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信息:McNeil A, Luca D, Lee N. The long shadow of local decline: Birthplace economic adversity and long-term individual outcomes in the UK[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23, 136: 103571.
01
主要内容
在高度贫穷地区成长会影响一个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观点吗?少有文献关注于此。本文则从这一点下手,利用英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BHPS)获取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历史失业信息(地区经济贫困指标)。在控制一系列因素之后,研究发现,在高失业率地区成长确实会对个人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其经济表现,还会影响其政治、文化观点,如提倡政府干预来提供工作岗位、对性别议题持保守态度以及不认可保守党派。
引言
02
发达国家存在高度的空间失衡,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集中于局部地区,地区居民因而能够得到经济的溢出效应以及更好的工作岗位。英国作为世界上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的国家之一,为该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文使用BHPS和VOB两套数据库,其中BHPS提供个人及家庭相关信息,VOB提供地区失业率统计数据。
本文研究结果强调了幼年成长环境对个人未来观念的影响。贫困地区的幼年生活环境降低了个人的赚钱能力,使人更加左倾,即要求政府承担更多责任来提供工作岗位、对后物质主义文化中家庭生活和个人自由方面不太赞成,正因如此,这些人不太支持英国中右翼保守党派。本文的主要贡献:一是对领里效应文献的补充;二是增加了关于空间失衡的讨论;三是在强调往年经历对个人影响的领域中加入了出生地效应。
03
研究假设
可能存在以下5项作用方式:一是高失业率地区可能会通过父母特征的代际传递来影响个人,毕竟生活在经济环境较差地区家庭,其经济社会地位也相对较低一点;二是身边经济困难的人可能会激发同情心,这种情景会伴随着个人成长从而塑造其价值观;三是高失业率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比较差;四是地区经济环境会让人产生幸运比努力更重要的错觉;五是相当比例的个体不会迁移到其他地区。
本文假设如下:一是出生在高失业率地区的人赚钱能力差;二是出生在高失业率地区的人在经济上左倾,即要求政府强干预;三是在后物质主义文化方面比较保守,尤其是关于家庭生活和个人自由;四是出生在高失业率地区的人不大可能给保守党派投票。
数据
04
05
实证策略
5.1 解决个体排序问题
本文实证的关键是要区分构成效应(composition effect)与顺序效应(contextual effect),其中顺序效应会因个体排序而被放大,比如有先发优势的地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相同政治信仰的人会先后聚集在一起。本文使用两步法来估计当前居住环境和出生地环境对个人观念的影响,通过个体固定效应来表征基于可观测和不可观测特征的构成效应。第一步:
其中,Eit:个人观念,X:个体时变特征,U:当前居住地的失业率,使用最近一次普查数据来表示,W:调查轮次的虚拟变量,I:个体固定效应,控制不可观测特征的异质性,e:误差项。
其中,T:个体时不变特征,Z:出生地的失业率。β2是主要关注的系数。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步得出的个体固定效应对于区分基于不可观测特征的顺序效应十分重要。
5.2 解决失业率和家庭分类的内生性问题
第二个可能影响顺序效应的因素是居民迁移会影响劳动力市场进而影响地区失业率,地区失业率也可能会影响其他难以控制的变量,导致产生遗漏变量问题。上述的两步法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个体排序效应,但不能控制地区间家庭的差异。因而,本文采用以偏离份额为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2SLS)估计,采用了两种策略进行检验,在不同替代指标下都是稳健成立的(囿于篇幅,具体操作方法见原文)。
研究结果
06
6.1 主要结果
由表中A可见,当前失业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将会降低收入298欧元,但并不会影响经济和文化观点,也不会改变其政治偏好。
由表中B可见,出生地失业率会影响个人的许多方面,如赚钱能力、经济与文化观点、政治行为。具体来说,在赚钱能力方面,出生地失业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将会降低个人收入83欧;在经济观点方面,出生在高失业率地区的个体更期望政府干预来提供工作岗位,影响效应是0.0084,这种效应相当于父代中等与高等职业差异给个体带来影响的一半;在文化观点方面,实证结果并不是特别清晰,出生地失业率不会影响对同性恋的看法,却会使其偏向性别不平等,对性别不平等看法的影响与父代职业带来的背景效应大小相等。在政治观点方面,出生地失业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将会降低对保守党的支持率0.48个百分点。
6.2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结果
本文使用基于1911制造业份额的偏离份额来作为出生地失业率的工具变量,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外生估计出生地的失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生地失业率对政治偏好影响不显著,会影响对同性恋的看法,且难以忍受。
07
稳健性检验
7.1 家庭失业影响还是地区失业影响
由于出生在高失业率地区的个体,其父母更容易失业,因此加入父亲就业状态的交互项,发现父亲未失业的个体其出生地效应仍显著。有趣的是,其估计值还要高于那些父亲失业的个体。
7.2 出生地人口规模以及其他影响因素
本文首先使用了失业率而非其他作为代理变量,部分认为活动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个人成长环境,影响机制却大不相同,因此本文将人口规模与失业率一同放入方程中进行回归,发现人口规模有独立的影响。同时,本文进一步控制了区域层面的三个变量,结果仍然是显著的。
研究结论
08
本文认为出生地的高失业率会降低个体的赚钱能力,也会使个人在经济议题上左偏,这将不利于再分配,因而也不大会支持保守党派。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出生地的高失业率将会使个人在性别议题上更加保守,也不大支持出生地经济环境会影响个人对其他后物质主义文化看法,尤其是在同性恋方面。可以看出,个体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对后期个体特征的塑造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理论方面,本文提供了出生地失业率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路径,但是这些路径难以区分开来,或许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推文作者:贺志浩,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Abstract
Does growing up in a high-economic adversity area matter for individu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political views? Despite a significant focus upon the effect of birthplace on economic outcomes, there is less evidence on how local economic conditions at birth shape individual attitudes over the long-term. This paper links the British Household Panel Survey (BHPS) from English and Welsh respondents with historic localised information on unemployment, our measure of economic adversity. Our results, which control for composition effects, family background, and sorting of people across places, show that being born into a high-unemployment Local Authority has a significant, long-term impact on individuals. Birthplace matters beyond economic outcomes, as being born into a Local Authority of high unemployment makes individuals believe in mor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jobs, less progressive on gender issues, and less likely to support the Conservative Party.
转自:“香樟经济学术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