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面向何处?
2023/12/19 14:30:30 阅读:72 发布者:
全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论文报告会上(2023.11.5-11.8),山东大学石振国教授关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一二三四五”创新模式研究》的报告引发了听众的兴趣。有问,该模式中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的来源是什么?该模式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是案例研究、方案设计还是其他?石教授做了详细的解答。主持人毛振明教授在点评中也就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发表精彩的“四型”总结:工作实践型、理论应用型、事务管理型、田野调研型。也即,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在开题的时候,只要符合“四型”中的任何一个,即可。主持人毛教授认为,论文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聚焦之处,而其选题则是聚焦的前提。主持人强调,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重要特征是“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四型”正是对应于“职业”特征。
不禁有几个方面想要表达表达。
第一,显然,“四型”要求是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初衷是一致的,而事实上,绝大部分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与设置的初衷相差距离较大,与学术型学位论文选题上差别很小。
第二,什么原因导致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在选题上没有体现“职业”特色,与学术型学位论文选题差别很小?常理来理解,学术型学位论文比专业学位论文,在理论创新上要强一些。也即完成学术型学位论文要比专业学位论文要难一些。为什么,专业学位研究生要选择创新性强,难度大一些的学术型学位论文?是不是一个方面说明学术型学位论文实际上在专业学位研究生那里不存在什么创新性,不存在什么难度大一些,无非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另外一个方面说明,我们专业学位研究生确实像学术型学位研究生一样,有较强的创新性,对某某有理论创新,甚至还要超过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创新性?理论创新何其难。
第三,理论创新何其易。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本身调查开始,追溯、归纳、总结某问题,得出来的结论,一定程度上可以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如果这种理论与此前的解释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实际上就是对此前理论的补充、完善,何尝不是一种理论创新?
第四,国家研究生学位的未来趋势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在研究生中的比例要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这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国家希望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在职业领域中,以现实问题为调研基础,追溯、归纳、总结得出来的结论,能够从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而不是照搬某某理论来解释现实。这也正是不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初心。
第五,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体现职业性(专业性),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面向何处呢?倒逼一下,职业性之前叫做什么?实习吗?岗前培训吗?这是不是说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是体现“实习性”或者“岗前培训性”?也即,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重要来源是在实习或者岗前培训的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再倒逼一下,是不是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就是拿自己大学本科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技能方法分析、解决实习、岗前培训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再记:
会后,石教授就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区别性培养的“职业性”难题,又做了“台下十年功”的展望。
“如何区分学硕和专硕的培养“藩篱”,是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难题。所以我只是从教育教学视域,粗略谈了自己的一点看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从“学习质量”角度,如何认定应用性成果、学位论文质量、学生比赛获奖、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以及在“职业发展质量”指标中,如何考量社会服务、社会声誉,等等。都需要认真学习探讨。这是一个繁杂工作,需要根据国家、学校、学生等具体现实情况加以综合研判”。
转自:“体育学术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