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名家名篇: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科学内涵、理论价值与研读原则

2024/1/23 11:27:31  阅读:40 发布者: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础环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体现着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学习与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既要坚持科学的立场和态度,也要运用正确的原则和方法。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属性与内涵

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进程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著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

1.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第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当年中国的教条主义者,一味信奉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声称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当今中国的教条主义者,把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看成离经叛道,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不承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反对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内核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现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中。例如,关于客观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动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关于人类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关于阶级、阶级斗争、阶级分析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和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共产主义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关于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等等。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基本内容,体现着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观点方法。

第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脉相承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营养之源、理论之根。重视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一贯倡导并率先垂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945年,毛泽东在作党的七大的结论时,向大家推荐五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说“如果有五千人到一万人读过了,并且有大体的了解,那就很好,很有益处”。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强调:“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1964年,毛泽东提出高级干部要读30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懂得和掌握更多的马克思主义。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提出读原著“要精,要管用”,大力倡导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也都反复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习近平20115月在中共中央党校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要求领导干部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强调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出版的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权威性教材。

第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科学结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著书立说,创新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的境界,提出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崭新理论。如: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论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等著作,对中国走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作出了富有重要价值的理论探索;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系列重要著作,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2.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总结中国成就、中国经验,阐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赋予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历史、中国国情和中国现实等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既有中国特色,也具时代特点。

第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用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既是思想家、理论家,也是语言大师。在他们的笔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变成了一个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生动故事。如:毛泽东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鼓舞处于革命低潮的人们,用“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形容革命高潮很快就会到来。邓小平用“摸着石头过河”鼓励人们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习近平用“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汇聚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丰富生动、精彩纷呈的语言,发挥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第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用中国典故体现中国风格。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精通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常常通过家喻户晓的典故、成语讲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大道理。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批评教条主义者“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并赋予东汉班固所著《汉书·河间献王传》中“实事求是”这个古老的命题以新的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邓小平用民间谚语“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思维方式,发动经济改革,实行对外开放。习近平引用中国老百姓熟知的“鞋子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表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古老的故事、传统的命题,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用中国方案解决中国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突出贡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的阶段,找到了适合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俄国十月革命“城市中心论”束缚着党内同志的思想,毛泽东在实践中走出了井冈山道路,在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新道路,面对国内外的种种误解和错误观点,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强调:“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和方案的集中展示,指引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航程。

3.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之作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文件文献之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著作之中,更集中体现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中。

第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历史传承的整体、一个前后接力的集体,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95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95年。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带领中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第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扎根中国实践土壤、汇聚中国人民智慧、吸纳中国文化元素,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创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出了主要贡献。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江泽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胡锦涛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要创立者。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就要学好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

第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著作为集中展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著作中,或者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著作集中蕴含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的著作,集中体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著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体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著作很多,既要深入学习最能反映经典作家思想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代表性著作,也要认真阅读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其他著作。

二、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的成果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90多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学习经典著作,实质上就是学历史、学理论、学方法,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历史基础。

1.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8]从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一个侧面和特殊角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熟悉历史,阅读经典;阅读经典、熟悉历史,两者相辅相成。学习和研读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助于加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也是把握中国近现代复杂历史问题和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的钥匙。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民主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可歌可泣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如:阅读毛泽东19385月写的《论持久战》一文,既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抗日战争的全景图和时间表。又如:毛泽东在《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向我们展现了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及夺取中国民主革命最后胜利的历史画面。同样,毛泽东1949630日著《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明确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上下册)是基本读物,4卷本《毛泽东选集》也是必读之书。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生动火热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历史。如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195642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227)、《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195912月—19602)等,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我们既要把这些著作当成理论著作,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进程中的理论探索之作,也要将这些著作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社会主义事业之不易,了解在新中国三年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难历程,取得的可喜成绩。

第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呈现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历程。197812月,以邓小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1992年春天“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为起点,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如江泽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等文,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特定时期和一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是理解那个时期和阶段发展进程的重要教科书。

2.深刻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

中国马克思主义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两大理论成果和阶段性理论成果,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学习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深刻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

第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集中反映,中国马克思主义集中体现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以成其为经典,就是因为它蕴含着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学理性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理论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把握其中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最有效的途径,可以直接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有助于系统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和价值取向。

第二,一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包含着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著作,历史地展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中可以很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日益结合的历史,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从萌芽、形成到成熟、发展的历史,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两次飞跃的历史。

第三,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要的是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恩格斯在回答如何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时曾明确指出,学习和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方法就是“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从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入手,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要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涵和基本理论,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观点方法。

3.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习近平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条重要路径和捷径。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本。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确立了自己的信仰,并不断坚定自己的信仰。毛泽东曾两次提到,正是在1920年冬读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三本书,“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旦接受了它,把它视为对历史的正确阐释,我就再也没有动摇。”习近平指出:“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路径中,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毛泽东同志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同志始终都矢志不移、执着追求。”邓小平也说过:“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引领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确立和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和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努力奋斗。

第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直接阐述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对于一个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学习和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必修课和基本功。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指明了科学的前进方向。

第三,认真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刻领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习近平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工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面对苏联东欧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大背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坚定沉着地说:“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所谓立根固本,就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就是熟练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阐明的深刻道理,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三、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则与方法

研读经典著作,重在抓住根本、核心是把握要义。习近平指出,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学习和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浮光掠影不行,蜻蜓点水也不行,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反反复复地读,感悟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应以理解和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加强研读与思考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连通、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不断提升经典著作学习和研究的水平。

1.原原本本阅读经典

经典著作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其思想理论深刻、内容博大精深。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浓缩,是精华的集萃,不全身心投入,不下苦工夫、笨工夫,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和领会其严密的逻辑、严谨的思维、深刻的理论内涵的。

第一,一篇篇、一段段、一字一句认真地读。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端正态度,刻苦学习,克服“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等不良现象。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与马列学院学员谈话时强调:“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他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读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可以从中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争论和批判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理论工作者,在学习经典著作时常用“抠”这个字眼,就是一段话、一段话地“抠”,一句话、一句话地“抠”。没有这种精神,是无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体现出来的理论思辨水平的。

第二,“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毛泽东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仅仅阅读二、三手资料是不行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原原本本地精心研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的著作。同时,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要做到“进得去”“出得来”。“进得去”就是要读懂原著本身,理解经典作家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献、这篇文献的主旨是什么、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和概念。“出得来”就是在读懂单篇著作的基础上,还要将不同的篇目贯穿起来,比较前后,了解原著和作者思想的发展脉络,全面系统地把握和领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要义。

第三,反反复复地读,准确、完整地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反复地阅读和体悟,否则就难以准确地理解原著的本意,就有可能读不出经典著作中的深邃思想,甚至“读”出其中本来没有的内容,变成了“误读”和“歪曲”。如果阅读经典著作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就很难理解其精髓要义,甚至会曲解经典作家的思想。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舍得下苦功夫,毛泽东曾说过,“学习的方法是‘挤’和‘钻’,工作忙时就要挤时间,看不懂就要钻进去。中国本来把读书就叫攻书,读不懂的东西要当仇人一样攻之。”因此,必须认真地、系统地、反复地阅读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准确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2.努力把握精神实质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研读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应当着重领悟其精神实质,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立场观点方法,是贯穿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灵魂与主线。

第一,努力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实事求是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特别是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我们要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实事求是的根本立场和精神品格,分析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努力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群众路线思想。“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生活放在心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党的工作。我们要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坚持群众路线、关心群众冷暖的阶级感情,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的理念、思路和方法。

第三,努力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独立自主思想。“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坚持独立自主,与世情、国情、党情的特殊性相关联,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相联系。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要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处理世情、国情与党情中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3.以中国问题为中心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进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作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以研究与解决中国问题为中心,也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必须以中国问题为中心,针对中国问题、分析中国问题,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办法与对策。

第一,学习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以中国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问题为中心,以中国现实问题为中心。毛泽东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中国问题、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学习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管用”,就是要学以致用。“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精读相关经典著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毛泽东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学习经典著作,要联系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实践,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不断研究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三,研读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根本目的,是与时俱进、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对经典著作中的某些观点、论断和结论,要在新的实践中予以完善、发展和创新。这既是时代与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属性的体现。恩格斯曾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研读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点是在实际运用中对其中的论断、结论或原理进行丰富、发展和创新。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学理论、为了背诵和卖弄所谓“马克思主义”词句和学问而学习。既要反对轻视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主义倾向,又要注意克服脱离社会实践,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倾向。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善于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力争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年第1期,转载仅供学习,如涉及版权侵犯,请联系本平台编辑进行删除。

作者简介:王树荫,时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马理道以公众号

转自:“马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