界面修饰的非均相纳米颗粒。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催化剂的结构,利用了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STEM)和能量色散x射线(EDX)成像技术。图d-h提供了CuOPd/Au信号合并的可视化表示。这些图像明确地证实了在Cu2O界面上主要存在Pd/Au纳米颗粒。为了进行更深入的结构分析,采用了高灵敏度低能量离子散射(HS-LEIS),一种表面敏感的分析技术。如图i -j所示,HS-LEIS将深度探测限制在材料最外表面的一层或两层。这种方法使能够精确地研究表面组成、结构和变化。对Pd- cu2oHS-LEIS研究揭示了图i-jPd/AuCu信号的同时检测。这表明在界面上Pd/AuCu位点同时暴露。此外,随着溅射时间(溅射深度)的延长,Pd/AuCu信号的强度都有所增强,表明界面修饰的Pd/Au纳米颗粒具有特定的尺寸分布。这一发现与TEM表征结果完全一致。

a,b) Pd- cu2oPdOPd-箔标准品的归一化Pd kXANES光谱;(c) Pd- cu2oPdOPd-箔标准的Pd k边傅立叶变换(FT) EXAFS光谱;(d) Pd-Cu2OEXAFS光谱傅里叶变换拟合曲线;(e-g) Pd- cu2oPdOPd-箔标准的Pd k边小波变换EXAFS二维图

如图a所示,Pd- cu2o呈现出与Pd箔相似的前边缘峰和白线峰,说明Pd0是优势种。此外,Pd的近边特征显示出固有的电子损失性质(b),与XPS数据一致,归因于电子从Pd转移到CuPdCu2OPd-foilEXAFS光谱(c)显示,在~2.5 Å处有一个主信号,归因于Pd-Pd键,而在~1.5 Å处没有明显的Pd-O键。如图e所示,一个位于~8.9 Å-1的峰被分配给Pd-Pd配位,与Pd箔相似(f)。与Pd箔相比,Pd- cu2o~2.0 Å处出现弱峰,与PdO中观察到的Pd-O键合信号明显不同(g)。这个弱峰可以归因于Pd-Cu2OPd-Cu键合,表明PdCuPd/Cu2O界面上直接成键。EXAFS拟合结果(d)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因为它们揭示了Pd-PdPd- cu2o中的配位数(CN)5.4,这也表明Pd参与了Cu的配位。

(a)不同电位下Pd-Cu2OCu2O的总电流密度和C2H4分电流密度;(b-c)不同电位下Cu2OPd-Cu2O的法拉第效率;(d) Cu2OAu-Cu2OPd-Cu2OC2H4/H2生成率(-1.5 V vs.RHE)

a显示了Cu2OPd-Cu2O的总电流密度和C2H4分电流密度。在所有应用电位中,Pd-Cu2O在电流密度上表现出显著优势,表明其增强了CO2RR效率和提高了C2转化率。进一步定量分析了Pd-Cu2O 各产物的法拉第效率和Cu2O表明,Pd NPs修饰的Cu2OHER被显著抑制(b-c)C2H4的选择性转化率达到46%,优于大多数报道的铜基催化剂的选择性。在更高电位下,Pd-Cu2O也表现出C2H4产物选择性的显著增加,并表现出显著的稳定性。相比之下,Au-Cu2O的对照实验仅显示CO2深度还原产物中CH4选择性增加。如图d所示,Pd-Cu2OC2H4/H2法拉第效率是AuCu2OCu2O3-5倍,表明界面修饰的Pd NPs在抑制HER和增强C2产物选择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a) Pd-Cu2O界面上电催化CO2还原反应途径示意图;(b) Pd-Cu2O的原位ATRFTIR光谱;(c) Cu2O的原位ATR-FTIR光谱。

如图b所示,1396 cm-11585 cm-1处的峰分别对应*COOH中间体的C-O对称和非对称拉伸。它们被广泛认为是电还原CO2COC2H4的关键中间体。在1037 cm-11125 cm-1处分别观察到与*CHO*COH相关的附加峰。在Pd-Cu2O的情况下,观察到1328 cm-11220 cm-1的峰值,分配给O*CCHO中间体。此外,在2853 cm-12926 cm-1处检测到两个指示C-H振动的峰,表明Pd-Cu2O界面上具有C-H键的反应中间体(CHO, HCOCH2, H2COCH2)的覆盖范围更高。相比之下,Cu2OAu-Cu2O催化剂在1328 cm-11220 cm-12853 cm-12926 cm-1处均未观察到峰(c)

结论

2024.1.17

本研究通过在Cu2O界面上构建Pd NPs来增强其在ECO2RR中的应用。金属Pd NPs利用其固有的特性来有效地隔离*H,产生稳定的Pd-H位点,有效地抑制HER,同时作为氢化步骤稳定氢的来源。此外,PdCu界面之间的直接键合增加了铜位点的电荷密度。这些铜位点与Pd-H位点结合,激活Pd-Cu界面上的*CO,形成稳定的*CHO中间体。这促进了*CHO*CO中间体的偶联,大大提高了C2H4/H2的生成率。加入Pd NPs后,产率由0.4提高到2.0,C2H4的法拉第效率高达46%。总的来说,该工作为设计具有出色活性和选择性的铜基CO2还原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转自:“科研一席话”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