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The Crop Journal | 华中农业大学揭示高氮抑制大豆结瘤的分子机制

2023/5/29 16:14:49  阅读:60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The Crop Journal ,作者编辑部

大豆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为氨提供给大豆,满足其生长发育和籽粒高蛋白对氮素的需求。根瘤形成和固氮是一个耗能的过程,环境中高浓度的氮素抑制根瘤形成和固氮效率,但大豆中高氮抑制结瘤的分子机制还知之甚少。NLP7是拟南芥中调控氮响应的核心转录因子,通过结合靶基因启动子中的NREnitrate response element)元件激活下游基因表达,调控植物氮代谢过程,在氮的早期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关于大豆NLP7参与调控共生固氮的分子机制尚未有报道。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在The Crop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GmNLP7a inhibits soybean nodulation by interacting with GmNIN1a”的研究论文,作者克隆了大豆中的GmNLP7s,鉴定其在共生固氮中的功能,并对GmNLP7a调控结瘤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

研究者发现GmNLP7s表达受高氮诱导,GmNLP7a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并且亚细胞定位不受高氮影响(图1)。利用RNAi方法同时下调GmNLP7s,发现高氮和低氮条件下根瘤数量明显增加(图2)。而过表达GmNLP7a时,高氮和低氮条件下根瘤数量明显降低,但是固氮效率没有明显变化(图3)。进一步研究发现,GmNLP7a抑制根瘤菌侵染、根瘤原基形成和NF信号通路(图4)。GmNIN1a是大豆结瘤中关键的调控因子,为了探究GmNLP7a抑制结瘤的分子机制,研究了GmNLP7aGmNIN1a的互作,发现GmNLP7aGmNIN1a在酵母双杂交和BiFC体系中存在互作,并且PB1结构域介导了两个蛋白的相互作用(图5)。该研究表明,GmNLP7s在高氮抑制结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育种中可以通过敲除或者下调GmNLP7s促进高氮下的共生固氮,为培育高固氮效率高产大豆提供新思路。

作者和基金项目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吴雪松和熊玉萍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志娟副教授为通信作者,李霞教授和纪洪涛副教授也参与了相关工作。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10009002)资助。李霞教授团队长期从事大豆共生固氮及逆境响应分子遗传学研究,近年来在大豆共生固氮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lantCurrent Biology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New Phytologist等学术期刊上。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