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L | 南信大发文指出植被绿化难以抵御因气候变暖导致的骤旱的影响
2024/1/25 17:25:35 阅读:56 发布者:
总结
近年来,的频繁发生和快速发展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生产力构成了巨大威胁。尽管对骤旱的时间趋势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气候变暖、植被绿化以及二氧化碳上升对骤旱特征趋势的贡献仍不清楚。
本文展示了在1961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骤旱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都出现了显著增加的趋势。更暖的气温和植被绿化增加了蒸散作用并降低了土壤湿度,分别解释了骤旱频率增加的89%和54%。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降低了气孔导度,从而减缓了骤旱频率的增长趋势约18%,而其对骤旱持续时间和强度的生理效应较小。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变暖对于骤旱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增长趋势起到了主导作用,除了华北地区。我们的研究强调了气候变暖在增加骤旱风险方面的作用。
相关图表
表1:本研究中进行的陆地表面模型实验的信息。在对照实验(CTL)中,气象强迫来自CRUNCEPv7和CN05,二氧化碳浓度和叶面积指数(LAI)每年变化。其他实验使用1961年(Temp_min)或2016年(Temp_max)的去趋势温度,1961年(CO2_min)或2016年(CO2_max)的固定二氧化碳浓度,或1961年(LAI_min)或2016年(LAI_max)的固定叶面积指数。
图1:1961年至2016年生长季温度(°C)和叶面积指数(LAI,m2 m−2)的气候学和线性趋势。每个像素上的点刻画了95%置信水平。共有九个子区域(a):中国东北地区(NE)、内蒙古(IM)、中国北部(北)、中国西北部(NW)、新疆(XJ)、西藏(TB)、中国西南部(SW)、中国东部(东)和中国南部(南)。
图2:考虑气候变暖、植被绿化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等不同因素的情况下,中国及八个子区域在1961年至2016年期间骤旱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的线性趋势。**和*分别表示在对照实验中,趋势在95%和90%置信水平上统计显著,并且三角形表示在对照实验和排除动态二氧化碳浓度、气候变暖或植被绿化的敏感性实验之间,给定骤旱特征的差异在95%置信水平上显著。
图3:由植被绿化(a),(d)和(g),气候变暖(b),(e),(h)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c),(f)和(i)引起的土壤湿度、蒸散发和径流变化的线性趋势。
原文链接: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8-9326/ac69fb
转自:“生态遥感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