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人情况如下:本科来自于一所双非高校,硕士985高校重点马院,发表了六七篇文章,过六级,在报考目标上我锁定了人大、复旦、武大、党校、山大这几所学校,基本是985或者学科专业性强的院校,共同体真题班学员。
01
备考时间线
备考早期:
研二下学期(22年5月初——22年8月底)
准备内容:1.搜集各大院校申博情况,依据地域、学科等因素确定报考院校。2.通过邮件、推荐、会议等方式联系心仪的导师(邮件模板马理论学术共同体公众号上有免费视频)。3.根据导师联系情况于暑期撰写科研计划书。4.6-8月底,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初稿。4.我自己很早就在上岸学姐推荐下,关注了马理论学术共同体,当时虽然还没有考博,但是每天都会固定刷一下考博信息和考博经验,保持对相关信息的关注。
从研二开始,我便下定读博的决心,虽然院校并不确定,但是我知道读博的硬门槛必须要有文章,所以抓住学术热点积极写文章。当然有些学校会要求英语六级和本硕绩点,例如人大要求本硕成绩绩点3以上/百分制80以上,论文无硬性要求、英语无明确分数要求,但要求六级成绩、雅思等成绩单,所以在研究生阶段最好刷下六级。在研二一年在帮助导师干活的同时,也兼顾发文章,参加论坛。研二升研三的暑假我开始进入备考阶段,七月初到八月底在写硕士学位论文的同时,根据报考院校,准备申博材料,比如科研计划书、科研经历等。在八月份开始联系导师,但是回复的很少,也没有灰心丧气,只能继续联系。准备提交的材料需要认真细致,不可遗漏签名或章子。
备考中期:
研三上 (22年9月初——11月份底)
9月份初到10月初,进行第一轮复习,把一级专业和二级专业课书籍从头到尾仔细过一遍,并标记重点,参考书目是庄福龄主编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马原理》和《毛中特》两本教材以及高放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10月初到11月初,第二遍复习书籍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凝练必备的知识,做成一个word文档方便背诵,用思维导图方便梳理知识点。专用笔记本总结背诵书目中的经典作家相关经典名言引用。11月各大院校开始开放报名系统。所以整个11月,我一边着手报名,一边准备复习英语和时政,学习汉译英二十大报告和建党100周年大会等重要讲话,阅读知网上的最新核心论文,并进行分类,学习其中的框架手法。继续第二遍复习巩固背诵参考书目知识点。
备考冲刺期:
22年12月初——23年2月底
1.每周进行进行笔试的模拟训练,总结对照不足。2.准备面试相关材料,包括自我介绍中英文,英语口语常见问题。3.押题冲刺,阅读报考导师的相关文献,总结文章观点,与意向导师保持联系。4.参加考试,有些学校年前笔试,年后面试,要多参加几次,为后续理想院校考试积累经验。
从12月初到次年2月份中下旬,继续准备第三轮复习,关注各大高校历年真题,针对相关问题尝试总结热点和答题模板。开始着手模拟训练,因为人大往年在一月中下就开始进行申博考试,所以在此之前必须结束复习任务,并进行适当的模拟练习,重点放在答专业课题目,兼顾英语翻译和口语训练。然而去年情况比较特殊在二月份下旬才开始考试。所以在剩下的二月份的一个月时间里我继续冲刺复习,包括背诵+练习。人大在三月初公布综合考核成绩排名后,可根据往年报录比推算是否录取。(近年来人大马院总招生人数稳定在75左右,除去硕博连读、直博人数,招生人数在50人。23年提交材料共290人,进入笔面试人数90人,拟录取人数50人,报录比17:100)确定基本录取,便放弃了参加后面学校的考试,但在录取结果公布前,仍不能松懈准备复旦大学的考试。
因为我感觉考博答题会要求答得更深入一些,很多题目都不是书上直接有答案的,不能像考研的时候一样答得很简单,或者用一些很简答的答题思路,那样很难取得高分,必须要有学术性,能体现自己的学术水平,尤其是像人大这种顶尖名校,各个都是各校厉害的同学来参与竞争,答题这块我自己很不擅长,也很苦恼。我在试听了真题班后,觉得老师讲解的“135”的理念十分契合我对考博高分答案的认知,因此当时果断报名学习,课程全程高能,都是干货。学完之后感觉自己的答题境界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挺佩服这些师哥、师姐,大家都差不了几岁,水平却比自己高的太多。就这样我后来参加了考试,有幸也遇到了上课讲的原题,这让我不知到该说啥了,只能偷偷感动了。后来上岸后还二刷了课程,对论文写作的启发也很大。
02
笔面试经验
因为我只参加了人大一所高校的笔面试,所以只能具体地来谈。人大笔试专业课和英语时间共计3小时,其中专业课2小时。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各一道论述题,英语为两道简答,两道句子翻译。特点就是一级学科题目偏中国化,二级学科题目中规中矩。如“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等问题。英语题目偏难,考察基本学术词汇和时政熟悉度,二十大报告是重点。答题技巧在于要突出框架,凝练标题。内容论证引经据典。英语答题要学会转化,确保表达准确。应对笔试,我们要想胸有成竹,首先就要保证背熟教材能调用知识。在备考过程中,虽然对知识掌握程度差不多,但是在答题的时候发现很难流畅应对,陷入没有思路的瓶颈,当时也正是马理论共同体的真题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其次,要注重时政,熟读近一年重要讲话和近三年政治大会。再次,重视真题,总结答题模板。各大院校的真题是宝贵的学习资料,要反复思考真不同院校的命题规律。最后,模拟训练,保持快速写作手感。在不同考试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保持良好心态。
人大申博面试在笔试后的第三天,时间为30-40分钟。分专业小组对对学生综合素养和英语水平进行考察。除了汉语自我介绍、提交材料的问答、研究方向的考察,专业课会抓阄抽一道二级学科题目,英语面试为一道二级学科口语题和一道翻译题。专业课题目会重视科研成果、毕业设计和科研计划等,英语题目翻译考察时政,简述题与学术热点贴近。答题技巧上,要熟悉自己的感兴趣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的内容,考官会针对你对某一问题的回答而追问,所以应保持知之为知之的态度,不能含糊其辞;要打扮得体,从容冷静、表情自然,与考官要有眼神交流。英语题目要用熟悉的词汇,翻译表达语速不可以太急。
03
个人总结
考博是一次和自己心灵的对话,它不同于过往的考试,是真正在这个过程中思考我们与心中理想的联系,我们与科研的缘分,我们未来的发展规划。当然其中赋予了我们很大的选择空间,我们可以填报多所院校,试错成本也相对较小。所以我们在克服重重阻碍,沉下心来备考的时候,也要再三坚定和明晰自己的选择。我们必须明白以下几点,考博能否上岸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些因素如导师、本硕背景等我们已然无法决定,但是只要全力抓住自己能改变的,就一定会逆风翻盘。
✨1.在择校上,我们要梯度式、有重点地选择目标和准备,要紧密结合未来职业规划。
✨2.联系导师应越早越好,要用真诚的话语打动老师,要自觉将研究方向与意向导师靠拢。
✨3.复习阶段如果没有规划,会晕头转向,重复低效复习,必须要制定每日每周每月计划。
✨4.要重视答题技巧,这样在考场上不会因应试焦虑没思路。学科前沿热点考验我们科研敏锐度的重要指标,答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5.复习要脚踏实地,坚持应试导向,做好笔面模拟练习,磨炼听说读写表达水平以锦上添花。
✨6.在备考中,也存在心理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多亏有朋友同学间的安慰和陪伴,才让我坚持下来。我们也可以积极运用体育锻炼、音乐电影等渠道宣泄压力。
感谢同学们的耐心阅读,考博是就像在攀登一座险峰。我们每个人只管向更高处看,纵然荆棘丛生,也要坦然应对。窗外的景色交替更错,夜里的星光或明或暗,只要心中有梦,行则将至,顶峰的壮阔美景终将属于我们!
有梦想就勇敢去追,我在中国人民大学,等你!
转自:“马理论学术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