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拟立项课题一览表 |
序号 | 课题类别 | 课题名称 | 申报人姓名 | 工作单位 |
1 | 国家重大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 | 刘复兴 | 中国人民大学 |
2 | 国家重大 |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罗红艳 | 河南师范大学 |
3 | 国家重大 | 适应人口发展趋势的区域教育结构优化与政策调整研究 | 秦玉友 | 东北师范大学 |
4 | 国家重大 | 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研究 | 马永红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 | 国家重大 |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研究 | 孙杰远 | 广西师范大学 |
6 | 国家重大 |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研究 | 李曼丽 | 清华大学 |
7 | 国家重大 | 中国特色高校评价体系的内涵与建构研究 | 别敦荣 | 厦门大学 |
8 | 国家重大 | 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新机制研究 | 王小梅 | 江西师范大学 |
9 | 国家重大 | 青少年心理问题早期筛查评估和分级干预研究 | 蔺秀云 | 北京师范大学 |
10 | 国家重大 | 数字教育形态研究 | 韩锡斌 | 清华大学 |
11 | 国家重大 | 新一代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研究 | 汪琼 | 北京大学 |
12 | 国家重点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式建设研究 | 叶飞 | 南京师范大学 |
13 | 国家重点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生态建设和运行运维机制研究 | 柯清超 | 华南师范大学 |
14 | 国家重点 | 义务教育教材难度、容量的国际比较研究 | 曹一鸣 | 北京师范大学 |
15 | 国家重点 | 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朱益明 | 华东师范大学 |
16 | 国家重点 | 新时代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实施战略研究 | 袁伟 |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
17 | 国家重点 | 我国青少年阅读能力的时代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 朱永新 | 苏州大学 |
18 | 国家重点 | 数字教育背景下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探索研究 | 赵健 | 华东师范大学 |
19 | 国家重点 | 基于师德荣誉体系建构的师德师风生态建设研究 | 金生鈜 | 苏州科技大学 |
20 | 国家重点 | 新时代学校国防教育体系和效能研究 | 魏继才 | 湘潭大学 |
21 | 国家一般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教育研究 | 万明钢 | 西北师范大学 |
22 | 国家一般 | 数字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大国建设研究 | 刘文清 | 广东开放大学 |
23 | 国家一般 | 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体系建设研究 | 梅伟惠 | 浙江大学 |
24 | 国家一般 |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的数字画像与智能监测研究 | 王顺洪 | 西南交通大学 |
25 | 国家一般 | 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产权风险及其法律规制研究 | 黄亚宇 |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26 | 国家一般 | 基于区域产业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供给调节机理分析与制度建构 | 付雪凌 | 华东师范大学 |
27 | 国家一般 | 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追踪调查与成效评价研究 | 马君 | 陕西师范大学 |
28 | 国家一般 | 高质量教育体系下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政策机制与实践创新研究 | 郭素森 |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
29 | 国家一般 | 黄炎培职业教育评传 | 谢长法 | 西南大学 |
30 | 国家一般 | 产教融合共同体知识治理模式及落地机制研究 | 邓小华 | 广西师范大学 |
31 | 国家一般 | 中国式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体系研究 | 孙长远 | 曲阜师范大学 |
32 | 国家一般 | 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发展的制度设计研究 | 李鹏 | 同济大学 |
33 | 国家一般 | 有组织科研理念下职业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标准与提升路径研究 | 吴梦军 |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
34 | 国家一般 | 面向智能化时代的高职院校办学模式适应性研究 | 邵建东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35 | 国家一般 | 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推进策略与政策供给研究 | 马成荣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
36 | 国家一般 | 技能型社会下我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构建与实现路径 | 刘晓 | 浙江工业大学 |
37 | 国家一般 | 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国家制度优化研究 | 关晶 | 上海师范大学 |
38 | 国家一般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 汤霓 |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 |
39 | 国家一般 | 基于空间正义的区域职业教育数字化水平测度与分异治理研究 | 徐小容 | 西南大学 |
40 | 国家一般 | 职普融通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国际经验到中国路径创新 | 谢莉花 | 同济大学 |
41 | 国家一般 | 高职院校教师三维成长增值评价研究与实践 | 李斌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
42 | 国家一般 | 数字赋能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的内在机理与实施路径研究 | 张淼 | 沈阳师范大学 |
43 | 国家一般 | 适应学龄人口变化的中国式小班化教育理论建构与质量提升研究 | 吴丽仙 |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
44 | 国家一般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教育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 | 许锋华 | 华中师范大学 |
45 | 国家一般 | 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教育学体系建构的启示 | 李长伟 | 山东师范大学 |
46 | 国家一般 | 单位制变迁背景下的学校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 | 王晋 | 河南大学 |
47 | 国家一般 | 青少年生命意义建构的现象学研究 | 王卫华 | 湖南师范大学 |
48 | 国家一般 | 空间正义视域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 | 张旸 | 陕西师范大学 |
49 | 国家一般 |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传统根基研究 | 陈建华 | 上海师范大学 |
50 | 国家一般 | 中国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 | 徐冰鸥 | 山西大学 |
51 | 国家一般 | 中国教育社会学理论前沿进展与知识体系再建构研究 | 王有升 | 山东师范大学 |
52 | 国家一般 | 百年来中国《教育社会学》 教材建设研究 | 祁东方 | 山西大学 |
53 | 国家一般 | 汇通与分歧:马克思和杜威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 张建国 | 信阳师范学院 |
54 | 国家一般 | 社会排斥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影响及其应对研究 | 郝坚 | 首都师范大学 |
55 | 国家一般 | 屏幕暴露对幼儿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机制与干预研究 | 贾文斌 | 杭州师范大学 |
56 | 国家一般 | 学龄儿童前瞻记忆提升方法研究 | 杨天笑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57 | 国家一般 | 健康中国行动新阶段中小学生健康行为数字化监测与促进研究 | 陈海德 | 浙江师范大学 |
58 | 国家一般 | 青少年健康饮食决策的情绪作用机制及干预对策研究 | 李晓明 | 湖南师范大学 |
59 | 国家一般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种取向的教育效果追踪比较研究 | 田录梅 | 暨南大学 |
60 | 国家一般 | 家庭数字生态与儿童执行功能的双向动态关系及其生理机制 | 杨晓辉 | 陕西师范大学 |
61 | 国家一般 | 慢性应激事件后青少年心理适应性的持续监测及其干预机制 | 石绪亮 | 河北大学 |
62 | 国家一般 | 青少年语用推理与心理理论共生发展的跨情境统计学习机制 | 徐贵平 | 暨南大学 |
63 | 国家一般 | 基于机器学习的青少年自杀风险预警模型构建及干预研究 | 喻承甫 | 广州大学 |
64 | 国家一般 | 家校共育背景下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异质性发展机制及促进研究 | 马凤玲 | 浙江理工大学 |
65 | 国家一般 | 抑郁倾向个体言语情绪信息加工偏向及阅读干预 | 李雨桐 | 辽宁师范大学 |
66 | 国家一般 | 认知学习领域中孤独症谱系儿童的预测编码障碍:机制与干预探索 | 荆伟 | 陕西师范大学 |
67 | 国家一般 | 新时代我国教师教学公正信念培育研究 | 王夫艳 | 华东师范大学 |
68 | 国家一般 | 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关系生态伦理重构研究 | 蔡辰梅 | 广州大学 |
69 | 国家一般 | 以促进青少年道德判断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 | 冷玥 | 东南大学 |
70 | 国家一般 | 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模式的国别差异与本土构建研究 | 刘志 | 华东师范大学 |
71 | 国家一般 | 具身德育视域下中小学生道德自我认同培养的实践机制构建研究 | 薛国凤 | 河北大学 |
72 | 国家一般 | 基于人工智能的道德思维培养研究 | 赵国栋 | 山西大学 |
73 | 国家一般 | 多学科视野下德育原理的知识创新研究 | 杜时忠 | 华中师范大学 |
74 | 国家一般 | 统编教材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及教学效果评估研究 | 高维 | 天津师范大学 |
75 | 国家一般 | 青少年情感教育的内涵、体系和范式研究 | 丁锦宏 | 南通大学 |
76 | 国家一般 | 基于“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教师 “学科育人”能力研究 | 胡萨 | 首都师范大学 |
77 | 国家一般 | 生态视域下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内在机理与实施路径研究 | 牛楠森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78 | 国家一般 | 青少年伪善的道德风险及其化解路径研究 | 周斌 | 山西大学 |
79 | 国家一般 | 基于实践情境的教师专业道德能力测评方法开发与应用研究 | 王晓莉 | 华南师范大学 |
80 | 国家一般 | 中小学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系统论阐析与制度化推进研究 | 刘长海 | 华中科技大学 |
81 | 国家一般 | 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的生发机理及培育路径研究 | 杨淑萍 | 辽宁师范大学 |
82 | 国家一般 | 他者伦理视域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 | 邓达 | 成都大学 |
83 | 国家一般 | 战略科学家成长规律与培育路径研究 | 黄小平 | 江西师范大学 |
84 | 国家一般 | “双一流”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与政策保障研究 | 李爱彬 | 中国矿业大学 |
85 | 国家一般 | 中国特色教育政策学体系本土化构建研究 | 魏峰 | 上海师范大学 |
86 | 国家一般 |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办学成本测算与分类支持政策研究 | 钱佳 | 华中师范大学 |
87 | 国家一般 | 面向乡村振兴的乡村儿童“在地化”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 | 邓旭 | 沈阳师范大学 |
88 | 国家一般 | 新时代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研究 | 刘建 | 南京师范大学 |
89 | 国家一般 | 中小学教师职场欺凌的发生逻辑与防治对策研究 | 王爱菊 | 安庆师范大学 |
90 | 国家一般 | 中央对港澳教育全面管治权研究 | 吴宏超 | 华南师范大学 |
91 | 国家一般 | 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机理分析、外溢效应和治理对策研究 | 刘巍伟 | 浙江工业大学 |
92 | 国家一般 | 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绩效评估与未来路径地图研究 | 辛越优 | 浙江大学 |
93 | 国家一般 | 大科学时代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研”模式创新与绩效评估研究 | 余荔 | 华南理工大学 |
94 | 国家一般 | 第三次分配背景下高校基金会大额捐赠筹募能力提升研究 | 李晓静 | 北京科技大学 |
95 | 国家一般 |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激励机制和改革逻辑 | 钟振国 | 杭州师范大学 |
96 | 国家一般 | 新时代基于教育结果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政策及实现路径研究 | 武玮 | 北京理工大学 |
97 | 国家一般 | 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治理创新及效能评价研究 | 凡勇昆 | 东北师范大学 |
98 | 国家一般 | 我国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与形象修复研究 | 姜景 | 安徽大学 |
99 | 国家一般 | 边疆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政策供给研究 | 马焕灵 | 广西师范大学 |
100 | 国家一般 | 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智能管理系统一体化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研究 | 刘芳丽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101 | 国家一般 | 数字化治理视域下运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跨界协同机制研究 | 丁小芬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102 | 国家一般 | 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现路径 | 张文鹏 | 云南师范大学 |
103 | 国家一般 | “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护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动态轨迹模型构建与教育路径研究 | 曹晶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104 | 国家一般 | 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视域下我国福利院孤残儿童适应体育课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 吴雪萍 | 上海体育学院 |
105 | 国家一般 | 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幼小学段全科全能体育特长教师培养研究 | 张恒波 | 长江大学 |
106 | 国家一般 | 新时代学生抑郁症状的运动干预与评价研究 | 池爱平 | 陕西师范大学 |
107 | 国家一般 | 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的智能一体化监测体系及其保障机制研究 | 孙宇亮 | 陕西师范大学 |
108 | 国家一般 |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学校体育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研究 | 陈蔚 | 武汉体育学院 |
109 | 国家一般 | 盲生与明眼生数感特征的对比及干预研究 | 沈光银 |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 |
110 | 国家一般 | 指向创造性成长的儿童研究素养培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 李琳 | 南京市力学小学 |
111 | 国家一般 | 基于大数据的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评价研究 | 李燕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 |
112 | 国家一般 | 十五年一贯制学校创新人才基础培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 张绪儒 | 济南市长清区大学城实验初级中学 |
113 | 国家一般 | 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育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 | 吴军 | 浙江省温州中学 |
114 | 国家一般 | 语文教学中微项目学习进阶式实施的行动研究 | 梁军 | 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 |
115 | 国家一般 | 完整经验建构视域下幼儿成长空间再造的研究 | 任莉 | 常熟市东南幼儿园 |
116 | 国家一般 | 数字中国战略下中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与优质发展研究 | 唐纪瑛 | 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 |
117 | 国家一般 | 显化科学本质的高中科学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 | 张晓顺 |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118 | 国家一般 | 基于大、中深度合作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 熊永昌 | 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 |
119 | 国家一般 | 表现性评价视域下高中生物学论证教学的应用研究 | 虞驰 | 宁波市第四中学 |
120 | 国家一般 | 小学生公共空间素养提升及其支持系统的实践探索 | 邵建刚 | 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 |
121 | 国家一般 | 五育并举视角下运用大生活教育理念提升农村培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践研究 | 王守壮 | 青岛市即墨区特殊教育中心 |
122 | 国家一般 | 课堂教学视频分析的人机协同诊断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 李宝敏 | 华东师范大学 |
123 | 国家一般 | 基于理解多样性的学习发生机制及其教学实践研究 | 于泽元 | 西南大学 |
124 | 国家一般 | 中小学数字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石娟 | 西华师范大学 |
125 | 国家一般 | 科学家精神融入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创新研究 | 张正严 | 西南大学 |
126 | 国家一般 | 以大概念为灵魂的深度融合教学研究 | 李松林 | 四川师范大学 |
127 | 国家一般 | 中小学学科育德的知识社会学机理与实现策略研究 | 李洪修 | 天津师范大学 |
128 | 国家一般 | “五育融合”背景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创新研究 | 庞君芳 |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129 | 国家一般 | 新时代中小学“大先生”的素养结构、成长轨迹及支持政策研究 | 王艳玲 | 华东师范大学 |
130 | 国家一般 | 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测评及提升路径研究 | 陈亮 | 西南大学 |
131 | 国家一般 | 基础教育数字教材选用监测研究 | 王鑫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132 | 国家一般 | “双减”背景下我国校外教育公益性发展及其社会支持研究 | 陈华仔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133 | 国家一般 | 基于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学生创造力评估研究 | 王晓华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134 | 国家一般 | 统编教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及其教学实现研究 | 张铭凯 | 西南大学 |
135 | 国家一般 | 新时代县域学校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及支持体系研究 | 孙宽宁 | 山东师范大学 |
136 | 国家一般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教科书建构人民形象研究 | 刘学利 | 湖北师范大学 |
137 | 国家一般 | 百年语文教科书编排体系研究 | 沈玲蓉 | 宁波大学 |
138 | 国家一般 | 婴幼儿基于先占原则的所有权推理:基于行为与眼动双指标的研究 | 李占星 | 西安交通大学 |
139 | 国家一般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小学生社会情感的机制及德育实施研究 | 武秀霞 |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140 | 国家一般 | 数字化转型中人工智能赋能儿童学习的效果追踪与实践机制研究 | 张娜 | 首都师范大学 |
141 | 国家一般 | 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保障机制与路径研究 | 孙颖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
142 | 国家一般 | 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证研究 | 周文叶 | 华东师范大学 |
143 | 国家一般 | 语文教科书乡土中国形象建构及其课程价值的百年变迁研究 | 黄耀红 | 湖南师范大学 |
144 | 国家一般 | 认知神经科学视域下幼儿道德情绪形成机理及教育路径研究 | 张坤颖 | 淮北师范大学 |
145 | 国家一般 | 国家认同视域下澳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与智能化评价研究 | 王咸伟 | 华南师范大学 |
146 | 国家一般 |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习惯多模态诊断与协同共育研究 | 殷宝媛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147 | 国家一般 | 跨学科主题学习对中小学生创新素养发展影响的横断追踪研究 | 曾庆玉 |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
148 | 国家一般 |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 | 满建宇 | 枣庄学院 |
149 | 国家一般 | 家校融合视域下的孤独症儿童语用能力发展机制与策略研究 | 陈卓 | 陕西师范大学 |
150 | 国家一般 | 基础教育核心素养培育导向下教师跨学科能力建设及评价研究 | 胡庆芳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151 | 国家一般 | 新课标背景下学科实践的实施难点、影响因素与破解机制研究 | 王美 | 华东师范大学 |
152 | 国家一般 | 面向基层实践的义务教育数学核心素养结构模型与生成机制研究 | 孙国春 |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153 | 国家一般 | 关怀伦理视域下幼儿问题行为的形成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 | 孔海燕 | 山东女子学院 |
154 | 国家一般 | 消费社会学视角下“双减”政策的家庭减负效应研究 | 赵卫华 | 北京工业大学 |
155 | 国家一般 | 中小学内生型教学变革的发生机制、教学样态与实现路径研究 | 赵冬臣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156 | 国家一般 |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学校适应的促进机制研究 | 石雷山 | 丽水学院 |
157 | 国家一般 | 数字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教学范式创新与实践探索研究 | 王晓燕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158 | 国家一般 | 高质量数字教材建设机制及政策研究 | 李正福 | 课程教材研究所 |
159 | 国家一般 | 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 | 邓猛 | 华东师范大学 |
160 | 国家一般 | 学习科学视野下素养本位的中小学生学习体验研究 | 伍远岳 | 华中师范大学 |
161 | 国家一般 | 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学科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 | 莫甲凤 | 中南大学 |
162 | 国家一般 |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交互增值评价研究 | 郑飞中 | 温州医科大学 |
163 | 国家一般 | 差异化视角下“留学中国”吸引力的形成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 | 洪敏 | 华中科技大学 |
164 | 国家一般 | 大学生数字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机制与培育路径研究 | 刘斌 | 湖南科技大学 |
165 | 国家一般 | 组织跨界学习视域下高水平综合大学教师教育的运行模式研究 | 操太圣 | 南京大学 |
166 | 国家一般 | 高校有组织科研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 朱家德 | 江西师范大学 |
167 | 国家一般 | 我国卓越工程师数字化能力框架构建及培养机制研究 | 范惠明 | 华东理工大学 |
168 | 国家一般 |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 沈满洪 | 浙江农林大学 |
169 | 国家一般 | 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渗透模式研究 | 薛浩 | 盐城工学院 |
170 | 国家一般 | 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变革逻辑及支撑制度创新研究 | 焦磊 | 华南理工大学 |
171 | 国家一般 | 基于全球-国家-地方能动模型的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 吕莹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72 | 国家一般 | 治理视野下新建本科院校普职融通研究 | 盛正发 |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173 | 国家一般 | 我国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研的实践机制研究 | 黄亚婷 | 浙江大学 |
174 | 国家一般 | 教师能力视角下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体系研究 | 王世岳 | 南京大学 |
175 | 国家一般 | 价值驱动学术评价的理论建构与工具开发研究 | 伍宸 | 宁波大学 |
176 | 国家一般 | 人才自主培养背景下本科教育在地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李梅 | 华东师范大学 |
177 | 国家一般 |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执行制约因素与优化策略研究 | 曾小军 | 广州大学 |
178 | 国家一般 | 中国教育在地国际化的生态系统及制度集成创新研究 | 罗青 | 天津大学 |
179 | 国家一般 | 超越“同质内卷”:普及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多样性研究 | 陈兴德 | 厦门大学 |
180 | 国家一般 | 重大学科交叉平台博士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 林成华 | 浙江大学 |
181 | 国家一般 |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前沿交叉学科科研竞争力研究 | 毛丹 | 上海师范大学 |
182 | 国家一般 | 高校困难学生社会互动中情感能量的形成机制研究 | 余秀兰 | 南京大学 |
183 | 国家一般 | 长聘制度对大学教师高水平科研创新的影响及完善对策研究 | 杨希 | 上海交通大学 |
184 | 国家一般 |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与自主培养研究 | 方芳 | 北京师范大学 |
185 | 国家一般 | 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合作治理的风险防范与效能提升研究 | 孙阳春 | 大连理工大学 |
186 | 国家一般 | 数据要素赋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 刘丙利 | 聊城大学 |
187 | 国家一般 | 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师教育课程转型发展研究 | 付光槐 | 湖北师范大学 |
188 | 国家一般 | “强基计划”本科生学习投入度:基本特征、影响机制与提升路径 | 汪雅霜 | 南京大学 |
189 | 国家一般 | “强基计划”政策有效性的早期评估:来自追踪调查与测评的证据 | 张青根 | 华中科技大学 |
190 | 国家一般 | 长聘制下地方高水平大学青年教师学术竞争过度化及应对研究 | 范冬清 | 广州大学 |
191 | 国家一般 | “强师计划”背景下师范院校分类发展的体系设计与推进策略研究 | 雷家彬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192 | 国家一般 | 美国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研的运行机制研究 | 陈志忠 | 江西师范大学 |
193 | 国家一般 |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跨学科团队科研生产力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 陈艾华 | 浙江理工大学 |
194 | 国家一般 | 公共价值视域下高校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的困境透视与改进路径研究 | 宋旭红 | 济南大学 |
195 | 国家一般 | 中国青年科学精英的生成机制及支持策略研究 | 徐娟 | 鲁东大学 |
196 | 国家一般 |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主要经验及持续优化策略研究 | 王伟宜 | 福建师范大学 |
197 | 国家一般 | 人口负增长与高等教育扩张的叠加效应及风险规避研究 | 陈先哲 | 华南师范大学 |
198 | 国家一般 | 数字时代教育督导赋能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测度研究 | 张墨涵 | 杭州师范大学 |
199 | 国家一般 | 新时代高校教师有组织科研的内生动力及其激励机制研究 | 杨帆 | 苏州大学 |
200 | 国家一般 | 普及化进程中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中国道路研究 | 刘在洲 | 武汉纺织大学 |
201 | 国家一般 |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 彭万英 | 沈阳师范大学 |
202 | 国家一般 | 大学跨学科研究空间的理论逻辑与生产路径研究 | 刘志忠 | 江西师范大学 |
203 | 国家一般 | 在“权利优先”与“共同善”之间:现代性视域下的大学制度正义研究 | 王志强 | 温州大学 |
204 | 国家一般 | 我国学科评估中“社会服务贡献”评价优化研究 | 茹宁 | 南开大学 |
205 | 国家一般 | 应用型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效及优化策略研究 | 孙国霞 |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
206 | 国家一般 | 高等职业教育“三融”发展体系优化和推进路径研究 | 景安磊 | 北京师范大学 |
207 | 国家一般 |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统筹策略研究 | 王少媛 | 辽宁大学 |
208 | 国家一般 | 专业博士教育发展逻辑的国际比较与中国路径研究 | 李安萍 | 常州大学 |
209 | 国家一般 | 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工程博士跨界联合培养的促进机制研究 | 牛风蕊 | 福州大学 |
210 | 国家一般 | 高校学位授权点优化调整的逻辑与策略研究 | 周文辉 | 北京理工大学 |
211 | 国家一般 | 新中国高等教育援疆政策的变迁逻辑与内生转型研究 | 苏刚刚 | 石河子大学 |
212 | 国家一般 | 高水平开放格局下高校海外科技人才引进政策优化研究 | 魏立才 | 中南民族大学 |
213 | 国家一般 | 世界一流大学全球高层次人才聚集的路径机制与实践策略研究 | 乔鹤 | 首都师范大学 |
214 | 国家一般 | 高水平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路径研究 | 刘绪 | 南方科技大学 |
215 | 国家一般 | 专业博士实践能力培养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研究 | 王东芳 | 天津师范大学 |
216 | 国家一般 | 师德荣誉体系建构研究 | 郑忠梅 | 温州医科大学 |
217 | 国家一般 |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视域下大学生择业观念、可雇佣能力与高质量充分就业路径研究 | 史珍珍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218 | 国家一般 | 在地国际化:新时代一流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及路径研究 | 陆小兵 | 南京大学 |
219 | 国家一般 | “三链融合”视域下高校教师学术创业的利益冲突及分类治理研究 | 罗泽意 | 湘潭大学 |
220 | 国家一般 | 人工智能领域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 司家瑞 | 天津医科大学 |
221 | 国家一般 | 大学教师学术工作的时间困境及其化解路径研究 | 张意忠 | 江西师范大学 |
222 | 国家一般 | “强师计划”下地方师范院校主体功能的回归及推进机制研究 | 李保玉 | 曲靖师范学院 |
223 | 国家一般 | 百年中国教科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研究 | 吴小鸥 | 宁波大学 |
224 | 国家一般 | 近代中国教育时间的谱系研究 | 张礼永 | 华东师范大学 |
225 | 国家一般 | 欧陆和英语世界主要国家教育学学科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比较研究 | 赵康 | 浙江大学 |
226 | 国家一般 | 20世纪中国教育史教材中孔子形象变迁的国家认同研究 | 张瑞瑞 | 河南师范大学 |
227 | 国家一般 | 明代岭南理学讲学活动与思想嬗变研究 | 黄明喜 | 华南师范大学 |
228 | 国家一般 | 孔子教师形象的西方汉学建构研究 | 杜钢 | 首都师范大学 |
229 | 国家一般 | 地缘政治驱动下俄美欧在中亚教育外交布局与中国应对策略研究 | 王正青 | 西南大学 |
230 | 国家一般 | 东亚国家教育减负政策比较研究 | 梁荣华 | 东北师范大学 |
231 | 国家一般 | 国际组织赋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与行动研究 | 李军 | 聊城大学 |
232 | 国家一般 | 世界一流大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 | 陈玥 | 陕西师范大学 |
233 | 国家一般 | 学习方式创新及其支持系统的国际比较与本土实践研究 | 郑太年 | 华东师范大学 |
234 | 国家一般 | 世界一流大学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比较研究 | 缪学超 | 湖南师范大学 |
235 | 国家一般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教育学体系发展与创新研究 | 许丽英 | 中央民族大学 |
236 | 国家一般 | “强师计划”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谢延龙 | 宁夏大学 |
237 | 国家一般 | 西藏中学生抑郁的早期筛查、分类与分级干预研究 | 田青 | 西藏民族大学 |
238 | 国家一般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国家语言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 赵晓霞 | 西北师范大学 |
239 | 国家一般 |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研究 | 董泽松 | 贺州学院 |
240 | 国家一般 | 教育数字化促进民族地区科学教师“在地”专业发展的机制创新研究 | 张军 | 西南大学 |
241 | 国家一般 | 积极老龄观视角下的老年人学习意愿影响因素及学习效果研究 | 高兵 | 中央民族大学 |
242 | 国家一般 | 生成式人工智能(以ChatGPT为例)提升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 纪河 | 江苏开放大学 |
243 | 国家一般 | 社区教育融入乡村基层治理的空间互构模式研究 | 邓璐 | 四川师范大学 |
244 | 国家一般 | 新时代高校美育的中国理论建构 | 易晓明 | 南京师范大学 |
245 | 国家一般 | 美育目标引导下的我国音乐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 张璐 | 北京师范大学 |
246 | 国家一般 | 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艺术中考”评价体系的范式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研究 | 许洪帅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247 | 国家一般 | 中国音乐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及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评价研究 | 夏侯晓昱 | 中国音乐学院 |
248 | 国家一般 | 指向核心素养的青少年音乐创造力培养模式研究 | 豆军红 | 陕西师范大学 |
249 | 国家一般 | 港澳大中小学生国情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 林仲轩 | 暨南大学 |
250 | 国家一般 | 新发展格局下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的协同机制研究 | 张会杰 | 华东师范大学 |
251 | 国家一般 | 行业特色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动力机制及优化路径研究 | 李兴国 | 燕山大学 |
252 | 国家一般 | 制度变迁视域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实施路径研究 | 段从宇 | 深圳大学 |
253 | 国家一般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民族地区普通话表达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 刘卓 | 中国传媒大学 |
254 | 国家一般 | 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研究 | 王光明 | 天津师范大学 |
255 | 国家一般 | 国际教育交流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 涂端午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256 | 国家一般 |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选拔培养机制研究 | 康建朝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257 | 国家一般 | 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核心素养构建与培养制度供给研究 | 杨聚鹏 | 陕西师范大学 |
258 | 国家一般 | 人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银龄教师资源挖潜机制研究 | 张聪 | 东北师范大学 |
259 | 国家一般 | 共同富裕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赋能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研究 | 赵晶晶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260 | 国家一般 | 公费师范生就业空间资源配置的效果评价及政策优化研究 | 刘桂侠 | 西南大学 |
261 | 国家一般 | 西部乡村学校教育帮扶跟踪评价与长效机制研究 | 冉隆锋 | 长江师范学院 |
262 | 国家一般 | 涉农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需求匹配评价研究 | 葛信勇 | 西南大学 |
263 | 国家一般 | “复杂性思想”视域下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与推进路径 | 陈坚 | 东北师范大学 |
264 | 国家一般 | 新时代中国乡村教师生活质量的空间分异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 王飞 | 山东女子学院 |
265 | 国家一般 | 基于大数据的中国教育现代化评价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 | 陈金华 | 四川师范大学 |
266 | 国家一般 | 隐形变异校外学科培训治理长效机制研究 | 董圣足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267 | 国家一般 | 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全班教学和纠错教学法的革新及其效果研究 | 徐晓东 | 华南师范大学 |
268 | 国家一般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区域规模化应用模式与实践成效研究 | 王娟 | 江苏师范大学 |
269 | 国家一般 | 混合式学习场景下学习者知识状态评测与干预机制研究 | 钟绍春 | 东北师范大学 |
270 | 国家一般 | 新时代义务教育数字教材应用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 杜玉霞 | 广州大学 |
271 | 国家一般 | 数智融合驱动的泛在学习资源个性化服务机制研究 | 杨丽娜 | 天津外国语大学 |
272 | 国家一般 | 场景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 陈耀华 | 南京邮电大学 |
273 | 国家一般 | 数据赋能的教师数字素养培养模式与可视化环境设计研究 | 吴忭 | 华东师范大学 |
274 | 国家一般 | 数字化转型视角下基于教师发展模型的全国教师在线研修发展性评估研究 | 冯晓英 | 北京师范大学 |
275 | 国家一般 |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研究 | 陈向东 | 华东师范大学 |
276 | 国家一般 | 数字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研究 | 袁磊 | 广西师范大学 |
277 | 国家一般 | 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情感投入机理与干预机制研究 | 陈迪 | 华中师范大学 |
278 | 国家一般 | 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提升课堂教学绩效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 张学波 | 华南师范大学 |
279 | 国家一般 | 基础教育学校数字化转型动力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 | 刘晓琳 | 陕西师范大学 |
280 | 国家一般 |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伴随式数据诊断与跨场域提升研究 | 刘妍 | 上海交通大学 |
281 | 国家一般 | 汉字书写质量多层次自动化评价方案设计与教育实践研究 | 姜杰 | 南京师范大学 |
282 | 国家一般 | 面向教师数字能力发展的场景构建与应用研究 | 魏非 | 华东师范大学 |
283 | 国家青年 |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指数测度与协同机制研究 | 朱成晨 | 中央民族大学 |
284 | 国家青年 |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过程追踪与路径优化研究 | 胡微 | 安徽师范大学 |
285 | 国家青年 | PISA悖论与中国学生发展质量评价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 刘磊明 | 华南师范大学 |
286 | 国家青年 |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 高文涛 | 陕西师范大学 |
287 | 国家青年 | 教师荣誉的理论阐释与制度健全研究 | 昌成明 | 河南师范大学 |
288 | 国家青年 | 青少年共发性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特征、发展与影响因素 | 王碧瑶 | 华南师范大学 |
289 | 国家青年 | 融合教育环境下孤独症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机制及培养路径研究 | 张莉 | 盐城师范学院 |
290 | 国家青年 | 健康中国背景下学龄前儿童屏幕依赖的评估、机制与协同治理路径研究 | 王翠萍 | 洛阳师范学院 |
291 | 国家青年 |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制度育德研究 | 孙银光 | 华中师范大学 |
292 | 国家青年 | 当代大学生亲密关系暴力的表现形式、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 | 盛小敏 | 清华大学 |
293 | 国家青年 | 意义世界视域的新时代儿童美好心灵培育研究 | 彭文超 | 安庆师范大学 |
294 | 国家青年 | 基于省域视角的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升级的需求匹配机制及其政策研究 | 左璇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295 | 国家青年 | 嵌入理论视角下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机制研究 | 吴秋翔 | 中国人民大学 |
296 | 国家青年 | 依据常住人口规模动态配置义务教育财政资源的优化路径研究 | 张荣馨 | 安徽师范大学 |
297 | 国家青年 | 长周期创新视角下研究型大学教师聘任制改革效能评价及优化研究 | 刘霄 | 南京大学 |
298 | 国家青年 |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特殊性与保障体系创新研究 | 韩晓霞 | 淮阴师范学院 |
299 | 国家青年 |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特征及体育游戏干预效果研究 | 高翔 | 广州体育学院 |
300 | 国家青年 | 中小学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成长规律与贯通式培养路径研究 | 闫志仁 | 安宁中学太平学校 |
301 | 国家青年 | 低生育率背景下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 | 袁秋红 | 重庆师范大学 |
302 | 国家青年 | 我国普惠性特殊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机制与监测评估研究 | 皮悦明 | 陕西师范大学 |
303 | 国家青年 | 中小学生科学家精神培育的内容建构与教学进路研究 | 邱德峰 | 西南大学 |
304 | 国家青年 | 事权承接视域下义务教育教材管理机制及优化路径研究 | 赵佳丽 | 云南师范大学 |
305 | 国家青年 | 中小学数字教材的风险评估模型建构与监测机制研究 | 廖婧茜 | 陕西师范大学 |
306 | 国家青年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 | 郭付美 |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
307 | 国家青年 | 基于跨学科问题解决的创造力评价框架及其数字化测评研究 | 宋爽 | 首都师范大学 |
308 | 国家青年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创造性思维的在线测评与培养策略转化研究 | 周达 | 东北师范大学 |
309 | 国家青年 | 低生育率背景下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 武芳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310 | 国家青年 | “县管校聘”政策执行阻滞及治理机制研究 | 赵垣可 | 西北师范大学 |
311 | 国家青年 | 普通高中学生科学建模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 李振文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312 | 国家青年 | 人口变动形势下学前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研究 | 王红蕾 | 北京师范大学 |
313 | 国家青年 | 西部农村教师在地化成长的数字赋能机制研究 | 王子成 |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
314 | 国家青年 |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背景下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测评的中国化路径研究 | 白胜南 | 北京师范大学 |
315 | 国家青年 | 我国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结构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 黄依梵 | 厦门大学 |
316 | 国家青年 | 中国教育学科国际影响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 李梦洋 | 华南师范大学 |
317 | 国家青年 | 高等教育治理法律规制的规范释义与功能导向研究 | 姚荣 | 华东师范大学 |
318 | 国家青年 | 基于跨界学习的学科交叉团队互动模式与建设机制研究 | 王青 | 北京理工大学 |
319 | 国家青年 | 基础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影响机制及提升策略研究 | 刘凌宇 |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
320 | 国家青年 | 高水平大学本科生学业不良现象的产生及干预策略研究 | 包志梅 | 上海师范大学 |
321 | 国家青年 | 数字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虚拟国际化的机制创新与路径优化研究 | 段世飞 | 浙江大学 |
322 | 国家青年 | 欧美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基础研究的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 陈娴 | 南昌大学 |
323 | 国家青年 | 我国研究型大学“非升即走”改革试点成效与问题研究 | 陈斌 | 厦门大学 |
324 | 国家青年 | “双一流”建设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增值评价研究 | 陆彬蔚 | 浙江大学 |
325 | 国家青年 | 高校毕业生学校-工作转换的全过程追踪和多层次-全方位干预模式建立 | 王丹妮 | 集美大学 |
326 | 国家青年 |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学校心理干预的实践史研究 | 王慧敏 | 南京师范大学 |
327 | 国家青年 | 教育记忆视角下青少年的革命文化记忆塑造与历史变迁研究(1949-2022) | 程功群 | 南京晓庄学院 |
328 | 国家青年 | 世界大变局下推进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研究 | 荆晓丽 | 北京师范大学 |
329 | 国家青年 |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 饶舒琪 | 华东师范大学 |
330 | 国家青年 | 中国教育国际学术话语的发展历程与重塑策略 | 向芯 | 北京师范大学 |
331 | 国家青年 |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黔桂民族地区非遗文化产教生态融合及协同开发机制研究 | 杨蕴希 | 贵州财经大学 |
332 | 国家青年 | 社会技术理论视域下老年数字能力形成机制及教育支持路径研究 | 刘雅婷 | 上海师范大学 |
333 | 国家青年 | 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小学舞蹈美育课程建构研究 | 陆佳漪 | 南京艺术学院 |
334 | 国家青年 | 新型举国体制高校科技攻坚的制度优化研究 | 苏明 | 汕头大学 |
335 | 国家青年 |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政策精准支持研究 | 田贤鹏 | 江南大学 |
336 | 国家青年 | 大国博弈背景下欧洲高校科研战略趋势及中国对策研究 | 郑高明 | 同济大学 |
337 | 国家青年 | 数字转型视野下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研究 | 朱龙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338 | 国家青年 | 具身视角下的智能教学场概念模型构建与应用策略研究 | 周子荷 | 华中师范大学 |
339 | 国家青年 | 面向大规模跨学段学生的协作问题解决能力智能测评研究 | 柴唤友 | 北京师范大学 |
340 | 国家青年 | 新时代面向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的STEM课程设计研究 | 张帝 | 浙江师范大学 |
341 | 西部项目 |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中的各民族教育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经验研究 | 谭月娥 | 北方民族大学 |
342 | 西部项目 | 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 苏向东 | 内蒙古大学 |
343 | 西部项目 | 民族地区国家统编教材使用过程的难点评估与解决路径研究 | 曾家延 | 大理大学 |
344 | 西部项目 | 乡村振兴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关文军 | 新疆师范大学 |
345 | 西部项目 |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 陈卫洪 | 贵州大学 |
346 | 西部项目 | 国际中文教育服务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状况与未来发展研究 | 刘振平 | 南宁师范大学 |
347 | 西部项目 | 教育数字化促进乡村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 | 蔡旻君 | 西北师范大学 |
348 | 西部项目 | 青藏高原地区青少年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影响的关联分析模型建构研究 | 雍挺俊 | 青海师范大学 |
349 | 西部项目 | 数字化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机制研究 | 樊莲花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350 | 西部项目 | 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 | 陈琼 | 四川农业大学 |
351 | 教育部重点 | 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标准建设与实践路径研究 | 徐晔 | 课程教材研究所 |
352 | 教育部重点 | 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背景下省域推进职普融通的教育制度构建研究 | 马延伟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353 | 教育部重点 |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机制研究 | 周维莉 | 湖北工业大学 |
354 | 教育部重点 | 基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中高本衔接职教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 | 孙秋艳 |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
355 | 教育部重点 | 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发展的关键瓶颈与突破路径研究 | 孙建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
356 | 教育部重点 |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优化研究 | 王薇 | 湖北工业大学 |
357 | 教育部重点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机制探索与发展策略研究 | 韩倩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358 | 教育部重点 | 混合所有制下高职现代产业学院发展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 | 姚方元 |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359 | 教育部重点 | 组态视角下高职院校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机制研究 | 肖鹏程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360 | 教育部重点 | 高中阶段职普协调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 肖龙 | 安徽师范大学 |
361 | 教育部重点 | 智能化时代高技能学习的复杂性支持体系研究 | 曹鸿骅 |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362 | 教育部重点 | 高职院校“在地国际化”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 马新星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363 | 教育部重点 | 百年来中国社会教育话语体系变迁研究 | 吕慧 | 山西大学 |
364 | 教育部重点 | 提取练习策略优化小学生数学规则样例学习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 曲可佳 | 辽宁师范大学 |
365 | 教育部重点 | 听障大学生同形态与跨形态语言加工的脑机制及其教育启示研究 | 张奋 | 北京师范大学 |
366 | 教育部重点 | 屏幕暴露对学前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的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 | 祖静 | 沈阳师范大学 |
367 | 教育部重点 | 短视频课程对初中生认知控制能力及学业表现的促进研究 | 吴瑕 | 天津师范大学 |
368 | 教育部重点 | 融合教育背景下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双路径支持模式研究 | 李继波 | 岭南师范学院 |
369 | 教育部重点 | 新时代青少年政治认同建构的红色记忆路径研究 | 傅金兰 | 枣庄学院 |
370 | 教育部重点 | 青少年公共空间素养的学校培育机制研究 | 杨日飞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371 | 教育部重点 | 物质丰裕时代德育引导美好教育生活建构的机制研究 | 严海 | 武昌理工学院 |
372 | 教育部重点 | 儒学教化传统的价值重构与现代转化研究 | 李劼 |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373 | 教育部重点 |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特征、影响因素及教育引导研究 | 张春枝 | 中南民族大学 |
374 | 教育部重点 |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师支持政策协同性评价与优化研究 | 姚佳胜 | 辽宁师范大学 |
375 | 教育部重点 | 基于司法大数据和典型案例的高校教师流动纠纷及其治理研究 | 黎庆兴 | 赣南师范大学 |
376 | 教育部重点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高校银龄教师资源挖潜机制研究 | 张庆红 | 北京物资学院 |
377 | 教育部重点 | 高等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贡献与影响机制 | 何景师 |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
378 | 教育部重点 | 运动视觉训练对小学生近视防控的研究 | 张世平 | 首都体育学院 |
379 | 教育部重点 | 体医融合视域下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促进精准干预研究 | 丁焕香 | 临沂大学 |
380 | 教育部重点 | 西藏学校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 | 王玉闯 | 西藏民族大学 |
381 | 教育部重点 | 重大主题教育融入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长效机制研究 | 黄芸 | 厦门市瑞景小学 |
382 | 教育部重点 | 基于学科实践的中小学学习方式变革研究 | 刘希娅 | 重庆谢家湾学校 |
383 | 教育部重点 | 沿海城市完全中学艺术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契合策略的实践研究 | 迟伟 | 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 |
384 | 教育部重点 | 循证视域下3-6岁幼儿运动能力关键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建构研究 | 林碧玲 | 厦门市五缘实验幼儿园 |
385 | 教育部重点 | 小学教师结构化教学能力的生成机制与培育策略研究 | 吴玉国 |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
386 | 教育部重点 | 基于“小学-大学”深度合作的小学生科技项目浸润式学习研究 | 李子贵 | 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 |
387 | 教育部重点 | 孤独症儿童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 叶海珍 | 厦门市同安区特殊教育学校 |
388 | 教育部重点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跨学科学习的实践研究 | 苏伟毅 | 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 |
389 | 教育部重点 | 基于循证理念构建思政教育融入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的实践研究 | 赵向波 |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
390 | 教育部重点 | 云南老旭甸化石村高质量地理研学数字教材建设研究 | 余晶 | 昆明市官渡区第五中学 |
391 | 教育部重点 | 基于跨学科的小学科学融创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 吴永发 | 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 |
392 | 教育部重点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实践研究 | 聂琴 |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 |
393 | 教育部重点 | 人机协同评课赋能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 张文超 |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 |
394 | 教育部重点 | 中等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建设策略与政策供给研究 | 崔志钰 |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
395 | 教育部重点 | 科学文化视角下的中学理科教育增值性评价研究 | 夏广平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396 | 教育部重点 |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中学拔尖创新人才高中——高校贯通式培养的路径研究 | 叶丽琳 | 广东广雅中学 |
397 | 教育部重点 | 新时代校本“新教研”的实践研究 | 张人利 |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
398 | 教育部重点 | 新时代城市小学生劳动教育系统架构与长程实施 | 张蕊 | 上海市闵行区浦汇小学 |
399 | 教育部重点 |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下幼儿园课程融合育人的生态链机制研究 | 王雪怡 | 重庆市渝中区实验幼儿园 |
400 | 教育部重点 | 涉农中职学校赓续中华农耕文化策略研究 | 滕传姮 |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
401 | 教育部重点 | 数字化赋能结对民族地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 张哲人 |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402 | 教育部重点 | 幼儿社会情感学习的支持策略研究 | 叶小红 |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403 | 教育部重点 | 中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中式课例研究的方法体系构建 | 杨玉东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404 | 教育部重点 | 初中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测评与培养路径研究 | 王太军 | 西北师范大学 |
405 | 教育部重点 | “双减”背景下教师教研形成性评价构建与优化路径研究 | 岳欣云 | 首都师范大学 |
406 | 教育部重点 | 乡村教师地方融入的维度、特征及提升路径研究 | 刘小兰 | 衡阳师范学院 |
407 | 教育部重点 | 我国人口惯性负增长模拟与未来十年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预测研究 | 路娟 | 西安文理学院 |
408 | 教育部重点 | 县域城镇化进程中教师交流轮岗面临的新形势及效果保障机制研究 | 柳燕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409 | 教育部重点 |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学习进阶开发及效度验证 | 田一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
410 | 教育部重点 | 以评估矫治一体化为核心的专门教育改革实证研究 | 周颖 | 上海政法学院 |
411 | 教育部重点 | 中学跨学科教研模式研究 | 王国魁 | 东方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
412 | 教育部重点 | 遏制与根除中小学体罚的法律途径研究 | 何海澜 | 北京师范大学 |
413 | 教育部重点 | 以“构建受欢迎学校”为价值驱动的学校自我评估与发展研究 | 赵勇 | 山东大学 |
414 | 教育部重点 |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县域学前教育治理机制研究 | 王静雅 | 山东管理学院 |
415 | 教育部重点 | 处境不利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轨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 | 卢长娥 | 淮南师范学院 |
416 | 教育部重点 | 提升儿童学习效果的所有权效应作用机制及其行动研究 | 吴慧芬 | 华中科技大学 |
417 | 教育部重点 | 家校社协同育人背景下家长教育期待引导机制研究 | 郝艳丽 | 郑州大学 |
418 | 教育部重点 |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教师跨学科能力提升机制与策略研究 | 王郁雯 | 河南师范大学 |
419 | 教育部重点 | 数字媒介时代的儿童文化危机与教育应对研究 | 石建伟 | 扬州大学 |
420 | 教育部重点 | 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 王利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421 | 教育部重点 | 新时代西部乡村教师内源式专业发展模型构建与支持体系研究 | 耿飞飞 | 西安文理学院 |
422 | 教育部重点 | 基于跨学科素养培育的小学STEAM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 | 吴新宁 | 湖南科技大学 |
423 | 教育部重点 | 新时代幼儿家庭教育指导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和提升策略研究 | 陆彩霞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
424 | 教育部重点 | 需求导向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现实困境、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 李秀坤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
425 | 教育部重点 |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与改进策略研究 | 徐明波 | 齐鲁师范学院 |
426 | 教育部重点 | 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状况与未来发展研究 | 李雯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427 | 教育部重点 | 高水平开放背景下跨境高等教育在地化的制度困境与政策路径研究 | 张颀 | 郑州大学 |
428 | 教育部重点 |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大中衔接培养路径研究 | 高芳祎 | 华东理工大学 |
429 | 教育部重点 |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 戴伟 | 荆楚理工学院 |
430 | 教育部重点 | “双一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内涵特征及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郭强 | 南京邮电大学 |
431 | 教育部重点 | 现代产业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 李凤 | 浙江万里学院 |
432 | 教育部重点 |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动监测及应用研究 | 张亮 | 东北农业大学 |
433 | 教育部重点 | 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的组织演化逻辑与政策改进研究 | 董凌波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434 | 教育部重点 | 重大突发事件中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的认知机制及引导策略研究 | 朱艳丽 | 郑州大学 |
435 | 教育部重点 | 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现状、影响因素与支持策略 | 肖林生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436 | 教育部重点 | “地方优师计划”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 肖聪 | 重庆师范大学 |
437 | 教育部重点 | 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质量:现状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 | 李文 | 江西农业大学 |
438 | 教育部重点 | AI赋能大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王红英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439 | 教育部重点 |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域下我国大学选修制实施困境研究 | 陈婕 | 南京审计大学 |
440 | 教育部重点 | 海外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国研究:演变脉络、学术影响力与交互视域 | 马小燕 | 山西财经大学 |
441 | 教育部重点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研究 | 万建军 | 南昌大学 |
442 | 教育部重点 | 对世界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案例研究 | 肖茜 | 清华大学 |
443 | 教育部重点 |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数字教材建设研究 | 雷擎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444 | 教育部重点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学前师范教育百年回溯与前瞻研究 | 贾宏燕 | 太原师范学院 |
445 | 教育部重点 | 金砖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多边合作研究 | 胡昳昀 | 北京师范大学 |
446 | 教育部重点 | 人工智能精准帮扶西部乡村学前教师的难点与解决路径研究——以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为例 | 宁夏 | 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 |
447 | 教育部重点 | 基于大数据的我国老年教育供需匹配度动态监测与评价模型研究 | 沈光辉 | 福建开放大学 |
448 | 教育部重点 | 基于多模态数据教师画像的精准培训课程体系研究 | 赵舒妮 | 福建师范大学 |
449 | 教育部重点 | 普通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运行模式与推进路径研究 | 高小军 | 曲阜师范大学 |
450 | 教育部重点 | 以自主性绘画为载体的儿童自主创新教育实践研究 | 高生升 | 沈阳师范大学 |
451 | 教育部重点 |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延安鲁艺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 王丽娟 | 宝鸡文理学院 |
452 | 教育部重点 | “一带一路”倡议下澜湄教育合作的南向开放价值与优化机制研究 | 张琪仁 | 云南大学 |
453 | 教育部重点 | 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成效评价指标与监测机制研究 | 张伟 |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454 | 教育部重点 | 中国教育现代化引领下县域普通高中基础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 叶永谦 | 福建教育学院 |
455 | 教育部重点 | 新时代西部乡村幼儿园教师内生动力模型构建与提升路径研究 | 张玉琴 | 西安文理学院 |
456 | 教育部重点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促进中小学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的应用模式与推进机制研究 | 杨金勇 |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 |
457 | 教育部重点 | 人机共生的协作学习相互依赖关系机制及评价研究 | 杜爽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458 | 教育部重点 | 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师网络教研模式创新研究 | 杨海茹 | 西华师范大学 |
459 | 教育部重点 | 基于智能交互技术的孤独症儿童个性化干预机制研究 | 顾培蒂 | 北京师范大学 |
460 | 教育部重点 | 人机协同视域下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效果评价研究 | 方海光 | 首都师范大学 |
461 | 教育部重点 | 多模态数据支持的同步课堂深度交互分析模型研究 | 杨丽勤 | 山西师范大学 |
462 | 教育部青年 |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重构职业知识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汪冰冰 | 郑州大学 |
463 | 教育部青年 | 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嵌入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杨秋月 | 湖北工业大学 |
464 | 教育部青年 | “三融”框架下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生态系统重构研究 | 周利梅 |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
465 | 教育部青年 |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建构与应用研究 | 陈凤英 | 国家开放大学 |
466 | 教育部青年 |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研究 | 眭川 | 厦门理工学院 |
467 | 教育部青年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核心能力的体系构建、评价与提升研究 | 朱景伟 |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468 | 教育部青年 | 新时代高质量课程的知识变量及其协作模式研究 | 胡雪龙 | 北京师范大学 |
469 | 教育部青年 | 中小学工程教育课程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 杜文彬 | 江南大学 |
470 | 教育部青年 |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快速命名缺陷的成因分析、模型构建与干预提升 | 杨宇 | 南阳师范学院 |
471 | 教育部青年 | 青少年科学教育基本心理需求与学习表现的国际比较研究 | 张珐 | 国家开放大学 |
472 | 教育部青年 | 贫富差距视角下儿童青少年的公平分配行为及干预研究:自身和同伴家庭收入的影响 | 肖雪 | 北京师范大学 |
473 | 教育部青年 | 班主任社会情感能力提升研究 | 尹霞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474 | 教育部青年 |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适应性变革研究 | 谭畅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475 | 教育部青年 | “低生育率”背景下青少年婚育价值观构建的日本经验与中国道路研究 | 孙成 | 东北师范大学 |
476 | 教育部青年 | 教育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研究 | 管丽萍 |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
477 | 教育部青年 | 优质均衡视域下交流轮岗教师跟踪评价及政策优化研究 | 谢静 |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478 | 教育部青年 | 新时代高质量高等学校体育健康促进评价的研究 | 何诗依 | 湖南师范大学 |
479 | 教育部青年 | 中国式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范式逻辑及实现路径研究 | 程欣泉 | 滁州学院 |
480 | 教育部青年 | 青少年电子竞技游戏成瘾的形成机制及教育应对研究 | 熊禄全 | 西南石油大学 |
481 | 教育部青年 | 基于学科融合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 | 侯智睿 |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
482 | 教育部青年 | 基于多元化教育资源整合的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路径探析 | 赵宁 | 山东省昌邑市特殊教育学校 |
483 | 教育部青年 | 基于认知网络分析的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发展研究 | 侯瑞新 |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 |
484 | 教育部青年 | 跨学科学习视域下高中化学数字化实验课程建设研究 | 李健荣 | 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 |
485 | 教育部青年 | 生涯规划指导下的家庭教育(高中段) | 刘磊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高级中学 |
486 | 教育部青年 | 跨学科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系统思维评价研究 | 巩晓阳 | 天津师范大学 |
487 | 教育部青年 | 科学教师建模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 史凡 | 青岛大学 |
488 | 教育部青年 | 城市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承载力精准监测与风险评估 | 袭祥荣 | 山东师范大学 |
489 | 教育部青年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中物理学业述评模式研究 | 欧剑雄 |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
490 | 教育部青年 | “零起点教学”导向下小学入学适应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 | 王琳琳 | 郑州大学 |
491 | 教育部青年 | “技能匹配”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匹配促进机制研究 | 李益超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492 | 教育部青年 | “双一流”建设高校预聘-长聘制教师情感体验追踪研究 | 司静慧 | 深圳技术大学 |
493 | 教育部青年 | 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博士生导师指导模式建构研究 | 常海洋 | 河南大学 |
494 | 教育部青年 | 我国交叉学科建设评价的内在逻辑与推进策略研究 | 杨旭婷 | 河南大学 |
495 | 教育部青年 | 数智时代内地高校港澳台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研究 | 李湘 | 中山大学 |
496 | 教育部青年 | 西部就业的东部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过程回溯性研究 | 刘文静 | 华东师范大学 |
497 | 教育部青年 | 智慧学习环境中大学生深度学习的架构设计与应用研究 | 刘晓彤 | 济南大学 |
498 | 教育部青年 | 变革社会中高校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叙事探究 | 王偲偲 | 深圳技术大学 |
499 | 教育部青年 |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孙兆辉 | 华北电力大学 |
500 | 教育部青年 | 指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工科大平台课程教师教学素养研究 | 熊梓吟 | 上海交通大学 |
501 | 教育部青年 | 面向知识创新的高校教师学术增值评价机制研究 | 张曦琳 | 江南大学 |
502 | 教育部青年 | 以学生评价改革牵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 | 丁洁琼 | 中国政法大学 |
503 | 教育部青年 | 法国精英大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点与机制的实证研究 | 刘小燕 | 华东师范大学 |
504 | 教育部青年 | 高校就业工作评价机制研究 | 刘金娟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505 | 教育部青年 | 独立学院转设后资源依赖困境与规避策略研究 | 孟祥龙 | 信阳学院 |
506 | 教育部青年 | 英国卓越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研究 | 黄蓝紫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507 | 教育部青年 | 人口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美日家庭养育文化的国际比较研究 | 顾高燕 | 北京师范大学 |
508 | 教育部青年 | 中国教育现代化语境下民族精神课程化实践研究 | 万驰 | 阜阳师范大学 |
509 | 教育部青年 | 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机制研究 | 崔萨础拉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510 | 教育部青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书法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 肖玫杉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511 | 教育部青年 | 西藏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研究 | 李金檀 | 西藏民族大学 |
512 | 教育部青年 | 新时代乡村定向师范生的乡土情怀及其培育机制研究 | 胡美玲 |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513 | 教育部青年 | 教育数字化转型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及耦合路径研究 | 王浩 | 天津科技大学 |
514 | 教育部青年 | 人工智能赋能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机制研究 | 向松柏 | 乐山师范学院 |
515 | 教育部青年 | 数智技术赋能的师范生深度学习过程画像与实践路径优化研究 | 马芸 | 东北师范大学 |
516 | 教育部专项 | 香港中小学《中国语文》教科书中文化认同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 董蓓菲 | 华东师范大学 |
517 | 教育部专项 | 港澳大学生内地创业现状及政策支持体系优化研究 | 赵秀丽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518 | 教育部专项 | 港澳子弟学校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 张珊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519 | 教育部专项 | “互联网+”技术支持的港澳台大学生国情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 苏庆伟 | 上海大学 |
520 | 教育部专项 | 课程思政视域下香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研究 | 李娜 | 华中师范大学 |
521 | 教育部专项 | 粤港澳大湾区老年教育协同发展研究 | 刘述 | 国家开放大学 |
522 | 教育部专项 | “理解中国、辨析世界”港澳台生国情教育的进阶逻辑与创新模式研究 | 雍茜 | 暨南大学 |
523 | 教育部专项 | 内地高校港澳台大学生实践育人研究 | 张永强 | 华侨大学 |
524 | 教育部专项 | 台籍教师与大陆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 曲中林 | 肇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