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线上讲座预告|马晓威 构建软城市时代的城市公共艺术
2023/6/2 15:16:30 阅读:58 发布者: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课题“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系列讲座第十一场预计于2023年6月2日下午19:30举办,本期主讲嘉宾为DCL伦敦设计中心联合创始人,北京洞察力城市中心负责人,明日城市论坛创始人马晓威老师。讲座题目为“构建软城市时代的城市公共艺术”(Urban Public Art in the Era of Soft-City-Making)。
内容简介
现代城市化过程的前期是人口聚集、城市增量和中心化的过程;进入城市更新阶段后,城市向多层次、多样性和多中心化的方向发展,即步入“软城市构建”为主要内容的时代。城市的构建模式也从前期的自上而下的数量扩张模式向照顾更多个体的自下而上去中心化的发展模式过渡。城市化导致个体在经济和知识的独立,以个体为基础的“自我、身份”被普遍地认知和重视。随着城市人口占比的进一步增加,现代城市的“公共性”概念也在快速形成并被系统化。城市已经是、也将继续是未来人类主要的居住、工作和生活场所。城市公共艺术是个体层面的“自我、身份”和城市层面的“公共性”两个内容在城市环境的共存、交错和叠加。随着二十一世纪新兴科技为基础的超自动化的发生,未来城市已经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以生产线为基础的固定工作模式快速转化为新的模式。城市作为人类的“文化容器”,城市艺术区作为城市个体和城市的中间地带,是城市文化和吸引力构建过程中重要的切入点、内容、方法和系统,它也将是城市创新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培育和孵化器,它更应该是城市更新阶段的核心内容之一。
主讲嘉宾介绍
马晓威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建筑学硕士,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空间设计学学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学学士。城市构建者、城市策划人、建筑师、艺术家、DCL伦敦设计中心联合创始人,北京洞察力城市中心负责人,明日城市论坛创始人。他曾在英国和国内多所大学教授建筑学和设计,目前在不同国家的大学策划、组织并教授公共艺术与城市,以及关于城市构建和城市更新的多项课题研究。
经过20多年的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工作后,马晓威于 2016 年在伦敦联合创立了DCL伦敦设计中心,2017年创办北京洞察力城市中心,专注于城市构建和城市更新的研究和实践。2016年,他创立【明日城市】品牌系列,至今已在不同的国际城市成功举办了42场和城市发展相关的讲座、活动和事件,吸引了超过130多万全球观众。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他提出了“整体城市构建系统”的概念和内容,以及“软城市构建系统”做为中国城市步入城市更新阶段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模型。他目前研究和推动的主要城市课题包括:文化遗产与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数字空间与城市、创新科技与城市、场所构建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
与谈嘉宾介绍
方李莉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首席教授,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英国杜伦大学客座高级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出版有十余部专著,并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过多项国家重大及重点研究项目。多篇论文和专著被译成英文、西班牙文、法文、阿拉伯文等不同语言出版,曾应邀到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做学术讲座。
主持人介绍
罗易扉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英国杜伦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系博士毕业,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艺术史论、艺术人类学理论、欧美艺术人类学理论、视觉文化研究、物质文化研究。
本次会议采取线上方式进行,可通过下方腾讯会议和哔哩哔哩参与。
讲座题目:构建软城市时代的城市公共艺术
Urban Public Art in the Era of Soft-City-Making
讲座时间:2023/6/2 19:30
腾讯会议:928104889
哔哩哔哩:26718889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
系列讲座介绍
该系列讲座依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首席教授、课题组首席专家方李莉作为本系列论坛的总召集人,计划持续邀请至少50位国内外学界知名权威学者和专家,就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建构展开精彩的分享和讨论。通过对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再研究”,结合本土问题,在与西方艺术人类学的比较中,提炼、总结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脉络与谱系。
欢迎诸位同仁持续关注,共同讨论!
来源: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