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求职如何面对非升即走?
2023/12/19 14:12:53 阅读:139 发布者:
1.非升即走缺乏人文关怀,但这是现实。个人理解学校指标管理的逻辑,学校要各种指标达标比拼,老人支使不动,只能拿新人下手。但这却不太人道:青椒入职,教学压力非常大,占据大量时间精力,再加上生活压力。科研再加上繁重任务,压力可想而知。但这是现实,无法逃避,只能调整心态,理性面对。
2.非升即走的两种形式。总体来看,有明确和隐性两种非升即走的形式。前者明确告知科研教学任务,要拿下国基,几篇文章,达到评职称条件等;后者把非升即走埋在合同里。要求在聘期内,完成考核任务,兑现待遇。后面加上一句,如完不成考核任务,转岗或解聘。可能在历史上从未执行过,但却挖了非升即走的坑。
3.求职时如何面对非升即走?这时候要对自我科研能力和学术资源做悲观式的评估,千万别太乐观。就是底线自己能保三年出什么成果,这主要看已有家底,比如在投文章,初稿文章,进行的计划等。如果文章不用白手起家,三年有多次拿基金的机会,考虑已有文章可支撑,那就可以入职。如果在惯例上,现有成果不可能拿基金,文章基金两头出击,就要慎重入局。可考虑降低求职预期。
4.已入职青椒如何升上不走?已经入局的青椒,一方面,一入职最好倾尽全力拿基金。很多基金被卡的青椒都是闭门造车,没有尽全力。比如:是否请教了很多人自己的选题?是否做到不同专家指导下修改十几二十遍?是否充分调动师门资源进行协助?是否真正了解评审程序和专家情况?如果都做到极致,三年基金也就基本可以拿到。另一方面,如果博士阶段全职科研都没整出几篇好文章,不要轻易认为工作时就会弄出来。工作了哪有那么多时间科研?所以,一入职就要抱住导师大腿,利用他的资源尽快达标。有些青椒会怕老师不管自己,那看你会不会来事儿了。哪个导师愿意看自己学生完不成任务?
5.真沒升得走,也不必太过焦虑。当时肯接受非升即走,肯定有学术自信。所以,三年没留下,也不是世界末日。要重拾自信,坦然接受。要知道,学术平台和生活条件往往成反比。去一个低点的平台,生活自如,更有利于学术。所以,再选择,不一定不好。
例如,当年因为没拿基金,浙大一文科教授,到二本院校。给了不少钱,房子,成立实验室。当年拿到国社科,后又拿了重点项目。现在应该年薪百w了。
转自:小红书“清风”
链接:
http://xhslink.com/tC02ux
转自:“学术痴”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