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Biotechnology:碱基和引物编辑对人造血干细胞的遗传具有毒性作用
2024/1/24 11:27:57 阅读:62 发布者:
最近,意大利圣拉斐尔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和以前的认知不同,基因编辑新技术base editing和prime editing同样可能产生突变。尽管比起最初的CRISPR-Cas9系统引起的突变率更低,但安全性问题仍然存在。
斯坦福大学的Luigi Naldini教授一直在开展基因编辑工具的成本效益分析。他和他的团队比较了CRISPR-Cas9系统和base/prime editing对造血干细胞基因组编辑的影响。结果发现,尽管base/prime editing的效率与CRISPR-Cas9接近,但生成的突变明显更少。这说明base/prime editing相对更安全。但是研究人员还是在base/prime editing后检测到了双链断裂导致的突变。这表明base/prime editing过程中单链切口有可能在复制时转变为双链断裂。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CRISPR-Cas9系统,base/prime editing会激活机体的炎症反应和p53途径。这可能会降低基因编辑细胞的存活率。研究者通过优化指导RNA和降低剂量的方法减少了base/prime editing的基因毒性效应。但随机位点突变仍然存在。
该研究结果表明,基因编辑新技术base/prime editing相对CRISPR-Cas9系统更安全,但同样存在一定基因毒性风险。研究者建议在开发基因治疗和基因组编辑策略时,仍需关注这些工具的安全性。未来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来更好地检测基因编辑引起的基因组变异。
转自:“PaperRSS”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