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门课程满绩,专业课平均分95.6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他潜心研究地震活动特点,期望有一天能够做到预测地震。
他就是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19级本科生——李林轩。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在第三届武汉大学年度人物的评选现场,李林轩是全校2019级本科生,唯一一位满绩学生。
大一入学时,李林轩习惯性地为自己制定了目标分数。他认真学习、仔细复盘,在第一学期就做到了门门满绩。
李林轩直言自己对待分数可以采取“差不多”的态度,但对待知识还需要敬重和严谨。
“某些课程确实难度较大,很多时候自己也无法确定是否能达到目标,这是“不确定的。”
但努力让自己掌握全部课内甚至课外的知识,这是依靠个人努力可以“确定的”以这种状态去参加考试结果自然不会太差。
科研小白的进阶之路
对于科研,李林轩坦言自己一开始也比较迷茫。刚入校时,李林轩被教授丰富的科研成果图吸引。
怀着对科研的好奇心,他发了一封邮件给老师,表达了自己希望参与课题组活动的意愿。
在讨论中老师,给出了几个研究方向。李林轩选择研究水库蓄水和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
虽然始于迷茫,但在阅读大量文献并积极和老师讨论后,他开始慢慢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对于科研的认识也逐渐清晰了起来。
截至目前,他已经以第一作者和唯一学生作者的身份,完成四篇学术论文,参加了三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报告。
图为李林轩和罗纲老师讨论研究
科研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李林轩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李林轩曾偶然间读到一篇论文,文章根据几组观测数据宣称拓扑分析中的一个参数和b值成正比。
他起初并不相信这个结论,于是,他生成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合成地震目录并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希望证明这两个参数的差异。
最终的运行结果却表明这一正比关系是普遍且稳定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竹篮打水一场空,基于前期大量的测试、研究,他改变研究方向,转而探索使用新参数,改进b值估计的方法,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地震学领域权威期刊SRL上。
直线不一定是捷径
李林轩的研究向来不是“走直线”的,经常是凭着兴趣找到“有意思的东西”,就开始了一个课题。
好在教授一直采取“自由的放养”,最大限度地允许他去自由地探索。
图为李林轩的相关研究工作
在他眼中,无论是科研还是竞赛,本质上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过于功利化追求结果,往往会丧失获取知识最纯粹的快乐。
李林轩用长达一年半时间,坚持研究三峡库区地震活动相关问题。尽管过程曲折、耗时较长,但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从学弟变学长
继续前进
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李林轩并不知道如何选择。招生组老师详细为他解答各类疑惑。
正是因为曾经有过迷茫和无措,李林轩加入了招生宣传工作去帮助更多学弟学妹。
他参与江西省各中学,寒假和暑假回访母校的组织筹备工作。李林轩将大学所见所感,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给更多人。
“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改变考生的一生。”
图为李林轩参加学校招生直播活动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离开武大后,李林轩将继续深造,期望能更好揭示与地震有关的现象和物理过程,为地震预报和预测做出贡献。
以好奇和兴趣为灯塔,以纯粹的态度探索科学。平芜尽处是春山,愿李林轩前路漫漫亦灿灿。
来源:综合整理自武汉大学、中国大学生网,作者丁尧 毛东美 张一芃
转自:“百度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