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文总结丨钙化病变的处理策略

2024/1/26 9:38:16  阅读:65 发布者: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常贯穿于各种复杂病变,增加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度,是心血管介入医师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那么,钙化病变如何处理?医谱学术总结如下,供临床医生参考。

钙化病变的影响

 

钙化病变犹如坚硬的堡垒,对PCI围术期带来诸多影响:

 

PCI前:造影低估钙化严重性,增加评估难度;未能充分预处理,从而影响治疗策略;

 

PCI中:损伤涂层和药物,影响支架输送;影响支架膨胀、增加支架贴壁不良和不对称的风险;

 

PCI后:增加边缘夹层、穿孔等并发症风险,增加血栓和再狭窄的发生率。

 

评估钙化严重程度

 

评估钙化病变严重程度的主要方法包括:冠脉造影(CAG)、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

 

CAG

 

CAG对冠脉钙化的诊断准确率为59%,严重钙化病变特异性98%CAG虽然无法判断内膜钙化与否,但可以提供很多信息,一定要多角度投照。其影像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无钙化:无任何钙化影发现;

2)轻度钙化:只有在心脏跳动时看到较淡、较模糊的跳动钙化影,心脏不动时完全看不到钙化影的存在;

3)中度钙化:在心脏跳动时看到较清楚的钙化影,且较容易看到,心脏不动时看不到钙化影的存在;

4)重度钙化:在心脏跳动和不动时均可清楚看到钙化影。

 

IVUS

 

IVUS诊断冠脉钙化病变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100%,局限性在于不能穿透钙化病灶,不能确定其厚度。其影像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

10度:无钙化;

2I度:钙化弧在90°范围内;

3II度:钙化弧在90°-180°之间;

4III度:钙化弧在180°-270°之间;

5IV度:钙化弧在270°-360°之间。

 

OCT

 

OCT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可清晰显示钙化病变的边界,并能穿透钙化层对钙化后的组织清晰显像。OCT诊断钙化病变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7%,是临床上用于检测钙化病变厚薄、体积的有效手段。通过OCT钙化评分可对钙化病变进行不同的处理策略。

 

严重钙化病变所带来的挑战

 

挑战1:由于钙化病变导致血管迂曲、僵硬、管腔狭窄,以及预扩不充分,导丝陷在斑块里等,导致器械通过困难。

 

应对方法:

▪ 强有力支撑:配备各种强支撑指引导管,熟练掌握GC深插技术、多导丝或球囊的滑轨作用、多种锚定技术、Guidezilla和子母导管等技术的应用;

▪ 换用超滑导丝,辅以小号球囊或微导管;

▪ 充分预扩张病变和/或主动使用旋磨技术;

▪ 选择通过性好的短支架。

 

挑战2:钙化病变使球囊是否充分扩张难以及时发现(特别是仅仅应用小球囊预扩张时),钙化形成管状狭窄,支架虽可以通过病变,但不能完全膨胀。

 

应对方法:

▪ 建议使用高压球囊进行预扩张 (100%造影剂,多角度投照),可以用更大的压力长时间扩张病变 (16atm),此外换用合适大小型号的高压球囊,可增加预扩张的成功率;

▪ 使用嵌入式球囊(切割球囊、双导丝球囊、棘突球囊、超高压双层球囊等),及时采用旋磨技术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

▪ 高压扩张后及时造影,及时发现冠脉穿孔。

 

钙化病变介入治疗的特殊“武器”

 

斑块切削器械(如切割球囊、双导丝球囊、积分球囊导管、棘突球囊等)、斑块切除器械(如定向旋切导管、斑块切除系统)、斑块销蚀器械(如旋磨术、准分子激光消斑、斑块消除等)、超声震波成形术等都是钙化病变介入治疗的特殊“武器”,其中,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IVL是严重钙化病变的重要策略之一。

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

 

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是采用橄榄形的带有钻石颗粒的旋磨头,根据“差异切割”的理论选择性地去除钙化或纤维化的动脉硬化斑块,而具有弹性的血管组织在高速旋转的旋磨头通过时会自动弹开,即旋磨头不切割有弹性的组织和正常冠状动脉,对血管中膜无损伤。通过旋磨可以有效改善血管的顺应性,从而使球囊容易通过及扩张,最后完成支架的置入。

与球囊扩张相比,旋磨术可获得光滑的血管内腔,提高支架的释放质量,达到理想的支架贴壁和膨胀效果,从而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由于单纯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高,推荐于旋磨术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可改善钙化病变的长期疗效。

目前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的主要适应证包括:(1)血管内膜严重钙化的病变;(2)球囊无法通过或无法充分扩张的病变;(3)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旋磨后减少斑块移位与边支闭塞;(4)选择性的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的病变,旋磨以减少内膜增生体积。由于旋磨术对技术要求较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普通介入治疗高,故推荐上述(1)和(2)为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的主要适应证。

IVL

 

旋磨后部分钙化病变还是会不能打开,此时可考虑使用IVL。球囊导管的中间有脉冲声波发射点,将球囊低压力扩张(4atm)固定住球囊,然后发射脉冲声波(50atm)冲击并破坏病变,应用球囊低压力6atm扩张即可获得较好的管腔急性获得,这为后续球囊扩张和支架输送到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和有力“武器”,并有望成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终结者”。

 

Shockwave上市当年即获美国指南和中国钙化共识的推荐。在《2021AHA/ACC PCI血运重建新指南》中,对Shockwave IVL处理重度钙化纤维斑块的推荐级别为IIB级,《2021冠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提到,IVL较其他技术更为安全、有效和简便,在挑战性钙化病变案例不断增多的背景下,IVL不仅对浅表钙化有作用,也是目前唯一对深层钙化有治疗作用的技术。

 

相比于体外冲击波碎石,IVL冲击波能量更小,可避免附带伤害;发生器集成于球囊,不产生热损伤;发射器串联排布,可纵向治疗钙化,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IVL标准使用流程如下图所示。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初步判断钙化程度,同时,腔内影像学(OCT/IVUS)评估是关键,对于指导器械选择及评估疗效至关重要。对于IVUS分级Ⅳ级或OCT钙化积分达到4分的重度钙化病变,如果IVL导管能够通过该病变,建议优先选择IVL并尽早启动。经腔内影像学评估达到充分的病变预处理效果后,可进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等流程。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ELCA)

 

除了IVL,旋磨过不去时也可以试用ELCA,其优势在于:

▪ 组织发生气化,可避免无复流发生;

▪ 在一般工作导丝下即可操作,无需交换导丝;

▪ 对金属无任何作用,不受边支保护导丝的限制。

 

根据CAG对钙化病变准确识别和评估,有条件尽可能IVUSOCTOCT在指导钙化病变上有独特优势,可清晰判断钙化斑块的深度与面积。

 

临床应掌握不同钙化病变的治疗策略、高阻力病变预处理技巧。如能熟练运用旋磨术和/IVL,处理钙化病变易如反掌。

 

此外,对于迂曲、成角的钙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也是较好的选择,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尝试。

转自:“医谱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