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ont Env Sci-Switz丨1960-2019年中国棉花生产参考蒸散量和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2024/1/26 10:32:11 阅读:66 发布者:
论文内容
研究背景:
农业是水资源的主要消耗者,约占全球用水量的 70%,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这一重要部门还面临着迫在眉睫的气候变化威胁的脆弱性。 2021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确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气候变化影响了全球农业和粮食生产。因此,有必要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参考蒸散量(ETO)和作物蒸散量(ETC)是区域和全球水文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ETO是评价气候干湿程度、估算作物需水量和作物生产潜力的关键参数,ETC是管理农业、监测作物生长的重要指标。气候变化主要通过影响ETO和ETC来影响作物的生理特性,并最终影响农业生产。了解生长季ETO的时空演变是计算区域作物蒸散量和灌溉用水规划的第一步,对于农业灌溉用水和作物水分胁迫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生态系统。以往研究表明,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几十年来ETO整体变化趋势呈下降趋势,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地区ETO呈上升趋势,例如伊朗和一些地中海国家。我国ETO和ETC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但大部分地区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的出现吸引了大量学者探究其原因。但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解释。相对湿度 (RH) 是对ETO 最敏感的气候变量,其次是日照时数 (SD)、最高气温 (Tmax)、最低气温 (Tmin) 和 2 m 高度风速(WS) ,在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渭河流域,WS和SD是影响ETO最重要的因素,并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Tmax 也被证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对ETO和ETC的影响。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年度或季节尺度上。对农作物,尤其是棉花的研究相对较少。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纤维作物、纺织工业原料和重要的战略商品。中国是棉花生产大国,产量占全球的25.4%,单产连续34年保持在全球产棉国首位。然而,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和灌溉用水需求提出了挑战。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增加了棉花植物的蒸散量需求,导致水压更强,在当前的研究领域,对中国棉花种植需水时空变化的综合调查关注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阐明中国棉花中ETO和ETC的时空变化。此外,该研究还试图确定影响这种变化的驱动因素的气候因素。本研究可为棉花生产管理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研究内容:
本研究分析了1960- 2019年中国棉花产区248个标准站点ETO和ETC的时空变化,并利用CropWat8.0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对各站点的ETO和ETC进行了量化。通过分析气候变化的贡献率和敏感系数,评估气候变化对ETO和ETC的影响。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棉花产区不同生育阶段和空间尺度上ETO和ETC的明显分布。黄河流域ETO下降幅度由787.23毫米下降至769.84毫米,长江流域棉区ETO下降幅度由749.19毫米下降至735.01毫米。同样,西北内陆棉区,ETO下降幅度由991.19毫米降至982.70毫米。就ETC而言,黄河流域下降幅度由677.62毫米下降至654.33毫米,长江流域下降幅度由653.02毫米下降至625.50毫米,西北内陆棉区下降幅度由916.25毫米下降至886.74毫米。 ETO对最高气温(Tmax)高度敏感,其次是相对湿度(RH)、日照时长(SD)、2 米处高度风速(WS)和最低气温(Tmin)。 WS 是与 ETO变化相关的最具影响力的气候变量,其次是 Tmax、SD、RH 和 Tmin。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ETO下降表明WS和SD显着下降。西北内陆棉区WS显示ETO显着下降。但2000-2019年,相对湿度下降和气温升高普遍逆转了ETO的趋势,其中西北内陆棉区上升趋势最为显着。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棉花灌溉需求不断增加,对棉花生产和水资源构成重大威胁。
期刊信息
期刊: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影响因子(2022):4.6
中科院分区: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三区
转自:“农科学术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