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我国学者在侗台语起源与扩散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2024/1/26 15:42:55  阅读:86 发布者:

【导读】

复旦大学张梦翰研究员、郑鸿翔副研究员联合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等多个单位科研人员,重构了侗台语的语言演化历史和传播模式。相关研究成果以“谱系证据揭示早期侗台语在全新世晚期的分化与扩散”为题,于20231030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探究语言演化机制为研究人类史前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东亚和东南亚是世界上语言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不同语言群体之间有着广泛而密切的群体接触、融合以及社会文化互动。其中,侗台语语言及其人群在这个地区的社会历史演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揭示侗台语的演化过程对研究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迁移以及与多民族社会文化互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团队基于历史语言学常用的斯瓦迪士100核心词表,收集并标注国内外100种侗台语语言的词汇数据,构建了目前语言数目最多的侗台语同源语素数据库,利用贝叶斯系统发生学方法构建了侗台语语言谱系树,并采用谱系地理学方法推断了语言扩散的中心区域。结果显示早期侗台语大约是在4000年前开始分化并向外传播,其传播中心最可能位于广西和广东地区。通过对语言学、遗传学、考古学、古生态学和古气候学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对齐,研究团队认为侗台语言的分化和扩散与人群扩张和农业传播密切关联,且与全新世晚期的气候变化相关。结合考古学和古基因组的已有证据,研究团队进一步推测侗台语人群与南岛语人群共同祖先,可能来源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人群(即百越民族)。

该项研究整合多项文理学科的证据,重构了侗台语语言的演化历史,为探讨侗台语民族、南岛语民族和百越民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复杂的语言关系和人类活动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论文信息:

标题:Phylogenetic evidence reveals early Kra-Dai divergence and dispersal in the late Holocene

出版信息:Nature Communications30 October 2023

DOI10.1038/s41467-023-42761-x

转自:“科研之友 ScholarMat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