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刘洪梅/朱玉辐团队利用纳米颗粒靶向细胞焦亡,治疗创伤性脑损伤
2024/1/25 15:24:33 阅读:65 发布者: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指由外力对头部造成的一系列损伤,可导致残疾甚至死亡。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TBI的发病率、残疾率和死亡率在交通、建筑、运动损伤和战争中不断增加。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5000万例TBI患者,发病率每年增长4.67%。重度TBI患者除了高死亡率外,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障碍,导致终身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健康负担。
TBI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继发性脑损伤发生在原发性损伤后数小时或数天内,涉及脑细胞、化学物质、组织和血管的变化,可进一步损伤脑组织。TBI诱导的神经炎症是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细胞焦亡是TBI诱导炎症的关键驱动因素,在TBI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抑制细胞焦亡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TBI的方法,但目前仍然缺少针对细胞焦亡的有效治疗策略,而且,关于TBI急性期细胞焦亡的研究数据仍然不足。
2024年1月10日,南方科技大学刘洪梅、徐州医科大学朱玉辐、李姗姗等人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pyroptosis with nanoparticles to alleviate neuroinflammatory for preventing secondary damage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纳米颗粒来递送双硫仑(DSF)——C-β-LG/DSF,通过靶向抑制细胞焦亡,从而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炎症反应,并预防继发性损伤。
双硫仑(DSF)是一种被FDA批准用于治疗酒精成瘾的药物,已被发现通过阻断gasdermin D(GSDMD)对细胞膜的打孔来抑制细胞焦亡。然而,其在脑损伤区域的药物靶向性和滞留不足导致了TBI治疗药物的失败。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能够靶向和增强脑损伤区域药物积累的递送平台。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半胱氨酸-丙氨酸-谷氨酰胺-赖氨酸(CAQK)肽修饰的β-乳球蛋白(β-LG)纳米颗粒来递送双硫仑(DSF),即C-β-LG/DSF,用于TBI治疗。
C-β-LG/DSF由两个不同功能的组分组成:1)C-β-LG是一种修饰的CAQK肽,可以穿透血脑屏障(BBB)并在脑损伤区域积累,从而增加DSF的治疗浓度。2)DSF通过消除GSDMD对细胞膜的打孔来抑制细胞焦亡,从而阻止促炎因子的释放。
实验结果显示,在TBI小鼠模型中,C-β-LG/DSF选择性地靶向损伤脑组织,增加DSF的积累,并延长DSF的在体循环时间,通过有效抑制了TBI小鼠模型的细胞焦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减轻小鼠创伤后的脑水肿和炎症反应,抑制继发性脑损伤,促进学习和改善记忆恢复。
总的来说,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纳米颗粒疗法,通过抑制TBI小鼠模型的细胞焦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为减少TBI继发性损伤提供了一种潜在方法。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j4260
转自:“生物世界”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