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Sci:通过铜掺杂氧化铈增强类酶活性揭示 Ros 转化用于肿瘤纳米催化治疗
2024/1/25 17:23:22 阅读:83 发布者:
概要
纳米酶催化治疗癌症已成为热门话题之一,而治疗效果与其催化效率高度相关。四川大学罗奎研究员报道了三种不同结构和晶面的掺铜 CeO2 支持物,以实现双酶模拟催化活性,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将超氧自由基还原为 H2O2,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将 H2O2 转化为 ∙OH。线状 CeO2/Cu-W 具有最丰富的表面氧空位和较低的氧空位(Vo)形成能,从而可以消除细胞内的活性氧自由基(ROS),并通过级联反应不断转化为 ∙OH。此外,线状 CeO2/Cu-W 在酸性细胞内环境中显示出最高的毒性 ∙OH 生成能力,可诱导乳腺癌细胞死亡和促凋亡自噬。因此,线状 CeO2/Cu 纳米粒子作为一种人工酶系统,在干预癌细胞内 ROS 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实现有效的纳米催化治疗。
要点1
SEM and TEM images of CeO2/Cu-W a–c), CeO2/Cu-C d–f), and CeO2-C g–i).
a) 在 50 mV s-1 的扫描速率下,NWs、NPs 和 NSs 在 Ar 饱和 KOH (1.0m) 中的 C-V 曲线。b-d) 插图中 CeO2/Cu-W (b)、CeO2/Cu-C c) 和 CeO2/Cu-O d) 的 OH- 吸附峰与相应的晶面比例拟合。e) CeO2/Cu-W、CeO2/Cu-C 和 CeO2/Cu-O 的 EPR 光谱;f,g) CeO2/Cu 的 Ce 3d f) 和 Cu 2p3/2 g) 的 XPS 特性;h) Cu K 边的 XANES 光谱;i) R 空间中相应的 K3 加权傅立叶变换 (FT) 光谱。
a-c) 不同形状的 CeO2/Cu/TMB/H2O2(pH 值为 4.4、5.0 和 6.0)体系在 650 纳米波长处的时间吸光度变化。d-f) 不同样品在 540 纳米波长处的归一化时间吸光度变化。
通过 DFT 计算分析 CeO2 中 O 空位的形成机理。
要点2
a) MDA-MB-231 细胞与不同 CeO2/Cu 纳米颗粒培养 24 小时后的细胞活力。b) MDA-MB-231 细胞在不同处理 24 小时后的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d) MDA-MB-231 细胞与 CeO2/Cu-W、CeO2/Cu-C 或 CeO2/Cu-O共孵育 6 小时后的细胞内 Ce。e) 接触 CeO2/Cu 纳米颗粒不同时间后细胞内 ROS 的定量分析。PBS 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DCF 荧光(绿色)表示细胞内 ROS,Hoechst 33342(蓝色)表示细胞核。
a) Rapa(50 nm)、CeO2/Cu-W、CeO2/Cu-C 或 CeO2/Cu─O(100 µg mL-1)暴露 24 小时后,AO 染色的 MDA-MB-231 细胞的 CLSM 图像和 b) FACS 分析。e) 用 PBS、CeO2/Cu-W、CeO2/Cu-C 或 CeO2/Cu-O(100 µg mL-1)处理 24 小时的细胞的超微结构分析 TEM 图像(红色箭头:典型的自噬空泡;绿色箭头:CeO2/Cu 纳米颗粒)。
a) 不同组合处理 MDA-MB-231 细胞 48 小时后的细胞死亡率。CeO2/Cu 纳米颗粒:b) 相对肿瘤体积和 c) 肿瘤生长抑制(TGIs)。d) 用 H&E、Ki-67 和 TUNEL 检测肿瘤组织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图像。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307154
转自:“NANO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