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几深教育李老师 ,作者几深教育李老师
在我咨询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有学生问报几所学校合适的问题。
网上说什么的都有,有人建议海报(能报的都报上),有人说报3到5所,有人认为报两所就可以。
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做决策是需要依据的,千万不能想当然的拍脑门子定,甚至看心情而定。
首先,可以从竞争充分度来做划分。
第一、对于充分竞争的学校来讲,其实报一个就够了。
什么是充分竞争的学校?原985学校现在的“双一流”学校就属于这一类,当然有一些学校的个别专业实力特别强,比如首都师范大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也可以归属于这一类。
有同学就疑惑了?竞争这么强的学校,根本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考上,不是更需要多报几所吗?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之所以竞争激烈所以才迫不得已报一所。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竞争充分的学校不缺优质的生源,你要想成功上岸,必须要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如此方才有成功的可能,毕竟高手过招,毫厘之间。
这个毫厘就是细节,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倘若你还分心吃着碗里瞧着锅里,你怎么和竞争对手心无旁骛的重击抗衡?
如果你不敢放手一搏,也没有关系,别的学校可以报一下,爱报几个报几个,权当减少你的备考压力了,给自己一点安慰。
不过要注意,不能因为多报了几个学校就对主攻学校泄了气。
第二、对于非充分竞争的学校来讲报三所。
非充分竞争的学校就是充分竞争以外的学校。报这些学校的同学通常是自身硬性条件不够突出,这无可厚非,适合自己的选择就是最佳选择。
你的竞争对手其实和你是差不多的情况,对于导师来讲也比较无奈,只能是“矬子里面拔将军”,很难做到绝对满意,只能做到相对满意。
对于你来讲,完全可以多报几个学校了,因为不同于充分竞争的学校,充分竞争的学校就这么多,也是国内最好的学校了,优秀的学生只能选择这些学校,其他的也不会选。
这就导致学生们的竞争是没有天花板的,必须拼尽全力,假如学校是100分,学生们可以拼到120分200分甚至更高,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顶尖学校就这几个,故而拼杀极其激烈和残酷。
而对于非充分竞争的学校来讲,大家的水准是差不多的,好一点的就去上一类学校拼杀了,反正竞争的水准有个相对的区间,那就多报几个,增加被录取的概率。
至于报考的个数,三个是比较恰当的,两个不保险,四个时间和精力不允许,三个最合适。
其次,从你自身实力的角度出发。
第一、自身实力强报一个就可以。
这个自身实力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你报竞争充分的学校,自身实力很强,那就报一个,认真对待,最大程度地确保被录取。
如果你的实力不足以冲击竞争充分的学校,但是对于竞争非充分的学校是绰绰有余的,那也得好好准备,争取稳稳地录取。
因为你不可能同时读两个博士,一个身份证号只能同时存在一个学籍,所以说能确保自己录取,何必费劲折腾多个学校呢?
第二、自身实力不够强,报三个。
这个道理很简单,自身实力不够硬,无法确保一定被录取,只能是多试试,东边不亮西边亮。
当然选择的学校要和自己的实力基本匹配的档次,报上三个,都准备一下,最大程度地保证被某一个录取。
最后,从导师的角度出发。
第一、如果有一个导师给了你积极的回复,你们两个已经定的差不多了,只是需要走走流程确认一下,材料审核和面试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需要你踏踏实实地过笔试这一关。
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多报了,奔着这个导师去就可以了。
第二、如果你没有和某一个导师有着很深入的沟通,但是好几个导师给了你中性的回复,或者你就没有联系导师,那就只能是多报一些学校了。
三个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下。如果你压根没有联系导师的话,此时是可以海报的,能报多少算多少,蒙上那个算那个。
以上我们尽量做了一个分类,但是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需要报多所学校时,注意看一下考试时间。
如果考试时间是冲突的,同样的时间肯定是只能选择一个。考博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三月份和四月份,其中三月份第三周的周六和周日是最可能冲突的。
每一个高校的工作流程都差不多,春节过后开学,先进行硕士生的复试工作,紧接着就是博士生的招生,时间进度大体是相同的。
但是也有一些学校进度很慢,比如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你在做选择时,就要注意这个时间的间隔。
第二、需要报多个学校时,主要看一下考试的内容。
尽可能选择内容趋同的学校,这样可以最大化利用你的备考价值,比如你考经济学,有些学校只考宏微观和研究方法,而有的学校还要考计量经济学,你没有准备计量的话,就干脆别报考计量的学校。
第三、一开始就计划好需要报考的学校,因为还要涉及到专家推荐信。
你找专家签字时,一块就给你签了,签一个也是签,签三个也是签。千万别一会想起来报一个,毫无规划,专家都被你签烦了,搞不好直接不给你签了。
现实中,好多同学就因为搞不定专家推荐信,导致本来还想多报几个,后来也索性不报了。
第四、即使是报个三所学校,也要挑选出一个自己主攻的学校。
主攻的学校还是需要好好准备一下的,再者,有这么一个学校,可以聚焦你的复习,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到最后一盘散沙。
第五、对于在职人员考博的最大专业——教育博士(Edd)来讲,完全可以多报几个。
因为教育博士本身就有政策优势,主要是给教育系统工作人员的福利,是教育部统一规划的,所以各校的考试具有趋同性。
在职人员需要的是博士而不必非得是哪个学校的博士,最优策略是报3到5所。
第六、感情是不讲道理的,如果你就喜欢某一个学校或者某一个导师,那没有办法了,死磕到底。
转自:“考博早知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