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SP研究 | 从EMI与ESP的发展看商务英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文/湛军)
2024/1/26 9:27:59 阅读:91 发布者:
从EMI与ESP的发展看商务英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湛军 上海海事大学
提要:在过去20年里,英语的广泛使用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国际交流共通语的地位,这明显地体现在高等教育领域里。对大学阶段非母语学习群体实施的全英语教学(EMI)快速发展,对以英语为第一外语的传统语言教育提出了挑战并对商务英语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在对TEFL范畴内通用英语(EGP)、专门用途英语(ESP)、EMI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EMI和ESP环境中“English”的多功能概念及ESP与EMI环境对师生的不同要求,进而从几个主要方面揭示了ESP与EMI交叉互补的空间,据此论述了商务英语作为国际商务领域共通语有别于ESP及EMI的本质,并提出了二元目标与狭义与广义交叉的观点,明确了商务英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原则性建议。
关键词:商务英语;全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二元目标
01
引言
在过去20年里,英语的使用量在商业与科技等领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持续强化了英语作为国际主要交流语言的地位(Dafouz,2021)。英语的广泛使用也体现在高等教育领域,全英语教学(English-medium instruction,简称EMI)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快速发展(Macaro et al,2019)。EMI主要指大学阶段(tertiary level)为非母语群体中实施的全英语教学。在高等教育阶段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与科研有助于促进高校国际化建设、提升能够适应全球要求的技能与专业知识(Schroder et al,2019)、扩大毕业生就业机会、加快专业人才的跨国流动(Macaro et al,2019)。全球许多科研成果的产生与传播目前均借助英语得以实现,英语作为学术研究、知识生产、技术创新的主要语言媒介具有主导性优势。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高等教育的全英语教学水平反映了其国际化实力及国际影响力。EMI广泛而快速的发展对英语为非母语的英语教学(teaching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简称TEFL)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简称BE)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以师生为主的庞大参与群体,也涉及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材料乃至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在TEFL领域,依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可分为两类: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purposes,简称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EGP指与英语语言、生活及文化有关的英语,属于通识性、基础性的外语教育,其语料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包括英语本身以及相关文化(湛军,2014)。ESP与EGP相对应,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该概念是在二战后随着国际间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而发展起来的,由20世纪60年代后期英美等国的应用语言学家发展而成为一种教学体系。ESP并不强调对英语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将英语视为特定专业领域内的交际工具而非单纯选定语言学为研究对象,即,为实现英语学习者从事特定专业或职业的研究及职业的目的与需要,围绕特定专业或职业的相关活动,进行词汇、语法和语篇教学,以保证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学术交流。
ESP课程实质上是根据学习的特定目的或学习者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工作的能力。EGP和ESP之间本质上是“语言共核”与“语言变体”的关系,是一种语言在不同领域或情境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湛军,2014)。对于教师而言,ESP旨在培养与学科相关的英语教学能力以帮助那些以专门的育目的(English for specific educational purposes)或专门的职业目的(English for specificprofessional purposes)的英语学习者(Evans&Green,2007)。据此,ESP尤其关注学习者是否具有完成语言交流活动(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不仅事关学习者职业生涯的机会,而且影响着学习者是否能更好发现人生发展机会(Hyland,2006)。Dudley-Evans &St John(1998)将ESP分为两个主要部分: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与EOP(English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 )。总体上,研究型高校的学生需要EAP训练,以便将来进入学术研究领域运用EAP从事以学术研究为主的工作。职业型高校的学生需要EOP训练,以便毕业后进入相关职业领域,运用职业英语进行与职业工作相关的交流。因此,ESP在大学阶段的侧重应有所不同,根据学生毕业后的需求来决定选择EOP或EAP哪个更具合理性。
与ESP不同,EMI指以英语传授与学习某一学科或专业的专门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航天工程等),强调将英语作为知识传授的语言媒介,但对语言学习或语言目标并无明确要求(Dafouz,2018)。一般而言,EMI指高等教育阶段的全英语教学并与全球日益扩大的教育国际化密切相关(Dafouz,2021)。EMI在学界有不同的称谓:Englishmedium education、EME、English-medium programs、English-taught programs(Wachter &Maiworm,2014),并可定义为:The u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teach academic subjects(other than English itself)in countries or jurisdictions where the first language of the majority of thepopulation is not English(Dafouz,2021)。EMI的核心在于使用英语讲授或学习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科学知识,是以英语为语言媒介的教学;从关注的重点来看,EMI着重强调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而非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Macaro et al,2017)。
为了概括和区分上述分类,Airey(2016)提出以语言为轴线的连续体概念。通过设立语言导向和内容导向两个极点,展示学习结果与课程种类的差异。根据Airey(2016)的研究整理而成图1。如图1所示,EAP注重语言学习效果,强调培养学生的学术阅读与写作技能。语言技能培养不一定必须考虑语言所涉及的专业知识;EMI将英语视为传授知识的工具,注重讲授的内容而非讲授知识的语言。
从发展趋势看,国外ESP越来越要求学习者能在两种或多种不同文化中进行互动(Dafouz,2021),学习者要能与来自对于标准化与精确性有着不同需求以及不同交流目的各种话语群体(discourse communities)进行有效交流。同时,在EMI领域,国外研究者和教育者对把学习者的学科素养与语言意识纳入教学大纲与课程体系的必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强(Meyer et al,2018)。
(未完待续)
本文发表于《中国ESP研究》第33辑 第12—20页,由于篇幅所限,注释和参考文献已省略。
转自:“北外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